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

2017-07-12 13:43陈相克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肌酸激酶B型氯吡

陈相克

(郏县人民医院 药剂科 河南 平顶山 467100)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

陈相克

(郏县人民医院 药剂科 河南 平顶山 467100)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溶栓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在溶栓治疗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疾病类型[1]。研究指出,静脉溶栓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具有良好效果[2]。本研究旨在观察溶栓基础上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3]。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1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45~75岁,平均(55.6±9.7)岁,心肌梗死部位:心肌前壁15例、前间壁17例、广泛前壁10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45~76岁,平均(55.8±9.5)岁,心肌梗死部位:心肌前壁15例、前间壁16例、广泛前壁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以溶栓治疗为基础,给予患者尿激酶150万U+生理盐水100 ml混合后静脉滴注,持续30 min。同时溶栓治疗持续12 h后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2次/d。对照组患者于入院时给予阿司匹林嚼服,100 mg/次,3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75 mg/d,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 d,于治疗结束后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相关指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水平。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 治疗前,两组患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

3 讨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具有发病迅速、进展极快、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等特点,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同时,其临床症状也存在多样性的特点[4]。一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病理基础、生理基础均在于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见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等指标短时间内出现显著性升高。溶栓治疗是临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分为冠状动脉内溶栓及静脉内溶栓两种方法,对溶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重新恢复心肌血液灌注等均有良好效果,是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症状、恢复患者正常心功能的重要治疗措施。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物,能够以不可逆转的方式抑制人体内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素A2的反应过程,从而有效达到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的效果。临床一直将阿司匹林作为溶栓治疗基础上的主要抗血小板、抗凝治疗药物。但研究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药性较为温和,需要2~4 d才能发挥抗血小板、抗凝效果[5]。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抗凝治疗,氯吡格雷作为一种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药物,其能够以高度的选择性阻断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进程,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激活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

因此,在溶栓治疗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心肌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1] 覃学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B):808.

[2] 王彬.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916.

[3] 付振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6,9(10A):37.

[4] 刘瑞丽.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2):98-99.

[5] 杨志刚.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7):124-126.

R 541.4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7.080

2016-07-14)

猜你喜欢
肌酸激酶B型氯吡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验 血
血浆B型利钠肽在慢性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4小时内血清肌酸激酶稳定性变化的研究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