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城镇居民养老模式探析

2017-07-05 08:41高菊兰向月波李林萍
经济师 2017年4期
关键词: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以房养老

高菊兰 向月波 李林萍

摘要:四川省老年人虽然在养老意愿方面。不管城镇还是农村都表现为倾向于家庭养老。然而在具体养老模式的选择上要区别对待,因为城镇与农村在经济收入、居住环境、需求层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文章根据对四川省城镇老年人生活与需求状态的调查研究,提出社区养老、家庭养老、以老养老、以房养老等几种养老模式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 家庭养老 以老养老 以房养老

《四川省城乡养老模式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四川省城乡中老年群体及养老服务机构的调查,分析研究了影响四川城乡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农村养老模式现状与对策等,在此进一步分析四川城镇居民的养老模式。

一、四川省城镇老年群体的总体特征

通过调查发现,四川省城镇老年群体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老年人口数量上升,农村迁入人口增加。据四川省统计局发布四川省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1672万人,占20.38%,较2010年上升4.0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94万人,占13.33%,较2010年上升2.38个百分点。课题组在本次调查中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被调查者在问卷中表示自己的身份是农民,但其居住地为城镇,购买的保险也为城镇医疗保险,其原因主要是随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老年人随子女迁入生活条件更好的城镇工作和生活。二是经济收入普遍不高。不论是城镇居民离退休职工,还是上述迁入的农村城镇化居民,收入来源普遍不高,按照目前城镇的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大多数处于解决温饱的水平。三是城镇老年人养老意愿更倾向于居家养老。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老年人觉得非家庭养老有老无所依感,很没有面子,或认为老年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差。大多数子女也认为让父母入住养老院属于不孝的行为,不能够接受。四是现有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不论城镇养老机构的数量还是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均严重不足,不能够满足城镇养老生理及心理的需求。

二、四川省城镇老年人群体生活与需求状态

课题组通过对四川省老年人群以性别、年龄、月收入、健康状况、职业、参加医保等多维度的调查,基本有5(%以上的老年人愿意与子女共同生活,性别和年龄对养老意愿影响差别不大,而健康状况、经济条件和现有居住条件等对养老意愿的影响较大,具体而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四川省城镇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

2013年四川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和基本健康的共占80.98%,说明绝大多数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较好,生活能够自理;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占15.71%,生活不能自理占3.31%,男性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普遍好于女性。即便是大多数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表示自己身体健康、生活自理,需要靠他人照顾的较少;甚至9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健康和基本健康的比例占42.75%,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占32.00%,生活不能自理的较少。更多的老年人还承担着帮助子女照顾小孩、家庭等情况,说明老年人在社会家庭生活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四川省城镇老年群体经济状况

在收入来源方面,来源于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老年人所占比例最高,达39.80%;其次为劳动收入,所占比例为36.04%,来源于离退休养老金的占比例为17.94%。老年群体因职业的差别存在较大的差异,城镇老年人有较稳定的退休金或养老金,而农村迁入的老年人收入来源主要是子女给予的赡养费和较低的农保收入,当然城镇老年人的开支一般也高于农村老年人的开支;在经济保障安全感方面,则绝大部分老年人均表示,自己的收入不高,感觉不够用,特别担心生病所带来的巨大开支。即没有经济保障方面的安全感,生活消费方面比较节俭。

(三)四川省城镇老年群体的居住现状及生活满意度

在养老方式上,四川省城镇老年人目前普遍采取的是居家养老的方式。在调查中,44%的老年人是和子女一起住,29%的老年人是和子女分居的,26%的老年人处于独居状态,城镇老年人与子女分居的比例要高于农村老年人;在生活满意度方面,老年人对医疗和基本生活设施基本满意,认为生活还是比较方便,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對目前的居住环境基本满意。当然也有一些被调查者提出,在娱乐健身方面。城镇老年人更多选择跳舞、舞剑、看电视等娱乐方式,而农村老年人则更多是做务工、家务等来实现收入与健身的目的。

