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控股型企业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2017-07-05 09:36徐朝辉
经济师 2017年4期
关键词:风险管控执行力安全管理

徐朝辉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各种负面因素趁机接踵而至,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导致生产领域安全形势持续严峻。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安全既是底线,也是责任,更关乎效益,如何加强安全管理,使安全生产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基础、前提,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国有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就构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升安全管理效能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效能 全员安全 风险管控 执行力

一、目前我国仍处在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特殊时期

统计数据表明,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连续5年下降,2015年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2010年分别下降22.5%和16.8%,其中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5.3%和46.6%。尽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持续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这主要表现在安全发展理念尚未牢固树立、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全社会安全意识、法治意识不强等深层次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传统和新型生产经营方式并存,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大量存在;另一方面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广泛应用,新业态大量涌现,增加了事故成因的数量,复合型事故有所增多。而随着城市规模日益扩大,所带来的城市建设、轨道交通、油气输送管道、危旧房屋、玻璃幕墙、电梯设备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风险,也成为安全领域的新挑战。

二、国有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几大问题

1.人的观念行为滞后。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许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不在于制度的缺失,而在于人的安全意识淡薄,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冒险违章作业,自持“技高人胆大”的无知无畏心态,嫌麻烦、认为只要小心点就没事的侥幸心理普遍存在,有时甚至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行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人的思想意识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许多落后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漠视规则,漠视生命,是造成事故的根源之一。在企业中还有一个怪圈,越是最危险的岗位,越是低技能的人在干,把低技能的农民工放在高危环境中搞人海战术,致使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风险进一步增大。

2.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一提安全,无论是谁,都说重视。但很多时候只停留在口头上,雷声大雨点小。企业领导对安全管理的思想认识不深刻,对于生产安全的管理不够认真,领导不严、下级不细,安全生产工作只停留在应付性工作布置上,最终导致了安全常常只是口号而已。而另一些企业认为,合法合规生产就是安全的,企业负责人、管理者和操作人员取得了资格证就是安全的,有合乎国家标准的各种评价报告、安全资质就是安全的,实际上,这些只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前提条件,也可以说是底线和最低标准。惨痛的事故教训告诉我们:要防范事故企业必须严格安全管理。

3.安全管理效能低。后工业化时代,国有企业走向了多元化发展道路。地域多元,企业跨区域、跨国界生产经营;产业多元,多领域经营,新业态大量涌现;股权多元,投资主体由单一向多个投资主体转变。随着国有企业不断整合重组,管理层级增多,导致决策和管理的针对性差,决策要求在贯彻执行中也往往逐级递减,企业管理层的一些想法和思路不能完全传递到生产作业一线,增加了安全管理、决策、协调的难度,这些都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4.安全管控能力不足。管理资源匮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安全管理没有及时调整和跟进,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较弱,在企业规模扩张,设备技术更新,人员增多,风险增强的情况下,根本无力应对,只能是疲于应付,企业的安全管理往往靠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和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去影响。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虽然很多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但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制度去实施,在作业施工中,标准低、毛病多、习惯性地违反安全制度这些行为常常发生,许多基层员工对于施工作业程序、安全操作规范毫不在乎,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现场安全管理的松散。

内部安全监督检查不深人。现在基本上每家国有企业都有安全监管体系,但相关职责却不明确,管理与监督两种职能混为一谈。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职能常常只由一个人承担,基层的监督检查没有执行彻底,往往停留在表面,深层次存在的问题还是发现不了。

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近年来,国有大型企业基层岗位用工捉襟见肘,且现在的务工人员思想开放,接触信息广,流动意愿强,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下降,致使企业用工缺少稳定性,不利于企业开展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有些企业为了满足生產经营的需要,新进员工往往未经培训就上岗作业。而更多的企业对于安全教育培训却只停留在表面,对于员工真正需要掌握的安全知识不重视,大部分依靠以往不科学的经验操作,简单的安全培训不能达到真正操作中需要的安全要求,未实现全员、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埋下了安全隐患。

三、国有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与思考

1.树立全员安全理念。尽管事故是多种不安全因素耦合和不安全行为累积的结果,但是要防止事故发生,最根本的还是在于人:人决定一切。所以只要把人管理好,那么事故发生的几率就能降至最低。安全生产工作要树立全员安全的核心理念,不应仅依靠安全管理部门抓安全。不少人习惯性地认为只有相关领导、安全管理部门负有安全责任。其实,安全生产直接关系着员工的生命健康、家庭幸福和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企业中的每一位负责人,每一位员工都参与进来,否则提安全生产则没有任何意义。

如何做到全员安全,一是要强化全员安全培训。以提升员工安全能力为导向,开展员工危险辩识能力、安全操作能力、应急避险能力的三大安全能力建设,规范企业员工入职安全教育,落实重点岗位安全培训,强化员工日常安全教育,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工作中的重点,突出事故案例型、安全技能型的宣教培训,抓安全思想系统性、经常性教育,建立健全员工培训档案,切实提升安全教育培训实效,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二是要让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自主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采用《员工安全手册》,对应员工岗位安全生产职责,明确各岗位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事项的工作要求、标准,结合岗位安全自查,岗位安全培训,细化量化各项考核指标,推行全员安全目标考核激励,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履职能力和履职积极性,从思想深处筑牢执行观。

2.用责任打造根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落实责任是关键,要从深化企业各级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入手,进而推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形成,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全员岗位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推进“知责、履责、尽责、问责”,日常照单监管,失职照单追责。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员工干什么,怎么干一清二楚,杜绝推诿扯皮。对企业来说,落实各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的重要保障,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员工,还要落实承包商、相关方的责任。

