留园中部山池景观成因辨析

2017-07-03 14:10卜复鸣
苏州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石屏瑞云留园

卜复鸣

留园中部山池景观成因辨析

卜复鸣

当今留园研究,仿佛已成热点,书文图画,汗牛充栋,然芜杂不一。随着西方一些上世纪初拍摄的留园照片的发现,一些学者对留园的造园和建筑空间流变又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不揣浅陋,就留园中部山池景观的成因粗浅论之,请教于方家。

一、关于徐氏东园的始建年代与园名

对徐泰时的东园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明代当时的吴县县令袁宏道的《园亭纪略》和长洲县县令江盈科的《后乐堂记》的记述。《园亭纪略》作于万历二十四年丙申,即1593 年,称徐冏卿(即徐泰时)园,江盈科则称后乐堂。这里有两点:一是关于徐氏东园的始建年代。叶瑞宝[叶瑞宝《留园始建园主和年代考》,《苏州园林》1995,01]先生考证为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即 1596年,并直接断定为“留园的前身东园的最终建成是在万历二十四年(1596),大约花了三年左右的时间。”这好像有点武断了。徐泰时园应该在明代万历二十四年前就已经建成了。二是当时的徐泰时园并没有什么正式的园名。《园亭纪略》中罗列了一大堆园名,有钱氏南园、苏子美沧浪亭、朱长文乐圃、范成大石湖旧隐,以及当时的徐参议园、王元美小祗园、拙政园,而称徐泰时的园林为“徐冏卿园”。所以陈风全先生说:“徐冏卿园,称之东园应该是在其子徐溶复创西园后,方有这个称谓。”

刘懋功《寒碧山庄图》(1857 年)传经堂(现五峰仙馆)

二、关于徐氏东园“石屏”假山的作者与位置

关于“石屏”假山的记述主要有三条,一是《后乐堂记》:“地高出前堂(即后乐堂)三尺许,里之巧人周丹泉,为垒怪石作普陀、天台诸峰峦状。石上植红梅数十株,或穿石出,或倚石立,岩树相得,势若拱遇。其中为亭一座。”二是《园亭纪略》:“徐冏卿园在阊门外下塘,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石屏为周生时臣所堆,高三丈,阔可二十丈,玲珑峭削,如一幅横披山水画,了无断续痕迹,真妙手也。”三是徐泰时的女婿范允临所撰的《明太仆寺少卿舆浦公徐公暨元配董宜人行状》“里有善垒奇石者,公令垒为片云奇峰,杂莳花竹,以板舆徜徉其中,呼朋啸饮。”由此可知,“里有善垒奇石”的人就是周生时臣周丹泉。

刘懋功《寒碧山庄图》中的池北主假山及五峰

周秉忠,字时臣,号丹泉,赋性巧慧,巧思过人,为人狡黠,精于绘事,万历二十六年(1598)尝为湘南(即文震孟,号湘南)写像。善于仿古,所仿定鼎、定器、兽面戟耳彝等皆逼真,千金争市,时人谓之“周窑”。能烧陶印,以古木寿藤裁为几杖,又能仿作一切铜、漆物件,俱极精工,亦擅妆塑。卒年 93 岁。晚明文人笔记中多有记述,如陈继儒《妮古录(卷二)》、清初陈元龙《格致镜原(卷十四)》:

“吴门丹泉周子能烧陶印,以垩土刻印文或辟邪、龟、象、连环瓦纽,皆火范而成,色如白定,而文亦古。”

徐树丕《识小录(卷四)》“周丹泉”条:

“丹泉,名时臣,少无赖,有所假于淮北官司,捕之急逃之废寺,感寺僧之不拒,与谋兴造。时方积雪盈尺,乃织巨屦于中,夜遍踏远近,凡一二十里,归寺,则以泥泞涂之金刚两足,遂哄传金刚出现,施者云集,不旬日得千金,寺僧厚赠之而归。其造作窑器及一切铜漆对象,皆能逼真,而妆塑尤精。老时口喃喃念佛,如蜂声不可辨。亦能瓦心内痒,其运气闭息,能使腹如铁,年九十三而终。末年尚有龙阳之好,亦奇人也。”

姜绍书《韵石斋笔谈(卷上)》“定窑鼎记”条:

“吴门周丹泉,巧思过人,交于太常,每诣江西之景德镇,仿古式制器,以眩耳食者。纹欵色泽,咄咄逼眞,非精于鉴别,鲜不为鱼目所混。一日,从金阊买舟往江右,道经毘陵,晋谒太常,借阅此鼎,以手度其分寸,仍将片楮摹鼎纹,袖之。旁观者未识其故,解维以往,半载而旋,袖出一炉,云:‘君家白定炉,我又得其一矣。’唐大骇,以所藏较之,无纤毫疑义。盛以旧炉底盖,宛如辑瑞之合也。询何所自来,周云:‘余畴昔借观,以手度者再,葢审其大小轻重耳。实仿为之,不相欺也。’太常叹服,售以四十金,蓄为副本,并藏于家。”

明代徐氏东园想象图(卜复鸣 2017)

周秉忠是个奇才,几乎各类工艺均擅长,而其仿制水平之高,令人膛目。

东园“石屏”假山的位置,刘敦桢先生在《苏州古典园 林》“留园 ”注 2 中 说 :“现留园中部池北、池西假山下部以黄石堆叠,似为当时遗物。”后陈从周先生亦承其说,“并可说明今日留园中部及西部的假山,尚存当日规模。”还认为现在黄石上层的太湖石是由后来嘉庆年间的园主刘恕所补。笔者在《留园假山的历史成因及现状分析》[载《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年 03 期]对其西部园林和中部山池假山有具体分析。然而,根据“前楼后厅”,“地高出前堂(即后乐堂)三尺许”判断,应该是在现在的“五峰仙馆”后院,这从清刘懋功绘于咸丰七年(1857)的《寒碧山庄图》也隐约可以见到。