(四)四川省城镇老年群体养老意愿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3以上的老年人及其子女认可的理想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包括与子女共同生活、自己料理或请保姆),考虑生活中的一些特殊因素,部分老年人也能够接受入住养老机构的养老方式。调查中,关于老年人能够认可的养老方式而言,40%的老年人选择与子女同住由子女照顾,48%的老年人赞成与子女分开居住,12%的老年人选择住养老机构。数据显示健康状况、经济收入、居住环境满意度等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健康状况和居住环境越差的老年人越愿意住养老院,经济收入越高越愿意与子女同住。这种现象表明,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方式时,主要考虑的还是能对子女有更多的帮助和照顾,尽量减少子女的负担等。

鉴于此,本文提出社区养老、家庭养老、以老养老、以房养老等几种城镇养老模式的思路。

三、四川省城镇养老模式探析

(一)社区养老模式及保障措施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社区养老”使老年人能够养老不离家,符合城镇老年人的最真实心理需求。然而在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依靠微薄的养老保险收入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社区养老模式的实施需建立个人养老保险预存金制度和多层次医疗保险制度,促进私人储蓄养老金的发展,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特另q是农村人群的养老保险,提高老年人的收入以保障老年群体的居家养老开支。

“社区养老”要求在现有居住的小区内,应配套相应的具有老年服务功能公共用房,能提供针对老年人的居家服务、上门服务、日間照料等,在社区附近的医疗、交通、金融服务、精神慰籍等方面也应针对老年人的需求特征进行完善,如提供老年就医绿色通道,在日益电子化的银行服务中为老年人保留一些传统服务,在社区开办老年兴趣培训班,培养老年人的各种文化娱乐兴趣爱好,陶冶情操,使老人们身心愉悦,提供老年人的健身设施和场地等。

(二)家庭养老模式及保障措施

家庭养老是就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父母养育子女,儿女赡养父母,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予以反馈的模式在每两代之间的取予是互惠均衡的,在家庭单位内形成一个天然的养老基金的缴纳、积累、增值以及给付过程,是调查采访中老年人最倾向的养老方式。依据城乡老年人养老需求意愿,家庭养老既满足老年人和子女的心理愿望,又能够使老年人发挥余热,为家庭及社会减轻负担。

当然,对于居家养老存在的种种困难,诸如老年人的交友活动,出行设施、两代人之间心理倾诉及工作、学习压力导致的生活习惯差异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重点是加强以居家养老为主要养老模式的政策与设施建设,比如增强社会福利保障措施、提高养老收入、增加社区服务功能等。

(三)以老养老模式及保障措施

“以老养老”,就是让身体健康的老人照顾生活不太方便的老人。从调查数据信息来看,大多数退休老年人身体健康,不论是工作能力或是生活经验都比较丰富,另一方面大部分社区都设有社区活动中心,每天在活动中心聚集活动的也都是老年人群体。这些健康老年人。可以为孤寡老人、失独老人、生活不便等老年人提供近距离的、针对性的生活帮助,发动有一技之长的低龄老人为高龄街坊邻居老人义务或适当补偿服务,都可以促进“以老养老”模式的实施。

“以老养老”模式的推广可以从地缘、血缘关系展开推广,便于老年群体的接受与推广,从目前老年群体的心理、生理需求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可行性较强、效果较好的养老模式。但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层面的大力宣传与推广,需要社区提供引导与必要的医疗、公共设施方面的保障。

(四)以房养老模式及保障措施

以房养老是老年人利用自有住房资源获取养老资金的养老模式,美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都鼓励国民采用这种最有效的“以房养老”模式。房产对广大老年人而言,是其拥有的巨大经济资源,尤其是老年人死亡后房产余存的价值,借助一定的金融或非金融机制以提前套现变现。实现价值上的流动,为老年人在其余存生命期间,建立起一笔长期、持续、稳定乃至延续终生的现金流入,为老年人养老提供充裕的资金保障。

要使“以房养老”模式得到推行,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是政府的大力倡导,为老年人实现“以房养老”提供相应的政策与安全保障平台,诸如遗赠扶养、房产置换、房产租换、投房养老、售后回租等方式的实施,均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其次是老年人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转变过去“养儿防老”的观念为“养房防老”的观念,能够接受将房产估价抵押以换取养老资金;第三是社会相关机构、特别是金融保险机构参与,以倒按揭、房产养老寿险等方式置换老年房产,为老年人实施“以房养老”提供可行性平台。

猜你喜欢
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以房养老
英国社区养老照顾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家庭养老视域的我国城镇女性劳动力供给研究
中国开展“以房养老”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