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我们的田野》不能随便改

2017-07-10 11:01吴洪彬
音乐周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燕子楼房旋律

原创 2017-05-26 吴洪彬 音乐周报

近来,《音乐周报》发表了好几篇关于儿童歌曲歌词的问题,先有作者认为《让我们荡起双桨》中的“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导向有问题,歌曲潜在地唱出做功课是不快乐的;后有人认为儿歌《小燕子》已经过时了,不适合做早教音乐。这些文中的观点虽然有待商榷,但看到这么多作者关心普通音乐教育,还是令我这个音乐老师甚为欣喜的。

最近在课堂上教孩子们唱《我们的田野》,唱到第三段的时候总觉得不太顺口,歌词似乎改动过,凭着记忆回想,原来的歌词是“伐木的工人,请出一棵棵大树,去建造楼房,去建造矿山和工厂”,现在则改为“护林的工人,守卫一棵棵大树,风吹着林海,掀起一阵阵波浪”,找到早期录像,歌词果然与我的记忆相同。这首歌曲也是与《让我们荡起双桨》齐名的经典儿歌,词作者管桦,曲作者张文纲,现在的歌词是谁改的?不得而知。从字面上来看,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唱起来也还押韵,但眼尖的孩子发现了录像中不一样的歌词,提出疑问,于是我想当然地从环保角度给学生做了解释,但解释完了,其实我自己还是有疑问的。

疑问之一:经典歌词是能够随便改动的吗?我不知道这是作者自己改的还是别人改的,如果是别人改的,有没有经过原作者的允许,算不算侵权?疑问之二:是不是照原来的歌词演唱,就会造成乱砍乱伐?现在的树木都是被守卫着,一棵也不准砍吗?疑问之三:如果从环保角度出发,“人们在勘测,它们埋藏着多少宝藏”也有问题,宝藏也不能过度开发啊!疑问之四:我们儿时唱这首歌,唱到“去建造楼房”时,内心是充满欣喜的,那时楼房很少,真的感受到祖国建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么一改,完全忽略了我们那一代人的情感。

音乐本质上是情感的艺术,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情感,一个时代就有一个时代的歌,这种时代的情感无法抹灭,也不需要为了所谓的跟上时代而刻意去篡改。再看《小燕子》的歌词“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跟《我们的田野》何其相似,都是歌颂了祖国的伟大建设,过时了吗?我觉得这样的题材永远也不过时。再说,歌曲的旋律是可以离开歌词独立存在的。孩童听不懂或不理解歌词,并不影响他们聆听或演唱歌曲,而且年龄越小,接受面反而越广,并不存在过时的说法。长大以后,随着对歌词内容理解力的增强和对音乐风格的了解,才会有选择地偏向喜欢某类音乐(或歌曲)。很多胎教音乐是古典音乐,胎儿肯定不可能懂,但仅仅是和谐动听的音響、宁静优美的情绪所带给胎儿神经感官上的刺激就足够了。所谓歌词内容太老确属先入为主的无稽之谈,我们成人觉得过时的东西,对于幼儿来说,其实都是新鲜的。

能够久唱不衰的歌曲,旋律好听起着关键的作用,从某种角度说,经典的旋律永远不会过时。如果非要强词夺理地说过时,那么今天写的歌,明天也许就过时了,那些原生态的歌更是跨越了多个时代,为什么还要发掘呢?其实完全不必杞人忧天,不好的歌自然会被淘汰,孩子喜欢的歌,自然会一代一代地传唱下去。

希望不要再有《“一分钱”值得吗?》,《妈妈不要再讲过去的事》这类文章了,这会贻笑大方的。优秀的儿童歌曲也是音乐宝库中的明珠,让它原汁原味地流传下去,是我们音乐教育者的责任,《我们的田野》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猜你喜欢
小燕子楼房旋律
小燕子
小燕子找春天
楼房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给你的信
逃跑的楼房
楼房魔方
发现迁徙的秘密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