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索

2017-07-12 16:48荣宏庆辽宁省委党校
消费导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经济

荣宏庆 辽宁省委党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索

荣宏庆 辽宁省委党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生态经济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前提。把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处理好是关键。长期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转变经济方式是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的必然选择,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依托科技创新。

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 加强建设 路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国际等各个领域,需要国内外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一、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生态经济

国家要加大科技投入,培养一批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在工业方面,利用科技创新,提升对排放物的净化处理和再循环利用能力,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可循环再利用,调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积极开发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改造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推行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和高收益的绿色生产方式,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在农业方面,减少化学合成药物和化学肥料的使用量,多利用有益天敌除草、除虫,多使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积极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二、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制度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只有法律制度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稳定性。首先,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责任意识,把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政策部署落到实处。其次,通过价格和税收的手段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节约资源,推行生态赔偿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政府可以通过对产生重大污染物的企业征收环境税,将这笔税收收入用于治理环境污染;还可以通过对资源型产品进行明码标价来减少对能源资源的使用量。再次,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将环境治理标准与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挂钩,将其纳入到对政府官员的考核范围之内,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转变政府官员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政绩观,强化领导干部的生态环保意识。最后,为保证生态文明制度的有效落实,需要法律的刚性约束。加快制定和修改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计后果、盲目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并造成严重损失的人,要严格追究其责,甚至终身追责。

三、全面提升社会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

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国家和政府官员必须承担的责任,而且每位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为此作出努力。社会公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一个正确思想的力量远远超过许多政治家的言辞” ①。无疑,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极其重要。提升社会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离不开教育宣传。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生态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经常开展生态环保的活动课,将生态环保深入到学校教学活动中,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使生态文明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全方位的展开,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生态素养;在大学,开设生态环保相关专业,培养生态价值观。通过广播电台、网络平台等媒体渠道进行生态环保宣传,比如利用电视公益广告和车载光盘传播环保小知识。在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据调查显示,微信已覆盖90%的智能手机,微信用户数量不断增加,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一些生态环保信息,充分发挥“互联网+环保”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氛围,使社会公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生态环保理念。

四、积极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区域交流与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优势和科技优势,借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时机,将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中国,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竞争优势。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这些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但是更大程度上是给中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环境问题没有国界,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正在遭受破坏,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日益凸显,生态环境问题已不再是单单一个国家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加强世界各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是摆脱全球生态危机困扰的必由之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遵循联合国制定和颁布的有益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规章制度,积极参加世界性的环境保护会议,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到区域性的环境合作中来,承担自已的责任与义务,向世界展示中国负责人的大国形象,为世界的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当今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理论,但无数的事实证明,他们都不足以承担起指导人类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唯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承担起这一重任” ②。历经几个世纪,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褪色,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依旧光芒四射,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具体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运用和发展,并取得一个又一个的理论成果。

注释:

①[美]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M].吕瑞兰,李长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5.

②陈学明.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N].文汇报,2012-2-22(010).

荣宏庆(1962-),男,满族,辽宁省委党校省情研究所教授,辽宁省委省政府咨询委员,黑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