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乌鞘岭地区娃娃菜全膜覆盖栽培技术

2017-07-10 03:09朱惠霞,侯栋,陶兴林
中国蔬菜 2017年7期
关键词:全膜覆膜乳油

蒋卫杰博士:聚焦生产一线(三十七)

甘肃乌鞘岭地区娃娃菜全膜覆盖栽培技术

朱惠霞2侯 栋2陶兴林2刘明霞2聂战生3余宏军1蒋卫杰1*

(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3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天祝 733200)

娃娃菜是甘肃省乌鞘岭地区高原夏菜的主要栽培品种之一,当地根据海拔高度梯次错期播种,均衡上市,重点弥补了7月下旬到9月上旬东南沿海夏季蔬菜供应缺口。每667 m2产值5 000~8 000元,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藏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乌鞘岭位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地处祁连山的东端,海拔2 040~4 874 m,在其周边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该区域包括天祝、古浪、永登3县的部分地区,无霜期90~138 d(天),平均日照时数2 500~2 700 h(小时),年降水300~560 mm,夏季短促凉爽、昼夜温差大,降雨集中在7~9月,具有雨热同季的特点,独特的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优势,特别适宜进行娃娃菜生产。由于当地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30 ℃,紫外线较强,有利于抑制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病虫害发生轻,因此生产的娃娃菜品质极佳,于2008年2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远销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成为当地最有推广前途的名优特菜品种。

乌鞘岭周边地区娃娃菜主产区大部分分布在海拔2 200~2 900 m的高山地区,垂直性气候明显,可以根据海拔高度梯次安排播种期,分批错峰上市,重点解决7~9月川区娃娃菜供应断档的问题。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天祝县为中心,辐射带动古浪南部山区和永登县武胜驿镇的娃娃菜生产基地,年生产面积近6 600 hm2(10万亩)。在高山旱作区种植娃娃菜,平均每667 m2产值5 000~8 000元,是当地传统小麦、青稞等作物产值的6~10倍,经济效益显著。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娃娃菜生产模式,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茬口安排

娃娃菜播种适宜温度为13~22 ℃,播种过早易受低温冻害和春化抽薹;播种过晚则后期生长期短,热量不足,造成包心不实,品质差,产量低,不易贮藏。根据海拔高度、降雨规律和土壤墒情合理安排茬口,分期播种、错峰上市。一般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陆续播种,海拔越高,播种越晚,上市时间从7月中下旬持续到9月中旬。

2 品种选择

选用外叶直立、内叶嫩黄、净菜率高、抗病性强、耐抽薹、适宜密植、耐贮运的品种。

主要栽培品种有金穗金玉皇、金穗迷你黄、华耐金娃娃、春玉皇、介实金杯、介实金悦、金黄宝、春玉皇、春月黄等。

3 选茬整地施肥

一般选择连片性好的沟坝地和15° 以下的缓坡地,前茬以瓜类、豆类、茄果类、大蒜或小麦、豆类、马铃薯等作物为好,避免连作或与十字花科蔬菜轮作。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秸秆枝叶和残留农膜,然后深耕30 cm左右,以便灭茬、灭草、灭虫,促进病株残体腐解,减少病虫害来源。

起垄前一次性施足基肥,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5 000~6 000 kg、过磷酸钙40 kg、尿素20 kg、磷酸二铵20 kg,浅耕反复耙耱,精细整地,使土肥混合均匀,地表土壤细碎,无根茬、无土块、无杂质。

图1 全膜覆盖垄上栽培示意图

图2 全膜双垄三沟栽培示意图

4 栽培方式

灌区以全膜覆盖垄上栽培为主,旱作区以全膜双垄三沟栽培为主。平地按种植走向起垄,缓坡地沿等高线起垄,为保持垄面、垄沟整齐一致,起第一垄的位置需用划行器划线,起垄时沿线行走,起垄过程中人和机具要保持直线、匀速前进,确保垄沟、垄面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

