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管理之“全”破发展之“难”
——涉县创新教育管理体制纪实

2017-07-12 12:40张海涛通讯员张军民申保方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涉县教学点全过程

■ 本刊记者 张海涛 通讯员 张军民 申保方

以管理之“全”破发展之“难”
——涉县创新教育管理体制纪实

■ 本刊记者 张海涛 通讯员 张军民 申保方

说起邯郸市涉县,当地人会讲述始建于北齐时期的“华夏祖庙”娲皇宫和令他们引以为傲的129师司令部旧址。最近两年,还有另外一件事不时被人们谈起。

“三全管理。”一位学生家长脱口而出。

“什么是‘三全管理’?”记者不解。

“开(家长)会班主任说了,在学校老师管,在家里家长管,娃娃成长全过程都要有人管。”

听了家长的转述,涉县教育体育局局长陈旺生“扑哧”乐了。他头一次听到这样的解释。

“学校管理要做到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全要素管理,实现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精细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涉县教育体育局出台的《关于实施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记者找到了“三全管理”的“标准答案”。

“三全管理是一种教育管理理念方式,不同岗位有不同的认识也属正常。”陈旺生没有否定那位班主任的独到见解。

为什么要实施教育全面质量管理?

“随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难啃的硬骨头逐渐显现——学校办学依然重知识传授轻育人功能,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重前勤轻后勤,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制度建设不尽合理等等种种,已经成为束缚我县教育内涵发展的瓶颈。”陈旺生一席话道出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初衷,“以管理层面一套组合拳,打开全县教育发展新局面”。

全员管理:人人有事管

在学校,还有比择校更让校长头疼的事情吗?有。更乐镇中心校校长李孝兵之前就遇上了。

“好几个老师不想上课,想去做图书管理员,做仪器管理员,都是些教辅类岗位。”据李孝兵说,以前的确有老师因故调离了教学一线,从事相对清闲的教辅工作。

“付出不多,收入不少,这些岗位成为老师们心中羡慕的美差。”

“都去寻清闲那由谁来上课呢?”李孝兵的烦恼同时也是众多校长的烦恼。

“管理要创新,制度须跟进。”在实施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该县教体局已经注意到类似的问题,“必须要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认真盘点梳理,精准查找漏洞并完善,制度上绝不能助长歪风邪气”。

为此,改革之初,教体局进行宏观调整,全面修订目标考核方案,制定副校长竞聘上岗制度,完善中小学课时津贴办法等等。一套建章立制的组合拳下来,整个教育风向发生了转变——上课者得课时津贴并有资格评聘职称,不上课者则不能;全体教职工实行全年聘任制,凡是单一从事教辅岗位且不任课的教师,学校不得与其签订聘用协议。

“去年一年再也没人找过我说不想上课了,轻松多了。”李孝兵如释重负,教师不想上课的局面得到了有效扭转。

不仅如此,如今,更乐镇所有学校,上到校长,下到教辅人员,全部上课;所有中层干部率先垂范,不但要上课,从事主要学科教学,还要兼任班主任工作。

据统计,去年以来,包括更乐镇在内,全县共有159名曾经脱离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重新回到了讲台。

“以前比清闲,现在比业绩,比上课,教育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改变,制度健全,人人参与,各司其职,看到条件成熟,教体局印发《涉县2016年全面质量管理推进方案》,在全县确定了20所学校为实验校,要求各校对照教育全方面质量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学校相关制度,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鹿头中学作为其中一所实验校,按照全员管理的理念,在全县率先建立了项目管理制度。该制度将学校办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共组转化为近百个项目,每名教职工除了要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对所负责的项目实施管理。换句话讲,就是把所有学校管理项目逐项分解,全员负责。

“自项目管理制度建立以来,校长从纷繁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学校的各项工作不用督促,一切井然有序有条不紊。”校长曹彦如说。

作为学校中层领导的杨龙海深有同感:“以前政教工作由我一个人负责,现在的政教工作化整为零被分解成若干项目,许多青年教师都有负责的项目,大家从教育教学的参与者变为了直接的管理者,各项制度的执行非常顺畅和高效。”