在此基礎上,要确保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通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基层单位和部门,基层单位、部门再以责任书的形式落实到班组,班组将责任落实到员工个人身上。责任书应根据各级人员的职责进行区分,明确安全生产的责、权、利。

实行全员安全考核激励,对应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建立相对合理的评价标准,细化量化各项考核指标,除与年度绩效考核相挂钩外,探索建立更为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增强安全生产的内生动力,推行以“正向激励”为主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激发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3.靠系统解决问题。安全生产,不能跟着问题跑,围着事故转,必须转变理念,确立系统管理的思想和主动安全管理思想,建立科学、高效、管用的安全管控体系。所谓安全管理系统化,就是从“从”“机”“物”“法”“环”五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而设计的,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将管理的各个环节具体化、标准化、数据化,并通过PDcA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近年来,推行的企业安全标准化和HSE体系,就是通过有约束力的操作规范、管理规范,保障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构建行之有效的共管机制、检查机制、教育机制、应急机制、奖惩机制等常态化的日常安全管理机制,切实发挥标准化的基础作用。

4.构建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一个设置合理,运行顺畅、精干高效的安全机构是提升安全生产执行力的重要条件。体系建立的原则是:一是要统筹兼顾,分工明确、分级管理;二是要协调高效,能依靠制度自主运行;三是生产指挥、检查、监督互相制衡;四是要在事故预防和应急指挥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资源。基本内容包括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层次分明,形成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权利,配备具有相应能力的专业人员,制定和落实规章制度,畅通信息沟通渠道。

在实际管理中,国有企业要建立分层级管理体系,清晰各层级安全管理机构的职能界定,强调一级对一级负责,在管理中各有侧重,有所区别,实施各层级对应的有效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要切实落实各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小组)的管理职责,集团总部负责研究制定安全生产理念、目标、规划、标准和制度等,总体规划本安体系建设,监督指导和考核评价各级子分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各级子分公司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和集团总部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深入推进本安体系建设,监查指导和考核评价所属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等。基层单位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突出加强风险预控,体系“落地”、现场管理、安全基础、教育培训、标准执行、制度落实等。

5.突出安全风险管控。安全管理即是和风险作斗争,组织准确地认知风险,使风险从可控到在控,风险尽在掌握之中,才能说是真正安全的组织。以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为安全管理核心,建立安全风险预控体系,通过制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标范,全面排查、辩识安全风险,确定安全风险等级,明确落实管控层级、责任单位和管控措施,实施危险源监测、预警,切实融人到员工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推动安全生产规范、有序、高效开展。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构建从各级负责人到从业人员分级管控的事故隐患排查责任制,着力从体制、机制、制度上确保管理有效,确保排查整治闭环、常态、规范化运行。重点是推动安全检查清单化在岗位安全检查中的应用。在危险源隐患点排查建档的基础上,与各岗位职责相配对,通过岗位清单检查日志的形式固化在每个岗位,形成每天对岗位危险源、隐患点进行排查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使企业各层级、各主体对安全管理对象、重点、依据、途径、方法了然于心,解决管什么,如何管、自主管的问题。

6.提升安全执行力。无论我们制定了多么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如果不能去执行,只将它用来应付检查,那么这些制度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企业安全管理执行,需要4个方面来保驾护航:一是制度从严,安全制度需要以人为本,不能脱离实际,要强化制度的合法合规性以及它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各项制度要能够相互联系一致,避免因条例的不严密、不准确而造成执行困难;二是管理从严,落实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培训,抓好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的有效推行和实施,加强基层单位、下属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的监管工作,将落实执行情况列入年度考核内容,确保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到位。在制度面前一视同仁,任何人违反了制度,都必须按照制度规定作出相应处理;三是分析管控从严,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则要仔细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然后再进行整改,杜绝发生类似的安全事故;四是处罚从严,当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无论什么人违反了相关规定都应该处罚,不能有所姑息。

7.抓好内部四类人群。企业能否搞好安全,关键抓好四类人群的安全生产工作:一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俗语说”安全管理老大难,老大管理就不难”。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要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从行动上支持安全工作,首先是资源上保障,在人员、机构设置、资金投入上向安全倾斜,其次要亲自过问、布置安全生产工作,为员工树立一面旗帜,坚定执行制度的决心;二是基层主要负责人,安全风险主要还是在基层,所以基层负责人的安全素养和管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加强对基层主要负责人安全任职资格、能力的审查培养,明确安全职责责任,严格考核惩处;三是技术队伍,要从查大系统、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着手,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力量,制定安全作业方案,加强作业管理,排查安全隐患;四是部门负责人、班组长、安全管理人员。“兵头将尾”和“安全卫士”,这类群体承担着安全生产的管理者、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者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施者三重角色,他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家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到不到位。

8.推行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形成富有企业特点的安全文化理念,广泛开展安全文化进企业、进基层、进岗位,创新安全文化建设模式,树立安全文化建设典型,使全员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能力、安全素质得到普遍提高。通过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安全管理思想和安全文化理论,结合企业安全管理实际,经过提炼总结,逐步形成安全文化的价值体系,做到内涵丰富、系统完善、个性鲜明,逐步形成上下同欲、知行合一的安全文化,推动公司健康、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风险管控执行力安全管理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浅谈集中监控开关实传试验的“三步控制法”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合理赞扬提高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