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 电话 短信 校讯通 QQ 微信
——谈谈家校沟通那些事

2017-07-07 15:20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田丽霞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讯通宗旨短信

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 田丽霞

家访 电话 短信 校讯通 QQ 微信
——谈谈家校沟通那些事

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 田丽霞

很喜欢“科技浪潮”这个词,因为它形象地说出了科技的巨大力量。的确,新科技就像汹涌的海浪,裹挟我们一路前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状态,也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

在没有手机的年代,老师觉得家访很平常,家长也觉得家访很正常。老师、家长和孩子坐在一起,越说越投机,越唠越近乎,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家校关系,因家访而更加和谐。

后来,手机普及了,打电话方便了,很多事情在电话里就能说清楚,没有必要劳力费神小题大做地去家访了。于是,家校合作成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电联”,教师就成了“没有大事不登门”的稀客。

再后来,很多人成了拇指族,短信能说清楚的事就不用打电话了,于是家校联系成为无声的信息交流。可是,当交流既看不见脸,也听不到声,仅剩几根手指的点击弹动时,情感因素也就基本不存在了。

再后来呢?校讯通出现了。开学发,放假发,考试发,留作业发,校讯通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对家长来说,一则校讯通信息就是一道紧急动员令:陪着孩子做手工,看着孩子写作业,盯着孩子背单词……

前几年,QQ火了,于是,老师们纷纷建立了班级QQ群。现在,微信火了,很多教师又建立了微信群。家校联系更加方便快捷。

老师们能够与时俱进,与时俱新,利用现代化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这非常好。但我要提醒大家在微信时代还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明确目的,规范行为

因为微信不收费,很多教师不论大事小事,不管有用没用,都要给家长发消息,弄得家长不胜其烦。凡事过犹不及,家校联系不能缺也不能滥。有用的信息多多益善,没用的信息少发为好。

因为微信操作便利,很多人随手拍个图片发到群里,随便写几句话就发给家长,对此作法我不赞成。因为,越是简单方便的东西越要慎重对待,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稍不留神就会伤及无辜,授人以柄,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

希望老师们牢记建群目的,认真遴选每一个信息,仔细斟酌每一个词语,让QQ、微信等通讯手段成为家校沟通的新通道。

明确宗旨,限定范围

因为微信是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大家都有话语权。如果不加限制,家长、学生无所顾忌,不仅微商广告、虚假信息会充斥平台,一些消极情绪、不当做法也会乘虚而入,使微信群成为小道消息、负能量的集散地。怎么办呢?在建群之初就该明确本群宗旨“只谈教育,只谈孩子,只谈学习,切磋交流,共同成长,传播正能量”。每有新成员加入,还要再发一遍建群宗旨来进行个别提醒。

明确纪律,示范引领

每个人都是媒体人,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人们喜欢微信的原因之一。而家长的文化程度不同,兴趣爱好各异,价值取向性格品味都不同,如果不加以必要的引领和限定,很容易出现偏差。

怎么办?我的做法是:第一,在家长会上宣布“群规群纪群宗旨”,例如,不允许发与群宗旨无关的信息,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把本群内容上传到朋友圈等等。第二,我自己担任群主,负责管理本群事务,未经我允许,任何人不能拉人进群。第三,我定期向群里发送家教、励志等方面的好文章,带领家长一起学习。第四,对家长发来的好文章,予以热情鼓励。让班群成为学习群,励志群,形成积极向上的“群风”。

白云苍狗三十年,家校结合也由线下走到了线上,由家访“很久不见”的面对面,变成了微信“触屏可见”的无线互联。家访、电话、短信、校讯通、QQ、微信,究竟哪一种形式更好,我们无法判断,但我们能确定的是:用得好才是真的好!真心付出、以诚相待才是真的好!

猜你喜欢
讯通宗旨短信
牢记宗旨 永葆初心 再铸辉煌
崔适《五经释要》的思想宗旨
道歉短信
代发短信
恪守为民宗旨 忠实履职尽责
校讯通又被互联网革了命
环境保护税如何实现立法宗旨
校讯通遭封杀背后:教育信息化运营存乱象
从规模化到差异化物联网老兵芯讯通演绎市场新策略
“八一”节日短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