4.1 全膜覆盖垄上栽培 机器或人工起垄均可,垄宽50 cm,沟宽30 cm,垄高20 cm(图1)。起垄(或播种)后用厚0.008 mm、幅宽90 cm的地膜全覆盖垄面,地膜边缘处在垄底两侧,沟底余10~15 cm的土壤不覆盖地膜,以利于灌水和垄面的积雨下渗,垄沟为田间操作通道。垄上种植,每垄2行,“品”字形点播,垄面行距30 cm,株距20 cm,每667 m2用种量100~125 g,保苗7 000~9 000株。4.1.1 破膜点播 播前5~7 d(天)覆膜积蓄地温、提墒。用小铁铲破膜开窄穴,穴长6~7 cm、宽1~2 cm、深2~3 cm,将穴内土壤挖松整细,手捏穴内土壤判断墒情,若土壤在手中有凉润感、能捏成团且不易散开时,可直接播种;若土团易散开或不成团时,需在穴内浇水,水量以满穴不溢出为宜,待水渗入穴内、土不粘时播种,每穴播2~3粒,然后覆盖湿润细土0.5~1.0 cm厚,轻压实不露穴。

4.1.2 膜下播种 海拔2 600~2 900 m地区由于气候寒冷,霜冻、降雪等低温冷害较多,一般采用先起垄播种后覆膜的方式。起垄后用直径6~7 cm的球形小铁夯在垄面砸出深4~5 cm的穴孔,查看垄面土壤墒情(方法同4.1.1),若需浇水则水量不超过穴深的1/2,播种完后立即全膜覆盖垄面。幼苗出土后处在种植孔和地膜内,可推迟放苗3~5 d(天),能有效防止春季低温对幼苗的影响。

4.2 全膜双垄三沟栽培

4.2.1 起垄覆膜时间 一般是春季顶凌覆膜,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土壤昼消夜冻时起垄覆膜,根据茬口安排,到适播期再破膜点播。顶凌覆膜可以提高地温,阻止春季土壤水分蒸发,促进春季微小降雨入渗,能有效解决旱作蔬菜区春旱严重的问题。

4.2.2 起垄覆膜方法 目前生产中多采用小型专业起垄覆膜机,操作灵活,一般2人配合操作进行,其中1人牵引机具,1人压膜。起垄前将幅宽120 cm、厚0.008 mm的地膜安装到覆膜机上,在地头开始时先从卷轴上拉出30~50 cm的地膜用土压实,然后按序依次起垄,覆膜后每隔1 m左右,用铁锨取表土压好地膜纵缘。两膜相接的位置做成一个宽40 cm的垄面,作为以后田间操作的通道。覆膜和压膜要配合紧密,确保地膜边缘整齐、拉展铺平并与垄面、垄沟紧密贴合无鼓包,在膜上每间隔3~4 m横压土腰线,以便大雨集流,同时也可防止大风揭膜。覆膜后单垄宽度为30 cm,高15 cm,每幅膜覆盖两垄三沟(图2)。覆盖地膜3~5 d(天)后,地膜与地面贴紧时,沟内每间隔30~50 cm打孔,孔径5~8 mm,以确保垄沟内的集雨及时入渗,孔口用细绵沙覆盖,以防跑墒,地边预留水沟便于补灌和雨季排涝。

4.2.3 播种 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根据降雨情况分期播种,沟内种植。一般在雨后1~3 d(天)内,待垄沟内集雨充分渗入后,用小铁铲破膜点播,穴深1~2 cm,每穴播种2~3粒,轻轻压实穴口。土壤底墒和自然降雨基本可保证出苗需要,播种时穴内不用浇水。

5 田间管理

娃娃菜播种后4~7 d(天)出苗,破膜点播的出苗期间应每天检查,防止幼苗钻入膜内形成窝苗;先播种后覆膜的出苗后不急于放苗,当幼苗长出真叶时再放苗,这样可以避免幼苗遇低温霜冻等天气造成冻害,一般出苗7 d(天)内气温稳定时放苗,放苗后用细土封严穴口,若遇高温天气则需提前破膜通风,以防烫苗。幼苗长到2片真叶时第1次间苗,同时补栽缺苗;3~4片真叶时定苗,按照去弱留强、去小留大、去病留壮的原则,每穴留1株,确保田间留苗整齐一致,定苗后将穴口封住,以免跑墒。高海拔地区种植时幼苗期有可能会遇到春晚霜,应及时关注天气情况,于霜冻的午夜至凌晨可在田间熏烟减轻霜冻灾害,若叶片轻微受冻,用0.2%磷酸二氢钾+0.5%尿素混合液喷施叶面,可以恢复叶片功能,促进壮苗。加强对小菜蛾、菜青虫、蚜虫等害虫的防治,由于这些害虫不仅在幼苗期危害娃娃菜,还可传播或诱发软腐病、病毒病等病害,影响品质和产量,应及早防治。