周秉忠擅作水假山,清韩是升《小林屋记》:“按郡邑志,园为归太学湛初所筑,台榭池石,皆周丹泉布画,丹泉名秉忠,字时臣,精绘事,洵非凡手云。”《吴门表隐》卷四:“洽隐园在北显子巷,多美石,有小林屋,石洞幽深,明归湛所筑。后归韩贞文馨所居,今西为范太史来宗洽园。”洽隐园水假山是以苏州洞庭西山林屋洞为蓝本,用太湖石堆砌,山洞内有一泓清泉,清可鉴物,历四百余年而不枯竭。徐氏东园的石屏假山,“垒怪石作普陀、天台诸峰峦状”,所谓的“怪石”应该是太湖石,而不应该是“顽夯”且“不玲珑”之黄石。由此推断,现在留园中部池北的黄石假山显然不是当时的石屏假山。其次,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国”之称,形似苍龙卧海;天台山则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而闻名,多悬岩峭壁。现厅后小山前有清泉一泓,可能就是当时遗存(《留园志》亦持此说)。

三、关于徐氏东园“土垄”的位置

根据《园亭纪略》:“(后乐)堂侧有土垄甚高,多古木,垄上太湖石一座,名瑞云峰,高三丈余,妍巧甲于江南”的记述,瑞云峰所在应该是在中部池北的现“可亭”主假山上。现在该主假山东西长约 36 米,南北宽约 10 余米,高约 4 米,符合“土垄”的当时特征。现临水处以黄石叠岸,上接太湖石;山后也以黄石砌坎,山巅点置石峰,设以小径,形成“石包土”假山格局,所以银杏、南紫薇、木瓜等古木翳天,这是对原有“土垄”驳砌而形成的假山。

清初吴江人徐崧《题瑞云峰》诗云:“至今荒陇上,剑水气英英”,从“荒陇”“剑水”判断,瑞云峰应该是置于临水处。晚明假山,有在假山上罗列五峰的风气,如王心一的归田园居(现拙政园东部址)的“悬井岩”假山之巅,山巅有紫盖、明霞等五峰;顾大典的谐赏园、姜氏艺圃等莫不如此;现苏州“五峰园”是最好的例证。计成在《园冶》中说:“峰虚五老”,主要是摹写蓬壶的人间仙景。《识小录》“瑞云峰”条说:“未几冏 卿 捐馆,五峰高卧深林茂草中”,说明当时“土垄”上,除了瑞云峰外,尚有其他四峰。刘懋功《寒碧山庄图》中,在“个中亭”(即现可亭位置)侧前,错落布置着五块峰石,应该是依据徐氏东园旧观而设置的。笔者曾在2015 年 11 月主持留园中部水池假山驳岸检测,发现可亭假山到清风池馆一线假山底脚前,有大量残存的木桩,疑为当时搬运巨石而设置的。

王学浩《刘恕园图》(录自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

四、留园山水景观的形成

落实石屏假山和土垄的位置后,再来探究现在留园西部园林的大型土石假山。江盈科 《徐冏卿席上赋》:“金昌城畔构亭台,叠石引流临古渡”,徐氏东园临花埠古渡。留园水池原经现在西部的“活泼泼地”阁底与外河相通,后因园外筑路、阁后筑墙而隔断。而根据清袁学澜(1804-1879)《泛舟游寒碧庄》诗:“依旧桃花发满墩,刘郎游迹渺前度”,注:“寒碧庄在阊门外下岸花埠,其地有桃花墩”和现在留园西部有取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而命名的“缘溪行”一景判断,现西部土石大假山即为桃花墩故址,正所谓“路出阊门外,名园筑野塘”(清徐世勋《游刘园》)。只是当时徐泰时并没有把桃花墩揽入园中,《后乐堂记》所描述的东园是在其原有地形上,花木杂植,建筑也只是一堂一楼,一亭一庵,加上石屏山亭而已,这和王献臣的拙政园造园情况如出一辙,并无二致。清王学浩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所绘的《刘恕园图》大致留存了徐氏东园的一些面貌。

到了清乾嘉年间,园归东山人刘恕,将园之西部桃花墩临水一带纳入园中,并筑餐秀轩,形成了西北为假山、东南为建筑的闭合空间。到了盛康时,才把留园扩大至整个桃花墩,并利用疏浚水池之土堆筑假山,建亭榭。潘锺瑞在《香禅日记》中记述,光绪十四年(1888)八月,“船放至园外浜底。时甫及午,游船尚少,先岸头一步见园西规地筑墙处,正叠土石为山,墙外磊磊砢柯,列石甚多,犹未辇人堆起也。”现在闻木樨香轩院墙后堆筑假山十分明显,应是当时原貌。

留园的山池景观是历代园主不断营造而层累的结果,建筑家、园林学家童寯评之为:“老树荫浓,楼台倒影,山池之美,堪擬画图。大而能精,工不伤雅。”现在苏州古典园林的风貌是 1950 年代通过对原有园林的整修而形成的,也必将“长留天地间”,而当下有关“苏州古典园林”的理论和造园法则也正是基于整修后的现状所构建的。

猜你喜欢
石屏瑞云留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介:石屏彝族剪纸刺绣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介:石屏乌铜走银工艺
留园:亭台廊榭,秋色迷宫
Effects of Eco-Friendly Carrier on Low-Temperature Dyeing of Recycled Polyester Knit Fabrics
数列问题函数“帮”
长相思·采花
石屏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探析
苏州园林的空间叙事与抒情研究
苏州留园的营造与修复研究
将数学教学由知识层面引向探究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