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锽锽,万舞翼翼

2017-07-10 02:57董琦
北方音乐 2017年6期
关键词:审美特征传统文化

董琦

【摘要】“女乐”是中国自古几千年一直存在的传统舞蹈样式,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而精湛的艺术创造,深深地影响了我国古代舞蹈以及当下古典舞蹈的美学定位与审美意向。而这恰是对是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一种凝聚。中国古代女乐舞蹈是由历代舞人进行创造与传承,大都离不开统治阶级的享乐和奢靡,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女乐舞蹈的特殊形态和文化特质。本文从古代女乐舞蹈的外在形态特征入手展开分析,梳理了女乐舞蹈在各个时代的形态特征以及其形成的时代背景等,进一步对女乐舞蹈所属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阐释,总结出古代女乐舞蹈的主要审美特征以及它对中国古代乐舞、当下古典舞的影响和贡献。

【关键词】女乐舞蹈;审美特征;传统文化;艺术成就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舞蹈作为一种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从远古一直流穿至今,它和其他艺术门类互相影响,与政治、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论文从女乐的萌芽、发展、繁荣入手,通过对其发展历史脉络的梳理,进一步总结和分析出女乐舞蹈对我国古代乐舞的贡献,使古代乐舞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使中国古代乐舞永葆活力。

一、女乐舞蹈的嬗变进程

(一) 古代女乐舞蹈的界定

1.女乐的概念

“女乐”又称女子乐舞,它是将音乐和舞蹈融为一体的表演艺术形式。《中国舞蹈大辞典》中的解释:“女乐为古代从事古典乐舞表演的女性艺人。以舞蹈乐曲演奏而娱乐王公权贵的奴隸阶层的女子。从外延上讲,宫中从事声乐歌舞演奏的女性艺人都可称为女乐。本文所涉及的“女乐"是抽取其“舞蹈”部分,另成专题而进行研究。在下文的详细解读中,我们以“女乐”来进一步指代“专门从事女性歌舞活动表演的专门伎人”,研究范围特指古代中原地区。作为中国乐舞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种舞蹈形式,女乐舞蹈的来源、形态发展、文化意象及取悦对象均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

2.女乐的来源与发展

从社会发展阶段规律来看,女乐的起源有两个方面:一种是完全“被"动式的,它是中国当时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的影响下所促成的一种男尊女卑的文化现象,这与母系社会完全相反。伴随着物质财富的暴涨,人类进入男系社会,男性成为社会和国家的主宰,对女性的恣意践踏和占有成为统治阶级的一种潮流和权力象征,女乐活动则专供他们娱乐、享受,从而形成这种专以乐舞取悦统治阶级为行当的女奴(也称“倡优”、“女伎”等);另外一个方面是由于社会的客观发展所决定的,社会财富的增长导致了男权的独立,女性地位的降低。统治阶级的享乐有时也能成为一个政权灭亡的直接原因,如:纣王好女色,女乐三万,噪乐响于街衢,直接导致琴师抱琴而奔于周,同时商代也走向灭亡,这种政权的分崩离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代女乐的发生进程,她们在朝代的更迭中难逃被时代和统治阶级抛弃的悲惨命运。为了生存,一些女乐将原来的被动出卖色相转为她们生存的方式——以女乐技艺为职业。如唐代存在大量的家伎、营伎、官伎、宫伎等,她们也难逃前代女乐悲惨的命运,成为统治者权力和炫富的手段。而此时的女乐活动已有一定的艺术水准和技艺水平,将原来仅存在于宫廷上层社会的艺术形式带到了民间各个阶层,从而汲取民风的滋养同时也将宫乐与民乐完美的融合,促进了女乐的进一步的发展。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阐述女乐发展的三个方面:

1)女乐用于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最初艺术性稍逊

最初的女乐活动几乎全是满足统治者骄奢淫逸,被统治者看中并得到溺爱的女伎,只是少数;这少数的女伎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以加强自己的乐舞表演技能为手段,客观上带动和促进了当时女乐舞蹈的发展。

2)女乐成为统治阶级的权力象征,用于利益交换,继而艺术性提高

历史上无论女乐地位如何变化,她们的命运和地位也从来都是由统治阶级决定的,如魏晋南北朝宫廷和贵族门庭的女伎大多是统治者权力的象征和用于利益交换的手段,女乐主要用于赠送和买卖。加强了女乐艺术的交流和发展。

3)女乐成为固定职业,分流至民间表演和教育领域,最终艺术性加强

古代宫廷、贵族阶级是古代女乐的取悦对象,他们的身份随着时代的更迭发生变化后,女乐的性质也悄然随之变化,一部分成为纯以表演为职业的女乐歌舞者,另一部分则分流至民间,成为教习乐舞的乐师,甚至有的技艺高超的女乐伎人被贵族、门阀士族以高金聘为乐舞教习者,专门负责贵族子弟的礼乐教育,这其中有着严格、规范的学习内容和拜师程序,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古代女乐舞蹈的发展。

