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效果观察

2017-07-12 13:43宋连成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肠梗阻排气胃肠

宋连成

(郑州市阳光男科医院 普外科 河南 郑州 450052)

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效果观察

宋连成

(郑州市阳光男科医院 普外科 河南 郑州 450052)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郑州市阳光男科医院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行传统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术,观察组行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液平面消失与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引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效果确切,可快速解除梗阻,提高疗效,缓解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粘连性小肠梗阻;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血管造影

粘连性小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的一种,多由腹腔炎症、腹部手术所致,常引起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影响患者排气排便功能[1]。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其中保守疗法以胃肠减压、营养支持、补液为主。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较传统开腹手术能够有效减少创伤,降低胃肠压,缓解肠梗阻[2]。随着DSA技术的发展,关于DSA引导下的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文献报道逐渐增多,本研究对DSA引导下的肠梗阻减压术展开深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郑州市阳光男科医院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13例;年龄20~78岁,平均(53.4±4.6)岁。对照组中男30例,女14例;年龄21~79岁,平均(52.3±3.9)岁。入选患者均于发病2周内就诊,均给予立位腹平片检查,显示肠壁水肿、粘连,临床症状为腹胀、腹痛、排气排便功能停止等,排除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或麻痹性肠梗阻。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研究,本研究经郑州市阳光男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禁食、抑酸、营养支持、抗炎、维持酸碱平衡与水电解质平衡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行胃肠减压,经X线与胃镜引导,置入鼻胃管,连接负压吸引器,实施常规胃肠减压。观察组予以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具体如下。患者取平卧位,应用利多卡因局麻。经DSA引导经导管经鼻腔、食管置入胃腔内,在导丝配合下,将肠梗阻导管经幽门送至十二指肠,持续送入导管,撤回导丝至十二指肠上段,导管前端由Treitz韧带达到空肠内,于前气囊内注入10~15 ml蒸馏水,至胃内导管处于松弛状态,行造影,检查肠梗阻改善情况。转回病房后,与体外连接器相连,行负压吸引。定期检测肠梗阻缓解情况,若治疗后肠梗阻仍未缓解或加重,需行手术治疗。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排气排便功能为显效;患者呕吐、腹痛等症状明显缓解,基本恢复排气排便功能为有效;患者腹胀、腹痛等症状仍未缓解,甚至加重,无法控制排气排便为无效。②比较两组气液平面消失与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9,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治疗指标 观察组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及排气排便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胃肠减压引流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指标比较

3 讨论

肠梗阻是一种治疗较为棘手的急腹症,若治疗迟缓,可引起肠管膨胀、肠内压持续升高、损害肠壁血运循环,进而造成肠壁坏死、穿孔、感染等症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资料显示,40%的粘连性肠梗阻由外科手术所致,尤其是腹部手术。再次行手术治疗可严重损伤患者机体组织及生理功能,甚至发生二次粘连梗阻[3]。因此,如何在避免重复手术的条件下,有效解除梗阻,消除症状成为临床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发现,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治疗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与郭文斌等[4]研究结果相似。DSA引导下肠梗阻导管减压机制可归纳为:DSA的引导有助于术者准确判断肠梗阻位置、发病原因及性质,便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将导管推至小肠远端,使其尽可能的接触梗阻近端部位,通过负压吸引的作用,快速解除梗阻,可起到有效的小肠减压效果,从而促进肠壁血运循环,减轻肠黏膜水肿、充血、粘连等症状,阻断肠梗阻进一步发展[5]。本研究体会:单纯性肠梗阻或不全性梗阻适于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而其他类型肠梗阻需慎用,尤其是肿瘤引起的肠梗阻不适用该方式治疗[6]。同时,对于粘连性肠梗阻反复发作或发生肠绞窄的患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导管留置时间宜为2周,不宜过长,以免损害鼻咽黏膜,破坏水电解质平衡等。

综上所述,粘连性小肠梗阻行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可有效消除肠梗阻,降低肠内压,改善肠壁循环,促进临床症状消失,值得应用。

[1] 朱松山,于培通,李鹏,等.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60例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5,43(9):929-931.

[2] 罗小凤.老年患者行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3):3679-3681.

[3] 辛力.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5,19(2):90-93.

[4] 郭文斌,孙希明.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J].临床荟萃,2016,31(1):85-87.

[5] 俞谦.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难治性粘连性肠梗阻[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8):561-562.

[6] 傅继勇.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5):700-701.

R 656.7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7.039

2016-12-01)

猜你喜欢
肠梗阻排气胃肠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