“自从参与了年级管理,发现管理与具体学科教学完全不一样,校领导们还真是不易。”岳令书老师说,以前不理解校领导,全员管理后,学校上下级关系特别和谐。

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有话语权,学校是这样,机关也是如此。

教体局规定每三周一次的机关例会,均邀请校长们列席参加,共商教育改革与发展。

“就在两天前,我还跟其他校长一起参会,为即将出台的新文件提修改意见,这已经是教体局第三次召集校长们会商这个文件了。”龙北小学申志国校长表示,校长们从教育政策单纯的执行者变成全县教育发展的设计师,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强烈。

“共同谋划,民主管理,已经成为机关管理常态,改变了以往机关制定文件很霸气,执行起来不接地气的被动局面。”该县教体局副局长杨保方说。

全过程管理:时时有人管

“三全管理”的第二个要素是全过程管理,即将管理贯穿学校育人的全过程,做到学生时时处处有人管。

去年3月发生的一件事,让所有人都深刻体会到全过程管理的重要。

事情发生在一天上午的第一节课。随着预备铃声响起,涉县龙虎小学的孩子们纷纷走进教室。上课前,五年级的班主任王二红站在讲台上习惯性地环视教室,学生们均已落座,唯独晓剑的座位上空空如也。

询问同学未果,王二红心里犯嘀咕:晓剑以前从不迟到,是不是遇到了什么情况?她拨打了晓剑母亲的电话,可是电话关机,联系上了晓剑的邻居,邻居查看后回复“门锁着,敲门没人答应”。

“全县教育系统正在落实三全管理,作为班主任,决不能让一个孩子在上课期间无故失联。”王二红安顿好学生后,只身赶到住在学校附近的晓剑的姑姑家里,辗转联系上了晓剑的父亲,晓剑的父亲说自己在外地打工,给家里打电话没有人接,“娘俩估计是上街了,不打紧的”。

然而,晓剑父亲的话并没有让王二红放心,凭着多年的班级管理经验,她认为这件事情不简单。她马上向值班副校长李海涛汇报。李海涛二话没说开上车,载着王二红和小剑的姑姑匆忙赶到晓剑家。由于大门反锁,三人借来梯子翻墙进到室内后,眼前的一幕让三人大吃一惊:屋子里弥漫着呛人的煤烟,晓剑母子俩躺在床上不省人事。

“煤熏了!”开门开窗,急救报警……由于送医抢救及时,母子俩最终脱离了危险……

“一家两条性命能够得救,一方面是王二红老师责任心强,心里时刻装着每一个孩子,另一方面就是学校管理制度层面要求,实行全过程管理,在她上课期间,所有的学生都由她负责,一个都不能少。”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近一年,说起这件事,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江永卫还是记忆犹新,感触颇多:“三全管理让学校管理从粗线条走向精细化。”

对于江永卫的说法,涉县第一中学校长杨献平十分认同。“不论办学规模大小,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做到精细化管理。”杨献平告诉记者,涉县一中是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占地300亩,建筑面积达13.6万平方米,全县绝大多数学生初中毕业后都要到该校继续读高中,现在在校生已经达到5600人之多。

“如此大规模的学校,又是全寄宿制,对学校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杨献平校长深知管理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管理经验的老校长,他认为,生源、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和学校管理是最能影响高中学校办学水平的四个因素,而学校管理又是关键中的关键。

“只有管理水平上去了,其他三个要素才能利用好了。”学校管理弹性空间很大,杨献平举例说,在前三个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从2005年至今,一中的高考成绩翻了10几倍,“主要得益于精细化管理”。

“教育三全管理实行的时间越长,对学校管理水平的影响越明显,学校受益越大,因为在全过程育人的理念引领下,管理会越做越精细,今天已经很精细了,明天还会发展得更精细。”杨献平说,三全管理实行以来,学校各项制度得到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实现了“四化”,即常规工作规律化,重点工作标准化,管理体制特色化,安全工作常态化。

