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

2017-07-12 05:29王保安
黑河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捕捉积累实践活动

王保安

[摘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就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培养学生日常观察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注重日常的阅读教学,丰富学生作文知识,激发学生兴趣。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其主题取材于生活。教师要经常留心各种报刊杂志,如有征文消息,及时把信息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踊跃投稿,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兴趣;积累;捕捉;实践活动;才能

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少,视野较窄,可供阅读的书籍极其匮乏。在教学中,我发现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对作文不感兴趣、作文水平低的现象。要使学生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我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注重学生日常观察的能力培养,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创设情境教学。通过几年不断的探索,我认为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丰富学生的作文语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写进了教学目的。由于农村小学生阅读量小、词汇缺乏、知识面窄,在语言表达上较不确切、不生动具体。根据这一现象,我认为在平时应该多注重积累,多渠道丰富学生的作文语言。

1.课内阅读积累。经常“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素材。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求每位学生一本课内笔记本,在预习新课的时候将自己喜欢的词句划出来,字迹工整地抄在笔记本上。学生摘抄的语句都是自己喜欢的,也都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能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作文时这些词语就可以信手拈来,使习作锦上添花。

2.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不容忽视。我经常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多读课外读物,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但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图书数目较少,学生视野得不到很好的拓展。我提议学生在周末或假期,到市内的书店和图书馆去借阅图书,并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我特别推荐学生阅读少儿文艺作品,如民间故事、神话、童话、寓言等,因为这些作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读来十分有趣。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地方摘抄在“采蜜集”中,平时可以读一读,背一背,并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写下来。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作文用上自己摘抄的词句,让学生尝到多读书的好处。这样学生的作文、阅读兴趣可以同时得到提高。

二、引導学生留心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所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去仔细观察生活细节,捕捉生活素材。

1.观察应该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手摸、口问、耳听、脑想,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特点,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因此,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认识事物、积累经验,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人物情感。这要在平日里多下功夫,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勤于积累,在生活中见到有特色的情景,要及时记下来。不仅可以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

2.观察应该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农村的民风民俗地道纯朴。相对于城镇生活而言,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如除夕之夜吃团圆饭,正月十五赏花灯、吃元宵,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中秋做月饼……如果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将这些身边的民俗生活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其次,学生对家乡古址遗迹比较感兴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收集有关家乡古址遗迹的历史文化。

3.从观察中引发想象。缺少合理联想和想象的文章平淡无味,让孩子们以观察对象为依托,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如神州飞船顺利返航,中国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象与之联系密切的事物,由此及彼,大胆想象。

及时记录观察的结果。观察好比撒网,记录好比收网。坚持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日记,是积累素材的最好方式,也是积累素材最好的途径。

三、灵活习作,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学生对某事物的喜爱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根据语文教材,仿写续写课文。语文教材中安排的课文都是佳作。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篇章结构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从语文教学实践看,学生在读学写中,由仿照写到创写效果明显。如教学《桂林山水》,可仿写描写桂林山和水的特点的句式;也可仿写篇章 “总--分--总” 的结构形式; 也可仿写引用诗句总结课文的写作方法等,训练学生仿写续写课文的能力。

2.重视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也就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时,充分发挥学生说的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学生说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说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习作的具体规定,提高审题能力;二是说自己的准备材料,目的是检查他们习作前的材料准备情况;三是口头作文,在习作指导过程又分为说题目、说提纲、说作文。进行班内口头作文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我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激起灵感的火花,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基础,因材施教。平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互评作文。作文本交上来后,教师先把每个学生的作文都看一遍,但不作点评,选择其中内容有亮点的作文,让习作者本人在班上朗读,然后全班学生再对习作进行评优说劣,最后教师总评。这不但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更重要的是让习作者本人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教师还可以在班上开展读书谈、朗读演讲比赛、手抄报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把活动中的优秀习作投稿给各类报刊,这都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从而增加写作兴趣。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其主题取材于生活,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文娱活动、动手制作……是学生热衷的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等参与到活动中,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这些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丰富的学习体验,能很好地解决写作题材问题,再加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写作技巧的渗透,写作就会事半功倍了。因为学生写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自然在写作中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作文训练《我的家乡》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引导学生多渠道地去收集信息,学生们有的看书,有的上网,有的访问,还有的实地考察,收集了家乡的风光、古迹、特产、交通变化等许多信息。学生学会了收集材料、积累材料,学会了分析和处理信息,建立起自己丰富的素材库,作文素材就会丰富起来。

总之,我们身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在教学中难免会有困难。只要教者有心,把握时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掌握规律,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当学生把写作融入生活中,他们定会以大山一样宽厚的胸怀,以充满泥土气息的质朴语言,在广阔的作文天地里驰骋。

参考文献:

[1].曹辉. 加强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5,(13).

[2].罗福权. 如何使学生的作文语言丰富而生动[J]. 凯里学院学报, 1994,(2).

[3].张倩. 善于捕捉材料,引导学生作文[J]. 考试周刊, 2011,(42).

[4].庞巧妹. 多种创新教学模式灵活有效指导习作[J].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5,(Z2).

(责任编辑 陈始雨)

猜你喜欢
捕捉积累实践活动
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