娃娃菜生长期短,需肥量大,营养生长期间由于其根系较弱,若水分不足,则生长不良,纤维增多,组织硬化,品质差,但若土壤水分过多则影响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也会造成生长不良。定苗后及时追肥浇水,原则是沟内不积水,垄面不见水,植株不缺水。定苗后(3~4片叶)浇第1水,每667 m2浇30 m3,并追施尿素5~8 kg。莲座期之前(中心叶片排列成圆盘状)每667 m2浇水50 m3,追施尿素10~15 kg、磷酸二氢钾5 kg,但莲座期(中心幼叶开始出现卷心)水分不能过多,以免徒长和感染病害,只在叶片白天萎蔫时,酌量浇小水,每667 m2不超过30 m3,直至结球前。结球期(植株形成叶球轮廓)生长速度加快,根系加深,是形成产量和保证质量的关键期,也是需水肥较多的时期,需供水肥2次,间隔7 d(天)左右,每667 m2浇水约40 m3,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20 kg、三元复合肥(N-P-K为17-17-17)30 kg,促进叶球快速生长。并用0.1%硫酸镁、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喷施叶面2次,均匀喷洒,以叶片滴水为宜,有利于叶球充实,最好在阴天或晴天下午16:00后进行。结球后期(叶球体积不再增大且外叶衰老叶缘变黄)应控制水分,并及时清除老叶病叶,增加通风量,减少病害的发生。

旱作区全膜双垄三沟栽培的,可能遇到春夏旱,若发现植株叶片白天萎蔫下垂时,应及时补灌保苗。全生育期根据娃娃菜不同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结合降雨追肥2~3次,叶面追肥方法同前。若遇暴雨及时排涝,防止沟内积水。

6 病虫害防治

6.1 病害 软腐病是娃娃菜主要病害之一,属细菌性病害,从莲座期到包心期均可发生。自然发病时,初期表现为晴天中午外叶萎蔫,早晚恢复,持续几天后病株外叶平贴地面,萎垂脱落,包心外露,根茎处髓组织溃烂,流出灰褐色黏稠状物,最后茎部溃烂全株倒地;若病菌由植株伤口侵入,则形成水浸状浸润区,逐渐扩大后变为淡灰褐色,引起腐烂,感病部位有细菌黏液,腐烂处产生恶臭味。发病初期及早防治,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或0.3%多抗霉素水剂3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叶面喷施,每7~10 d(天)喷施1次,连喷2~3次。

黑腐病一般在成株期感病,引起叶斑或黑脉,从叶缘向内扩展形成“V”形的黄褐色枯斑。发病初期用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喷雾防治;莲座期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7~10 d(天)喷施1次,连施2~3次。

霜霉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子叶期发病时叶正面产生黄绿色斑点,叶背面有白色霜状霉层,遇高温呈近圆形枯斑,严重时子叶和嫩茎变黄枯死;成株期发病时,最初叶正面出现淡黄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变为黄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叶背出现白色霉层,病斑多时相互连接,由外向内层层干枯。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每隔7~10 d(天)喷施1次,连用2~3次,注意交替用药。

软腐病、黑腐病、霜霉病综合防治用64%恶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或77%硫酸铜钙(多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喷施,每隔7 d(天)喷施1次,连喷2~3次。

病毒病在干旱高温下苗期6~7片叶时易发生,发病初期表现心叶叶脉失绿,之后产生浓淡不均的花叶,叶片皱缩不平;成株早期发病时,叶主脉扭曲,叶片皱缩,黄绿相间,并产生褐色小斑点,植株矮小畸形,结球松散或不结球;成株晚期发病时,外叶轻微皱缩,内叶上生灰褐色小点,但仍能结球。多由蚜虫传毒,因此苗期及早做好蚜虫的防治,可减轻病毒病的发生。苗期、莲座期用20%盐酸吗啉胍(病毒灵)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1.5%三十烷醇硫酸铜(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或32%核苷·溴·吗啉胍乳剂800~1 000倍液交替使用,隔5~7 d(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成株晚期发病时,提前收获以降低损失。