3.女乐与中国古典舞

女乐艺术的发生与发展酝酿和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这种对文化的依赖,无形中也让女乐舞蹈的外在样式与内在精神都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它的表演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现和阐释,拥有本民族鲜明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色,成为清代之后我们挖掘和研究中国古典舞的艺术原型和文化基础。这种文化的传递与艺术的先后承接关系造就了我们当下的中国古典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女乐舞蹈存在的必要性和艺术性,它给后代所遗留的不仅是简单艺术形式,更多给予得是一种艺术的养分和文化的生存空间。

二、 古代女乐舞蹈发展的进程

(一)古代女乐舞蹈的萌芽期

杨慎在其《升庵集》曰:“女乐之兴,本由巫觋”,它充分说明了女乐的发展的源头是古代舞蹈史上的一个本源问题。他指出女乐的产生来源于古老的巫术活动,而巫觋是生产力极为低下时人们对于万物有灵膜拜的产物。笔者认同女乐本由巫兴的观点,女乐最初是源于人们对于神灵和自然的崇拜,用巫觋通神,所用动作成为早期女乐舞蹈动作的原始雏形。

《墨子·非乐篇》载:“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将将铭苋磬以力,湛浊于酒,瀹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天用弗式。”殷商纣王沉缅声色,为了以声乐尽兴特命乐师制曲“北里之舞,靡靡之乐”。上述三个时期的统治阶级都是以女乐作为自己享受对象,最终导致了朝代的灭亡。但同时也证明了女乐舞蹈在夏商时已存在,并且受统治阶级重视成为他们穷奢极欲的对象。

经过上述史实的考证,我们可以加以推断,女乐舞蹈的本源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女乐最初的功用是用于祭拜和巫术活动,是属于祭祀歌舞的一类,经过后人的丰富和发展逐渐演变为宫廷娱乐舞蹈。那么历史书籍中关于夏商女乐的书面记载也得以证明。

(二)古代女乐舞蹈的发展期

由于夏、商时期统治者对于女乐的过度追求,使得百官怨声哀哉、民不聊生,周代对待女乐的态度更为理智,对前代统治者过分追求女乐和对歌舞伎人的放纵失范进行了匡正,制礼作乐成为统治者进行国家治理、教育子民的主要手段,这其中的“乐”和“女乐”是两种相反的艺术形式,制礼作乐之“乐”是为服从统治阶级需要,从而兴正礼乐。因此由于统治者的抵制,女乐在周代并没有受到重视。到了春秋时期女乐才从冰封期解冻。从考古人员对曾侯乙墓中的女乐乐队和乐器的考证,女乐在东周时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当时亦被成为“郑卫之音”,意为与西周的雅乐相悖的一种乐舞形式;尽管孔子对待这种乐舞的态度是:“放郑声、远佞人”,他所反对的不是民间俗乐,而是专供统治阶级娱乐享受的女乐活动;但从墓内皆为女性可猜测:当时宫廷中有大量专门用于歌舞声色的女伎,进一步印证了女乐在春秋战国时的繁荣景象,从考古学的角度,我们可大致看出女乐伎人在当时极低的社会地位以及悲惨的命运。《楚辞·招魂》中描述:“二八齐容,起郑舞些”,“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从中我们看出当时宫廷女乐的盛状,乐舞奢华,女乐成为民间女子争相学习的潮流,并以此作为自己进入皇宫的手段。

从上述的记载可看出,女乐伎人在当时不仅是统治阶级用于娱乐享受的奢乐,也是她们在权力争斗中交换和牺牲的工具。在重大的场合中,女乐的歌舞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这使得女乐活动获得了发展的条件,在权贵阶层得到了推崇。给予了女乐艺术发展的空间。

汉代的贵族对于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汉代宫廷贵族将春秋时的女乐歌舞传统保留了下来,将欣赏女乐表演作为一种文化风尚,女乐获得了极大艺术发展空间。到唐代女乐表演艺术成为了宫廷歌舞的成熟艺术门类。

