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气道管理对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洁净度及VAP发生率的影响

2017-07-12 13:43孙娜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呼吸机气道通气

孙娜

(邓州市人民医院 急诊科 河南 邓州 474150)

综合气道管理对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洁净度及VAP发生率的影响

孙娜

(邓州市人民医院 急诊科 河南 邓州 474150)

目的 探讨综合气道管理对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洁净度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e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邓州市人民医院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3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气道管理,对比分析两组口腔洁净度及VAP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口腔清洁Ⅰ~Ⅱ度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观察组,但口腔清洁Ⅲ度所占比例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行机械通气的7 d内、7~14 d、14 d后VAP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行机械通气患者综合气道管理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口腔清洁度,降低VAP发生率,促进康复。

综合气道管理;机械通气;口腔洁净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是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中常用的通气方式,大量临床试验发现,应用呼吸机期间可对气道免疫机制、纤毛运动及反射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增加致病菌侵袭率,极易诱发VAP发生[1]。VAP是致使患者发生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在机械通气期间给予患者合理的气道护理,对于减少VAP发生尤为重要[2]。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综合气道管理对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洁净度及VAP发生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邓州市人民医院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3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男35例,女30例;年龄为26~76岁,平均(48.5±6.5)岁。观察组男36例,女29例;年龄为26~75岁,平均(49.1±6.2)岁。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疾病者;存在急慢性感染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气道护理,对病房严格消毒及隔离;给予相应气管切开护理及基础口腔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病情状况等。观察组给予综合气道管理,具体如下。

1.2.1 口腔管理 用氧化氢清洁剂消毒口腔,并用生理盐水进行有效冲洗,2~3次/d,清洁范围主要有牙齿间隙、上腭、舌面及颊黏膜等,最大程度上清除寄居微生物,降低因菌群引发的VAP发生率。

1.2.2 气道湿化管理 选择被动湿化装置人工鼻,利于将管道内冷凝水减少,并在呼吸机回路中安装生物过滤器,最大程度上过滤致病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

1.2.3 气道分泌管理 由纤维支气管镜按时深入气道内部实施吸痰和清洗,将气道痰液清理,同时获取相关痰液标本,并实施声门下吸引操作,将其气囊上分泌物清除,减少病菌聚集,降低VAP发生率。

1.2.4 阻断外源性感染 行机械通气期间医护人员进行每项操作均需在无菌操作下执行,如佩戴口罩、严格洗手等。

1.2.5 呼吸环路管理 当管道出现污染或性能障碍后进行更换即可,尽量减少其更换频率,防止发生VAP,并严密监测管道中冷凝水情况,若发现污染物,应及时清除。

1.2.6 体位管理 指导并协助患者身体摆放半卧位,防止胃肠道发生反流与误吸,避免发生VAP。

1.3 观察指标 口腔清洁度评定标准,Ⅲ度:口腔清洁,无异常;Ⅱ度:口腔有异味,舌苔厚;Ⅰ度:口腔有异味、血迹、污物、食物残渣及痰痂,舌苔厚。VAP诊断标准:机械通气时间>48 h;体温>37.5 ℃;白细胞计数<4×109/L或>10×109/L;X线胸片显示肺内浸润阴影或炎性病变;呼吸道检测可见分离出病原体[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性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口腔清洁度 对照组口腔清洁Ⅰ度、Ⅱ度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观察组,但口腔清洁Ⅲ度所占比例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VAP发生率 对照组在行机械通气的7 d内、7~14 d、14 d后VAP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口腔清洁度比较[n(%)]

表2 两组VAP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口腔清洁度比对照组明显改善,且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气道管理效果优于常规的气道护理,可改善提高口腔清洁度,降低VAP发生率,改善预后。考虑其原因在于本研究中应用综合管理气道方案,主要包括阻断外源性感染、口腔管理、气道分泌物管理、体位管理、呼吸环路管理、气道湿化管理6个方面。在呼吸环路管理中当出现污染或性能障碍后,才进行更换,可降低管道的更换次数,降低VAP发生率;气道湿化装置选用被动人工鼻,可减少冷凝水形成,且在呼吸回路中安置了生物过滤器,可减少污染物入侵,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发生VAP[4]。气道分泌物管理中加强了吸痰和气囊上分泌物的吸引,利于将气道分泌物彻底清除,避免致病菌聚集而引起VAP[5]。相关医护人员及时指导患者半卧位,可明显降低胃肠道误吸及反流状况,减少VAP发生。在患者行机械通气期间,护士进行的各项操作均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此外定期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可减少口内细菌滋生,降低下呼吸道中致病菌聚集率,预防VAP发生[6]。

综上所述,给予行机械通气患者综合气道管理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口腔清洁度,降低VAP发生率,促进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1] 甘文思,王笑青,夏优秀,等.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5):451-453,456.

[2] 许贵如,王炎,李丽,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体位及其依从性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32):4009-4013.

[3] 彭宗银,龙国利,白兰燕,等.综合干预措施对昏迷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0):4638-4640.

[4] 李虎,杨春辉,崔宇慧,等.以声门上下吸引为基础的集束化管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9):812-816.

[5] 袁琴芳,郑洁,孙丹,等.气道管理小组在气道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3):1195-1196.

[6] 段辉秀.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6,9(2):237-238.

R 459.7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7.115

2016-12-02)

猜你喜欢
呼吸机气道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不通气的鼻孔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