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红细胞相关参数及炎症细胞水平变化特点及意义

2017-07-12 13:43马芳芳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活动性类风湿红细胞

马芳芳

(荥阳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 河南 郑州 45010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红细胞相关参数及炎症细胞水平变化特点及意义

马芳芳

(荥阳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 河南 郑州 450100)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红细胞相关参数及炎症细胞水平变化特点与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荥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活动性指数分为活动组(n=31)与稳定组(n=31),另取同期3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3组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及活动性指数。结果 活动组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而稳定组与对照组血清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血清IL-17和活动性指数、C-反应蛋白以及红细胞沉降率之间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IL-17参与了RA炎症反应,并且关节活动性指数、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等亦可有效反映病情活动性,为RA诊断提供参考。

类风湿关节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7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于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临床表现通常为关节炎症,病理变化包括血管炎以及慢性滑膜炎等,若蔓延至关节软骨或者骨质,将会形成关节畸形,降低关节功能。RA慢性炎症以及关节骨破坏原因比较复杂,临床上认为RA发病与炎症反应过程中,T细胞17亚群发挥着主要作用,而T细胞17可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17F及IL-6,其中IL-17为主要效应性细胞[1]。本文以6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3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红细胞相关参数及炎症细胞水平变化特点与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荥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与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颁布类风湿关节炎具体分类标准[2]相符。按照活动性指数不同分为两组,活动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30~70岁,平均(54.27±11.63)岁;稳定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28~68岁,平均(53.84±11.35)岁,另取同期3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26~71岁,平均(53.94±11.41)岁。3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采集RA患者与健康体检者清晨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2.0~3.0 ml,3 000 r/min离心8 min,取上层血清放进-80 ℃冰箱保存。采取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17,以美国eBioscience公司制造IL-17 ELISA试剂盒完成检测过程。采取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采取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明确C-反应蛋白水平[3-4]。

1.3 观察指标 观察3组IL-17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及活动性指数。

2 结果

2.1 血清IL-17水平 活动组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而稳定组与对照组血清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血清IL-17水平比较

2.2 活动组血清IL-17和活动性指数、C-反应蛋白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的相关性 活动组血清IL-17和活动性指数、C-反应蛋白以及红细胞沉降率之间呈明显正相关。见表2。

表2 活动组血清IL-17和活动性指数、C-反应蛋白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RA具体病因不明,其有可能与免疫功能障碍、遗传或者感染等相关。最近几年,越来越多证据直指辅助性T细胞亚群之一辅助性T细胞17和RA发病存在紧密联系[5-6]。

辅助性T细胞17能够分泌IL-17,而IL-17属于效应性炎性细胞,可发挥强大致炎作用,主要作用于表皮细胞、单核或者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破骨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等,有效诱导活化T细胞分泌集落刺激因子、炎性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以及趋化因子,导致中性粒细胞逐渐往炎症部位聚集,同时破坏骨质。IL-17还可以让蛋白多糖分子断裂,并于关节局部促进破骨细胞生成,提高局部骨质破坏程度。此外,IL-17可以和多种细胞因子之间产生协同作用,进一步放大炎症反应。临床上一般采取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反映RA病情活动性,而活动性指数为临床评估RA病情活动性最常用指数。

本研究结果显示,活动组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而稳定组与对照组血清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秦利强等[7]研究结论一致。结果还显示,活动组血清IL-17和活动性指数、C-反应蛋白以及红细胞沉降率之间呈明显正相关,与王圆圆等[8]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IL-17参与了RA炎症反应,并且关节活动性指数、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等亦可有效反映病情活动性,为RA诊断提供参考。

[1] 魏托,李艳.清络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4):599-601.

[2] 慈维苹,高娜,潘丽丽,等.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特点及其与发生心肌梗死的关系[J].中国医药,2016,11(8):1222-1226.

[3] 蒲梦君,青玉凤,殷玲,等.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3(10):4639-4640.

[4] 厉彦山,陈慧勇,潘文志,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活动的相关性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2,39(2):152-156.

[5] 刘书中,李子全,李政垚,等.外周血miRN As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7):1212-1215.

[6] 范海霞,刘健.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其红细胞免疫机制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5):391-394.

[7] 秦利强,李芳侠.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破坏中免疫炎症细胞与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8):12.

[8] 王圆圆,姚茹冰,蔡辉,等.TLR2、TLR4与类风湿关节炎[J].安徽医药,2015,18(6):1021-1024.

R 593.22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7.092

2017-01-23)

猜你喜欢
活动性类风湿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血小板参数、D-D检测的临床意义
破碎红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