(三) 古代女乐舞蹈的繁荣期

唐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文化,政治,艺术的盛世时代。由于其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国风造就了一大批文化艺术的瑰宝。女乐在这一时期达到古代舞蹈发展的巅峰时期,不仅在艺术表演形式上获得了发展,在技艺和乐曲内涵上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女乐舞蹈和其它部伎乐舞在当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且规范有程序的艺术体系,这些离不开乐舞伎人的个人才华,这些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和历史环境促成了各民族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女乐舞蹈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进一步向前发展,融合新的艺术形成,如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之中,逐渐根深叶茂,成为我国古代乐舞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唐代教坊、梨园中的女乐伎人在当时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伎人声色的高低可分为:宫人(一般的女乐艺人)、内人、前頭人(属于宜春院、专为皇帝表演,是当时级别最高的女乐舞者)。这些在唐代诗词歌赋中都有详细的描述和记载;形成女乐繁荣的景象有几个主要的原因:首先,女乐最早作为宫廷乐舞,深受权贵阶级的钟爱。而特殊的政治功用,也成为达官显贵追捧女乐的主要原因。这在客观上为女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再次,民间深厚的文化土壤和宽容的民风也促进了女乐的进一步的发展;最后,唐代兼容并蓄和开放融合的政治文化态度,为女乐的兴盛提供了稳定的艺术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土壤。

综上所述,历史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战乱和安稳、繁盛和贫困,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无论存在于什么样的条件下,都可以顽强的生长,舞蹈如此、古代女乐舞蹈亦如此。女乐植根于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的土壤之中,汲取了华夏文明的历史养分,融合了多民族、多地域的艺术精粹,成就了当时绚丽多彩的乐舞艺术,对当下的舞蹈艺术有着不可磨灭的参考价值。

三、女乐对中国舞蹈艺术的贡献

(一)古代女乐舞蹈推动了中国舞蹈表演艺术的形成和发展

舞蹈的形象、动作、技术是表达人物感情、性格特征、以及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舞蹈得以表达和传递的必要条件。女乐舞蹈艺术展现主要集中于肢体的表达。如:手臂、袖、腰、眼神上,袖讲究的是舒展灵动,顾盼神飞,凌空若燕,动作连贯轻盈,一气呵成;腰——屈膝折腰、前后俯仰、婀娜多姿、变化多端,如风驰闪电;眼神——变化丰富、眉目传情。

舞蹈动作所传达的是一种视觉上的错落反差美——以手臂舞袖为例,抛掷弧线于下坠时,伴随身体的左右摆动,袖所呈现的是一种飘忽不定且如风中摇曳般的柳枝之状。主要的舞袖技巧有:抻、勾、打、抖等。女乐舞蹈主要突出的是女性的柔媚娇羞之态,以袖舞之态为艺术核心加以手,腰,臂的肢体表达和配合。诠释女性妩媚含羞,袅娜不胜的艺术美感。有深厚的文化寓意和形象表达。将古典舞蹈的女性形象这一主题与自然之美相融合,表达了古人对万物和谐之美的追求和向往。如清代的戏曲舞蹈,它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古代袖舞的表现形态和技艺手段,成为戏曲表演的重要形式。当下古典舞中身韵学科的建立又是从戏曲舞蹈中进行提炼和加工,形成学院派的袖舞表演体系。

(二)古代女乐舞蹈对中国舞蹈艺术技艺的影响

舞蹈技艺是舞蹈表演的必要条件,它具有一般舞蹈语言难以超越的优越性,通过对高难度技艺的运用,舞者可以将作品中的感情发挥地惟妙惟肖,将自身的情感表达与舞蹈完美的融合,进行艺术的碰撞,表达出内心真正的情感意境。女乐的发展和兴盛是依托于古代的乐舞机构,因为宫廷乐舞表演的需要,贵族阶层会豢养女乐进行宴席表演和助兴。这些机构对女乐的发展和精进起到了推动作用。甚至培养出了一大批女乐舞蹈的人才 。如:汉魏时期设立的清商署,唐代的梨园、教坊,比如最具代表性的汉代《盘鼓舞》,吸收了汉代百戏的高超技艺(踏盘、跳跃、翻腾、倒立、舞袖等),动作惊险高超,技术性较强。男舞者主要承担了力量之美的体现。以跳跃,旋转等姿势衬托女舞者阴柔之美。女舞者以盘鼓上舞袖,轻盈如烟,不施粉黛却艳若桃李,水袖轻扬舞出万种风情。下肢动作体现了“技”,上肢动作则展现了“艺”,从而创造出柔中带刚,刚中带柔的动态艺术形象,将舞蹈深刻的艺术意境予以准确的诠释,《盘鼓舞》不仅展示了汉代舞蹈的最高的技艺水平,同时将舞蹈中的力与美,情与技完美的展现融合,极大的丰富我国舞蹈表演艺术。

参考文献

[1]夏野.中国音乐史简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2]秦序.中国音乐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3]廖辅叔.中国古代音乐简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

[4]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M].北京:人们音乐出版社,1983.

[5]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6]天青.中国古代音乐史话[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7]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8]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审美特征传统文化
浅谈影视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功能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