如今,许多学校都像一中一样,在将三全管理“校本化”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实现学生时时处处有人管的无缝式管理、精细化管理,进而达到全过程育人的目的。

“现在学校基本的办学常规都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已经不需要开会,大家知道什么节点该做什么。”第一实验小学校长苑永清深有感触地说。

全要素管理:事事有人管

作为县域教育主政者,在陈旺生局长眼中,全要素管理对于区域教育发展来说主要包括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统筹发展,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发展三个方面。

首先,在义务教育阶段,要重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

“缩小城乡差距,尤其要注重教学点和微小学校建设。”陈旺生认为,教学点作为教育全局中的最小单元,往往也是地方教育的短板,但是其主要原因并不是在于教学点小,而是由于办学条件差。他解释说,在县域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条件越是艰苦的学校,越没有教师愿意去,没有好老师,办学质量没有保证,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就会成为发展的死角。

“必须大力改善教学点办学条件,实行强基固本战略。”实施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以来,该县专门针对教学点出台了建设标准,要求全县所有教学点必须做到“一无两有八配套”:一无即无危房;两有即有教师周转房,有冲水厕所;八配套即要配套教学用房,配套生活服务,配套运动场地,配套仪器设备,配套信息化设备,配套图书,配套校园美化,配套安全保卫。

标准实行一年来,该县各教学点均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在神头乡前宽漳村教学点,记者看到,两个篮球场大小的院落里,座落着粉饰一新的二层教学楼,教学楼前面摆放着几件崭新的大型运动器材。走进教室,一股暖流随即扑面而来,角落里的落地空调正源源不断地送出阵阵暖风,一名老师正在通过多媒体一体触控机下载数字教学资源给学生上课。

神头乡中心校校长苑国典告诉记者,前宽漳村教学点只有一、二两个年级,一年级12个学生,二年级10个学生。尽管学生不多,学校规模不大,学校里的设施设备却应有尽有。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一共4名老师,完全够用,此外,音体美等学科教学均由乡镇中心校的专任教师走教,保证了高质量开齐开全课程。

“我们乡镇的每个教学点都是如此,个顶个漂亮,设施设备完善,师资充足。”苑国典自豪地说。

其次,县域教育要实现各类教育统筹发展。陈旺生进一步解释说,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最后出口,它的成绩反映一个地区教育水平,但是区域教育决不能就高中而抓高中,因为高中的成绩,既有初中阶段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因素,小学阶段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又有幼儿园阶段学前准备的因素,几个要素构成了基础教育育人的全过程。因此,做好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各类教育统筹发展——幼儿园做好科学保教,小学抓好行为习惯养成,初中培养好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各个阶段都能得到较好发展。

其三,全要素管理要做到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发展。但是,“当前,学校办学过程中,只关注优等生忽视问题生,课堂教学只重视主科而挤占副科和社团活动空间,评价只重分数不重育人等诸多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

在实行教育三全管理之前,更乐中学曾经就是这样一所“瘸腿校”。

2016年以前更乐中学是镇办中学,管理落后,被系统内的人称为全县最弱的初中。去年,该校成为首批20所教育三全管理实验校之一,被纳入县直管理。校长江向魁到任后,通过多方面调查,发现学校对问题学生的管理缺位是造成办学困难的主因之一。

树立“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的教育理念,打造精品社团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降低教学要求增强学生自信;教师分包学生,对问题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很快,一系列有针对性举措的实行,让曾经的薄弱校实现了华丽转身。在涉县,像更乐中学一样通过完善管理逆袭翻身的学校还有许多。

“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启动实施一年来,科学、民主、精细的全面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在我县已基本形成,学校管理到位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办学品味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明显提高。”陈旺生说。

2016年,涉县高考成绩实现重大突破,中考成绩位居邯郸市第一。

猜你喜欢
涉县教学点全过程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涉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发展现状研究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加强地标产品保护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河北省涉县市场监管局推进地理标志工作发展纪实
涉县“差评被拘”是法治中国的反面典型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探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