炭疽病发病时,叶片染病初期产生白色水浸状小斑点,扩大后为圆形或近圆形灰褐色斑,呈薄纸状,叶脉染病,形成长短不一、略向下凹陷的条状褐斑。湿度大时,病斑上常有红色黏质物。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灭病威)悬浮剂400倍液,或80%福·福锌(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3%戊唑醇(好力克)悬浮剂3 000倍液,或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施防治,每7 d(天)喷施1次,连防1~2次。

6.2 虫害 蚜虫在幼苗期即有可能发生,初期主要集中在叶片背面或心叶,严重时受害叶片褪绿变黄,整株枯死。可以利用趋黄性,田间每667 m2设置20~25块黄板诱杀,黄板固定在木棍上,底部高出植株顶部20 cm,均匀分布在菜地中。药剂防治用20%氯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或5%顺式氰戊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雾。每7~10 d(天)喷1次,连续2~3次,重点喷施叶背和心叶,注意交替用药。

小菜蛾和菜青虫均以幼虫取食菜叶为主,应在卵孵化高峰期及低龄幼虫盛发期先用生物制剂BT 250~500倍液喷雾,后期用40%氰戊菊酯-马拉硫磷(菊马)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或10%联苯菊酯(天王星)乳油8 000~10 000倍液,或0.5%楝素(蔬果净)乳油1 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乳油2 000倍液,用0.5%阿维菌素(蛾万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5%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必锐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重点喷施叶背和心叶,每7 d(天)喷施1次,连喷2~3次。

7 生理障碍

娃娃菜干烧心也称夹皮烂,是由于根系功能失调或其他原因,导致植株不能将钙素输送到正在生长的叶尖部,从而引起的生理性障碍。莲座期发病时叶边缘干枯、向内卷缩,生长受到抑制,严重时包心不紧、甚至不包心;结球初期发病时叶边缘出现水渍状,并呈黄色透明,逐渐发展成黄褐色焦叶,向内卷曲;结球后期发病时,病株外观无异常,但内部叶黄化、发粘、变质,不能食用。引起干烧心的原因较多,一般气温过高或土壤水分供应不均匀易发生干烧心;土壤沙性大、盐量偏高、活性锰缺乏,或偏施氮肥等都会影响娃娃菜对钙元素的吸收,从而引起干烧心。

为防止干烧心的发生,在莲座初期可叶面喷施0.5%硝酸钙+0.7%硫酸锰溶液,7~10 d(天)后再喷施1次0.7%硫酸锰溶液;或直接补钙,即自莲座期开始,每7~10 d(天)向心叶喷洒0.7%氯化钙,喷3~5次,施用时要注意向心叶集中喷施,并要避免踩伤植株。

8 适时采收

娃娃菜一般播种后70~85 d(天)采收,个体发育差异较大,应根据成熟情况分批采收。一般株高30~35 cm、用手轻压叶球有坚实感时即可采收,叶球过大或过紧易降低商品价值,如发现大部分叶片出现褐色斑点时,应一次性收获,避免发生腐烂。采收时间以傍晚为宜,将整棵娃娃菜采下,连同外叶运回冷库预冷,包装前再按娃娃菜的商品标准,剥去多余外叶,削平基部,用专用保鲜袋包装,每袋3~4个叶球,打包装箱。净菜标准为叶球高17~20 cm,横径7~8 cm,单球质量200~400 g。

朱惠霞,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蔬菜育种与栽培工作,电话:0931-7754992,E-mail:zhuhx2002@sina.com

*通讯作者:蒋卫杰,研究员,主要从事蔬菜研究与推广工作,电话:010-82108797,E-mail:jiangweijie@caas.cn

2017-06-13;接受日期:2017-06-15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25),农业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项目

猜你喜欢
全膜覆膜乳油
覆膜砂的制作方法以及应用研究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旱优73”覆膜直播栽培技术研究
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对小麦土壤氮素矿化、无机氮及产量的影响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两种敌敌畏乳油对家蚕的毒性和残毒期比较*
春油菜青杂5号不同覆盖模式温度、水分效应研究
青海省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高梁不同地膜覆盖增产效果对比试验初报
10%啶虫脒乳油防治黄瓜蚜虫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