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疑"善"问"

2017-07-09 09:55郑远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6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问题意识创设情境

郑远

摘 要: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只有经历探究的过程,才能了解概念规律的前世今生,才能把知识变成自己思维的一部分。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教师怎样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和怎样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问题意识; 创设情境; 现状; 教学案例

一、问题意识的内涵

问题意识是指个体在认识活动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或理论障碍并产生一种怀疑、猜测、困惑、焦虑和探究的自觉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转化问题、发展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创设问题情境途径的探究

笔者从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形式创设了许多不同形式的数学情境,选编了大量的教学案例,这说明创设数学情境,有许多有效途径,例如:

(1)创设问题型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的“导”: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活动”,留给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充分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过程中“学会”并“会学”,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得到主体的智力发展。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师的思维更应开放,教师只要细心大胆挖掘,这样的结合点随处可见:

例1 写出以 为解的方程(组)

题中未明确是何种类型的方程(组)?解题方法无模式好循,诱导学生展开想象,多方位探寻,得出以下结果:

(1). (2).(x-1)2+(y-2)2=0

(3). (4). (可写出无数个方程(组))

思路拓展:把 看做坐标系中的一点(1,2),过此点的任意两

条直线的解析式构成的方程组都可以。

(2)创设活动型情境

按新课标的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活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提供充分学习活动的机会,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活动氛围。

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时的活动型情境:

①拼一拼,提出问题:用两个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哪些平面图形?

②说一说,提出问题:从生活中找到的平行四边形。

③围一围,提出问题: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平行四边形,

小组讨论怎么围?有几种围法?请上台展示。

④画一画,提出问题:常见的平行四边形有几种形状?

⑤猜一猜,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

(3)创设探索型情境

例3.如图已知a // b , c // d , ∠1 = 115°,

(1)求∠2与∠3的度数 ,

(2)从计算你能得到∠1与∠2是什么关系?

学生很快得出答案,并得到∠1=∠2。我正要向下讲解,

这时一位同学举手发言:“老师,不用知道∠1=115°也能得出∠1=∠2。”我当时非常高兴,因为他回答了我正要讲而未讲的问题,我让他讲述了推理的过程,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又借题发挥,随之改为:

已知:a//b ,c//d求证: ∠1=∠2

让学生写出证明,并回答各自不同的证法。随后探索如下问题:

变式1:已知a//b , ∠1=∠2 , 求证:c//d。

变式2:已知c//d ,∠1=∠2 , 求证:a//b。

变式3:已知a//b,问∠1=∠2吗?(展开讨论)

这样,通过一题多证和一题多变,拓展了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初学几何者来说,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几何的浓厚兴趣和创新精神。

三、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先决条件,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还必须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

(1)创设学生心理安全情境,让学生敢问

从受教育者的心理角度分析,学生往往处在“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真正能在课堂上大胆提问题的学生,可以说廖廖无几。其根本原因就是课堂的氛围不够宽松。虽然造成学习气氛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仅就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忽视了“让学生提问”的环节,有些教师低估了学生的提问题能力,认为课堂上的提问就是教师的事,学生是知识的学习者,哪里会提问题;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确实听到了学生提出的问题,但出于时间不足等方面的考虑,把学生的问题搁置一边,不予理踩;还有些老师对学生的提出的问题,常作简单的否定或横加指责,挫伤了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

其次,学生心理上的因素,或者说是心理障碍,即不敢提问题。形成这种心理障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成了同学的笑料;(二)怕提出的问题太简单,而被人瞧不起。(三)怕在课堂上提错了问题,会挨教师的批评。

(2)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会问

大家知道,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都说明了质疑的重要性。而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进行质疑?值得作进一步的探讨。

这里主要提出二方面的观点(一)让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多问几个为什么?(二)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设疑,即故意设计一些问题,并成为“埋伏”,让学生去提。

“问题意识”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成分,本文从“问题意识”的内涵、意义,结合当今我国问题的现状,提出了若干的培养策略,并运用案例加以分析,文章主题明确,内容简明扼要,但限于篇幅,没有做具体的深入研究,只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整理的案例資料,写出培养策略,并附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丁传松,走进教育数学:情真意切话数学, 2011.11.

[2] 郑雪静,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索,《数学之友》2011.12

[3] 陈淼君,沈文选,数学课堂中的提问,《中学数学研究》.2005.9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问题意识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