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美芬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及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2017-07-07 15:17张林峰谢成杨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6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急性

张林峰 谢成 杨诚

纳美芬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及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张林峰 谢成 杨诚

目的 研究纳美芬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及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纳美芬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及治疗后6 h以及24 h的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4%高于对照组的8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6 h以及24 h的IL-10、IL-18、ICAM-1、MMP-9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纳美芬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显著,临床指标逐渐趋于正常,患者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纳美芬;急性脑梗死;疗效;神经功能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好发于老年人,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威胁[1]。据调查显示,将纳美芬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患者的病情明显改善,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2]。为此随机抽取本院2015年6月1日~2016年1月31日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5年6月1日~2016年1月31日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治疗组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58.0±11.3)岁。对照组男46例,女32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9.0±13.2)岁。排除标准:①心、肺等脏器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②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④患有严重精神障碍、沟通障碍、意识障碍的患者。⑤对本组药物过敏的患者。⑥有中毒、锥体外系疾病、痴呆以及低血糖等疾病的患者。⑦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意参与此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具体如下:给予患者依达拉奉注射液(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80;规格:30 mg)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2次/d,连续治疗14 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纳美芬进行治疗。具体如下:常规治疗方法同对照组,给予患者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辽宁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652;规格:1 ml:0.1 mg)0.3 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及治疗后6、24 h的IL-10、IL-18、ICAM-1、MMP-9水平。临床疗效评定标准[3]: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CT提示病灶消失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CT提示病灶未出现严重的病变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明显的改善,甚至有所加重,CT提示病灶出现了严重的病变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中国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主要从患者的步行、肌力、言语、面瘫、水平凝视、意识状态方面进行评价,0~15分表示神经功能轻度损伤、16~30分表示神经功能中度损伤、31~45分表示神经功能重度损伤,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的8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后6 h以及24 h的IL-10、IL-18、ICAM-1、MMP-9水平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6 h以及24 h的IL-10、IL-18、ICAM-1、MMP-9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78 14.25±2.26 7.03±0.82a对照组 78 14.02±2.12 8.96±1.05 t 0.6555 12.1314 P 0.5131 0.0000

表3 两组治疗后6 h以及24 h的IL-10、IL-18、ICAM-1、MMP-9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后6 h以及24 h的IL-10、IL-18、ICAM-1、MMP-9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IL-10(μg/L) IL-18(μg/L) ICAM-1 MMP-9治疗组 78 治疗后6 h 327.15±8.52a 4.11±0.05a 14.21±2.12a 8.36±1.12a治疗后24 h 812.03±41.20a 5.19±0.32a 27.86±2.32a 14.63±1.82a对照组 78 治疗后6 h 379.63±20.56 4.16±0.09 18.16±2.15 10.72±1.25治疗后24 h 618.63±29.63 5.79±0.31 40.23±4.86 23.63±2.75

3 讨论

脑梗死又叫“缺血性脑卒中”,指脑部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坏死,并引起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都相当高[5-10]。脑梗死患者的锥体束受到严重损害,易导致中枢性瘫痪,使人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出现障碍,可表现为患者某一侧肌体体力减退。患者多感觉活动受限,有些患者甚至会完全不能活动,常常伴有同侧肢体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的感觉障碍,病情严重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会显著下降。

纳美芬主要是通过对钙通道的内流进行一定的阻滞,降低自由基对神经元的损害,对氨基酸的兴奋性进行一定的调节,对氨基酸的释放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微血管的炎症反应做出一定的调节[6,11-14]。此外,纳美芬还可以阻断外周神经、中枢神经与脑啡肽的合成,对细胞膜纸质的分解代谢以及血管的收缩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增加细胞膜、脑血流的稳定性,有效的调节血压,促进自主呼吸、兴奋呼吸中枢。

上述研究数据表明,两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发现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的8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6 h以及24 h的IL-10、IL-18、ICAM-1、MMP-9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纳美芬可有效的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促进了患者病情的恢复,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综上所述,将纳美芬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神经功能显著恢复,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和使用。

[1]谢成.纳美芬对急性脑梗死神经保护作用研究.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498-1499.

[2]侯玮琛,范佳,刘群.纳美芬治疗大脑中动脉主干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中国医药,2014,9(8):1149-1153.

[3]姜国林,毛蕾.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中国处方药,2016,14(9):7-8.

[4]王东,单艳华,李小霞,等.纳美芬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2012,7(5):54-56.

[5]吕风亚.氟伐他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IL-6水平的影响.中国老年学,2015,35(18):5154-5155.

[6]刘莉莉,徐蕾,王加梅.急性脑梗死患者丁苯酞静注治疗期间血浆NT-proBNP水平及NIHSS评分变化.山东医药,2015(47): 46-48.

[7]侯玮琛.盐酸纳美芬治疗大脑中动脉主干脑梗死的临床观察.吉林大学,2013.

[8]赵阳.纳美芬治疗大脑中动脉主干梗塞的临床疗效研究.吉林大学,2011.

[9]朱沛传.纳美芬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8):40-41.

[10]谭立宇,沈建忠.纳美芬治疗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农村卫生,2012(2):275-276.

[11]张琳,张骅.盐酸纳美芬的临床应用进展.临床肺科杂志,2011,16(3):431.

[12]章成,黄文祥,罗涛,等.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药代动力学.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9):1250-1253.

[13]王洪亮,刘海涛,于凯江.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中国急救医学,2011,31(8):740-743.

[14]刁云锋,涂悦,张赛.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的疗效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2):16-18.

Study on curative effect of nalmefene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ts neuroprotective mechanisms

ZHANG Lin-feng,XIE Cheng,YANG Cheng.
Dongguan City Zhangmutou Hospital,Dongguan 523622,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nalmefene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ts neuroprotective mechanisms.Methods A total of 156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7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edaravone for treatment,and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nalmefen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for treatment.Comparison were made on treatment effect,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nd interleukin 10(IL-10)and interleukin-18(IL-18),intercellular adhersion molecule-1(ICAM-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9(MMP 9)level after 6 and 24 h of treatment in two groups.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97.4% than 85.9%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 before treatment(P>0.05).The treatment group had lower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treatment group had better IL-10,IL-18,ICAM-1 and MMP-9 level after 6 and 24 h of treatment,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Nalmefene show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and the clinical indicators gradually returns to normal.It can obviously improv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patients,and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and use.

Nalmefen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urative effect; Neurological functio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6.020

2017-02-27]

523622 东莞市樟木头医院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急性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包炎1例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