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对策分析

2017-07-08 00:03叶小平
学周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师生关系心理健康

叶小平

摘 要:青少年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目前一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很大问题,诸如缺乏自信、自控力低、社会适应能力差、怕苦怕累、爱虚荣要面子、沉溺于网络虚拟的世界等等。为此,学校教育应改变传统知识教育的模式,把目光转移到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来。

关键词:心理健康;对策;心理疏导;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2-00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2.050

虽然心理健康是一门新兴的科学,但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并不陌生。教师成天与学生打交道,要在让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进行沟通、教育、甚至批评。心理健康贯串于整个班级管理工作的始终。现代年轻人心理脆弱,心理不健康会影响成长,甚至可能会诱发犯罪。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地点,因此在对于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应该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予以重视。

一、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就目前来看,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性格特点产生的问题

有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由此,产生了自卑心理、缺乏自信,总是问自己“我行吗?”意志品质方面,缺乏应有的自制与自主,不能克服困难,更谈不上主动应对困难。特别是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差,只要遇到了自己不顺心或者无法应对的问题就失落、悲观,甚至意志崩溃,这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尤为普遍。我们都清楚,青春期是学生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这一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在增强,好奇心的驱使又使他们很多时候无法正视一些问题,如早恋或者家庭变故很容易使他们情绪或者性格极端化;同时,逆反心理是这一时期学生身上普遍出现的问题。

(二)学习压力产生的问题

现在教育虽然强调的是应试教育,但是学校因为升学的压力,在学生评价问题上还是普遍关注学生的成绩,甚至盲目地给学生施压,这就意味着有些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很容易被沉重的压力压垮,甚至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而且受社会大环境影响也是激化这一问题的重要因素。很多家庭的教育关注點也是在孩子学习方面,至于性格的引导往往忽略,这就意味着部分学生是畸形发展,甚至部分学生出现了思想品质方面的问题。如果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措施不当,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严重。

(三)家庭结构造成的心理问题

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小太阳”,好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家长真是把孩子捧在手心中来呵护其成长。家长的这种关爱往往会走极端,发展成溺爱,凡事无条件接受或者原谅孩子,出了问题不能够及时纠正,做事时舍不得孩子吃苦、受委屈,这就导致孩子不能够正确面对问题,心理脆弱。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分析

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健康成长,特别是心理上的健康更加重要,这是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保障。但是从整个社会来说,忽略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非常普遍,调查显示,因为对这方面教育的不够重视,目前已经有超过30%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私、性格偏激、厌学情绪严重、依赖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而且现在的学生由于因为家庭的特殊结构,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尤为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了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因此对于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我们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呢?

(一)教师要有一颗博爱之心、敞开宽阔的胸怀,诚心诚意对待学生

斯宾塞说:“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准备,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宽容,还需要自我克制的耐心。”教育本身就是传播爱,宽容就是爱的显现。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健康人格的形成,要勤于付出,认清职责,用满腔热情对待全体学生,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乐观、热情、积极向上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

(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新课程理念赋予了师爱更深的内涵,那就是对学生尊重、欣赏、爱护。由师爱激发出师情,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空间,学生心理不受压抑,感情得到充分释放,才能在自由、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求学。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师要把热爱学生的阳光照进每个人心里。有的教师说:“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所以,对学生多赞扬少训斥,才会使学生处在自由、民主、开放的环境中,才会发展学生的智力,健全学生的人格。

(三)开展心理疏导

首先,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开设这门课程,派懂心理的教师任教。其次,每班设置“悄悄话信箱”,学生可以不记名向班主任倾吐,帮助解决心理问题。同时,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

教师要坚持春风化雨的疏导教育,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要尽量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们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要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行为习惯上的提升要给予肯定,学习上的进步更要及时地表扬,要让他们体验进步的快乐,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让他们迎头赶上,争取更大的进步空间。另外还要经常与他们接触,这样多了一份沟通,也就多了一份理解。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要让他们不断激励自己,使他们明白只有胸怀广阔、能够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为伟大的人,完成伟大的成就。要教育引导他们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成人,认识到父母的啰唆、教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挑起这副担子,不能仅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是要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陈平生.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做法[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8(4):440-442.

[2] 周小葵.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8):184-185.

[3] 杨春雨,何建国,罗昌明,郭洪,徐志敏,陈娜,赵安勤.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9):1127-1130.

[4] 林文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2):112-113.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师生关系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