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7-12 13:43郭献春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神经性头痛针灸

郭献春

(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 河南 安阳 456300)

针灸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郭献春

(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 河南 安阳 456300)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神经性头痛患者6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给予观察组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和每次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针灸;神经性头痛;效果

神经性头痛是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病主要由血管-神经功能障碍所导致,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偏头痛、呕吐、跳痛、撕裂痛等[1]。轻度神经性头痛一般发作次数较少,发作时持续时间较短,但重度神经性头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疼痛较为剧烈,对患者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2]。西医治疗神经性头痛方法较多,但疗效不佳。本次研究旨在探讨针灸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神经性头痛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神经性头痛。所选患者经颅脑CT和多普勒等仪器检查均排除有癫痫、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35.32±12.16)岁,头痛时间5~10 d,平均(6.21±1.67)d;观察组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34.62±12.26)岁,头痛时间4~11 d,平均(6.11±1.77)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谷维素片口服,10~30 mg/次,3次/d,可根据头痛程度遵医嘱对用药量进行适当调整。尼莫地平片口服,40 mg/次,3次/d。两种药物均连续用药2个月。观察组给予针灸疗法。选取穴位时以局部近取为主,循经远道取穴为辅。患者头痛部位如在额部,可选择合谷穴、头维穴、印堂穴、阳白穴、曲池穴、攒竹穴;患者头痛部位如在巅顶,穴位可取在百会穴、内关穴、涌泉穴、太冲穴、四神聪穴;患者头痛位置如在颞部,可选取竹空穴、风池穴、阳辅穴、太阳穴、率谷穴、外关穴;头痛部位如在枕部,可选取太阳穴、风府穴、玉枕穴、后溪穴、风池穴、天柱穴、昆仑穴。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辨证选穴。施针治疗时可让患者保持坐位或卧位,对针灸位置进行常规消毒。进针时头部穴位采用捻转补泄手法,四肢穴位则采用提插捻转补泻手法。患者如为虚症可采用补发,如为实证则采用泻法。针灸时患者如症状较重留针时间可保持在30 min左右,头痛较轻的患者可留针20 min。针灸1次/d,以10 d作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月,2个疗程之间间隔2 d。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发作天数、每次持续时间及临床有效率。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和每次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2.2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神经性头痛是临床一种常见疾病,其特点是通点固定、迁延不愈,病程易反复等[3]。神经性头痛反复发作会对患者日常生活以及生活状态产生严重影响。西医治疗神经性头痛多选用钙离子拮抗剂、激素类抗炎药物等,另外也会给予患者镇痛和镇静类药物[4]。西医治疗神经性头痛可使患者症状在短期内得到缓解,但容易产生副作用,同时具有较多禁忌证[5]。中医认为神经性头痛属于“脑风”和“头风”范畴,发病原因主要为阴阳和气血失调。中医治疗神经性头痛主要采用针灸法辨证施治。针灸风池、阳陵学、太冲穴可起到平肝潜阳的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患者;针灸太阴脾经、督脉、任脉适用于气血不足患者,可达和络止痛、益气养血的功效;针刺合谷穴可起到疏风合营的效果,针刺三阴交则可治疗血证,针刺太阳穴则可通络祛瘀、通畅脑络、明目清热,针刺率谷可起到息风平肝、止痛通络的作用。中医辨证施治神经性头痛具有更强的针对性,针刺思路也更为清晰,疗效可得到显著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和每次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针炙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 徐健.活血祛风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1):126.

[2] 田丰.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5):52.

[3] 谷名成.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96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8):137.

[4] 杨红兵.针灸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4,29(9):1922.

[5] 万载.活血祛风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2):124.

R 747.2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7.077

2016-06-11)

猜你喜欢
神经性头痛针灸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头痛怎样保健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头痛与口疾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远离头痛的困扰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探究神经性关节病利用X线诊断的临床价值
马铃薯片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