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话时说|不要噱头要“吃头”

2017-07-07 00:22
中外食品工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牛腩噱头肉夹馍

近来,曾经风生水起的互联网餐饮事件频发:雕爷牛腩邀请明星大腕们试吃,黄太吉开奔驰送煎饼外賣,西少爷的《我为什么辞职卖肉夹馍》,伏牛堂的北大法学硕士不做律师卖米粉。可以说他们都是有意或特意选择互联网这个工具来谋划自己的知名度。

然而,这些餐饮企业发展并不顺利, 曾经卖煎饼果子的黄太吉如今做起了外卖工厂,曾经卖湖南米粉的伏牛堂如今玩起了社群,曾经卖肉夹馍的西少爷如今要做中式快餐服务提供商。

近期又爆出雕爷牛腩某高管离职一事,此事一出,迅速引发互联网圈内各种热议,而其中原因被解读为传统餐饮人难以融入互联网。这也几乎是跨界餐饮中,互联网人与传统餐饮经营者之间分歧的缩影。

其实雕爷和穆剑之间的冲突是很容易理解的,雕爷是互联网出身, 善于制造热点,从而让自己的产品快速爆发,而穆剑是传统餐饮人出身。两个人过往的不同,决定了思维的差异。

但这并不代表互联网思维和传统餐饮思维是不冲突的。“雕爷只是没有遵守基本的餐饮业规则”,资深营销人士串亭烧烤居酒屋联合创始人丁一观点是:首先餐厅是不能无限复制的,但是雕爷认为餐饮就是无限复制。其次,雕爷把餐厅定位成了一个观光客的消费场景,他就是让所有人都知道,让所有人都来尝试一把,所以它复购率很低。餐饮老话“千人来一次不如一人来千次”,是有道理的,因为餐饮的推广成本是很高的,口碑推广是很划算的。再次,餐饮的推广有一个限制,把传统的营销方法包括互联网营销方法运用在餐饮业的时候,受资金和流通范围的限制,雕爷没有考虑这一点。

餐饮是最实实在在的行业,也是辛苦的行业,“是不是好吃”、“有没有人排队等位”是评判的硬性标尺。不管名声大多,资本多么青睐,噱头多么高深,创意多么新颖,消费者不买帐,一切都是空谈。

2014年,叫个鸭子以趣味的互联网思维快速崛起于餐饮界,称之为“互联网餐饮新贵”。今年年初,叫个鸭子推出芈饭这款低客单价的产品,“芈饭”品牌的推出,也许意味着叫个鸭子从打造单品爆款品牌的思路升级到了多品牌发展的路线,这是一种餐饮本质的回归。也许这就是“叫个鸭子”和“芈饭”为整个行业带来的最具价值的启迪和思考。

所以,互联网只是餐饮发展的一个工具。餐饮没有前端的扎实功底,再抓眼球的话题、再大手笔的策划,最终都将在用户体验上归零。毕竟消费者吃的是“吃头”,而不仅仅是“噱头”用任何思维做餐饮,吃货们终究还是来“吃饭”的。当然,互联网时代的传统餐饮企业也应当积极拥抱互联网,用互联网思维来应对挑战。endprint

猜你喜欢
牛腩噱头肉夹馍
肉夹馍
肉夹馍
用普通锅15分钟就能炖烂牛腩
巧克力芥末焖牛腩肉(两人份)
“噱头新闻标题”中的零度与偏离
给妈妈做一道菜
牛腩种种
Monnalisa
本报更正
并非“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