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的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7-07-12 09:10丁广礼李有星侯家生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芡实特征特性高产

丁广礼+李有星+侯家生

摘要 在介绍芡实特征特性的基础上,总结芡实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选种、育苗、整地、移栽、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 芡实;特征特性;栽培技术;高产;高效

中图分类号 S567.21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093-02

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干燥成熟種仁,在我国从黑龙江至云南、广东等地广泛分布,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之功效,常用于治疗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近年来,芡实的需求量逐渐加大。为了促进农业增收,集成适合沿淮地区的芡实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并加以示范推广。

1 特征特性

芡实是睡莲科芡属大型水生植物,草本,一年生。芡实的根有初生根、不定根和次生根。初生根很不发达,次生根结构简单,芡实的根系主要由不定根组成,为须根,白色,长可达100 cm以上,横径0.4~0.8 cm,簇生于叶柄基部。芡实茎为短缩茎,节间密集,倒圆锥形。芡实叶分为水中叶和浮叶,水中叶为过渡叶,第1~4张叶为水中叶,定型叶叶面直径达1.0 m以上,叶面浓绿色,有皱褶。芡实花单生,萼片4片,花呈紫色或白色,雄蕊多轮排列,花粉由外向内逐渐退化,为多室子房,每一子房具多枚胚珠,自花授粉[1]。芡实果实为花托包被的假果,花萼宿存于果实顶端呈尖嘴状,整个果实形似鸡头,果形大,一般重0.5 kg左右,内有多室,种子100~200粒。种子呈圆形,直径1.0~1.5 cm,百粒重150 g以上,有较厚的假种皮。

2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1 选种

芡实分为苏芡和刺芡。苏芡为驯化培育的栽培种,少刺,芡米糯性,品质好。苏芡分为紫花、白花2个品系,紫花品种比白花品种早熟7~10 d,白花品种品质更优,苏芡一般产芡米600~675 kg/hm2。刺芡适应性强,分布区域广,叶背、果梗、果实上均密生硬刺,芡米近圆形,粳性,品质比苏芡差,一般产芡米600 kg/hm2左右。

品种类型根据栽培条件和需要而定,阜南县周边县(市)苏芡和刺芡2种类型的品种均适宜种植。种子要选饱满、成熟度高、大小均匀一致、果实大的种子。要选用上年生产的芡种,避免使用陈种子,以利于苗匀、苗壮[2]。

2.2 培育壮苗

2.2.1 棚池育苗。沿淮地区芡实育苗期天气多变,气候不稳定,不利于芡实幼苗生长。采取棚池育苗方式,可以提供稳定的芡实幼苗发育条件,有利于培育壮苗,幼苗齐苗快5~7 d,苗匀、苗壮,同时还可以提早播期,提早并延长芡实结果期,提早上市10 d以上,增加产量10%,提高了效益。一是建育苗棚池。选择靠近水源的较平坦地块建育苗棚池,棚宽4.5~5.0 m、长30~50 m,棚内并列建2排育苗池,池宽1.8~2.0 m、深30 cm,单池长3~5 m,整平池畦面,夯实池埂,棚内整体铺塑料薄膜,池内薄膜上填厚7~8 cm的营养土,营养土配比为10%腐熟类肥、20%塘泥和70%细土,营养均衡、合理,有利于苗匀、苗壮,可提高壮苗率15%以上。二是浸种催芽。3月下旬开始将种子淘洗干净,浸没于盆内清水中,白天日晒提高水温,保持水温在20~25 ℃之间,夜间遮盖或进室,保持温度15 ℃,2~3 d换水1次,经8~10 d,种子萌动露白,即可播种。三是播种。沿淮地区播种期一般为4月上中旬,棚池育苗可提前至3月中旬。播种前5~7 d,育苗池灌水8~10 cm,澄清池水,底土沉实后方可播种。播种时将种子近水面轻轻撒下,播种密度为300粒/m2。四是苗池管理。育苗池水层深度掌握在6~10 cm之间。棚内温度控制在15~30 ℃之间。出苗后注意大棚通风,防止水温过高烫伤幼苗。注意及时拔出苗池内杂草[3-4]。

2.2.2 两段育苗。为培育芡实壮苗,一般进行两段育苗,第1段在棚池内育幼苗,第2段在露地池育移栽苗。采取两段育苗方式,第1段育苗,苗床面积很小,又在棚池内,有利于幼苗管理培育;第二段育苗期天气已稳定,容易培育壮苗。

播种后30~40 d,当幼苗长至2~3片小叶时,分苗移栽,进行工段育苗,第2段育苗应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水田,四周筑高50 cm田埂,清除杂草,施腐熟粪肥15 t/hm2,整平地面,灌水10~15 cm。分苗移栽时带种子起苗,要清洗净根部泥土,埋好根系,放入盆内,加盖遮荫网,防止阳光直晒。起苗和移苗要衔接好,保证起掉的苗能及时移栽。移栽时行株距30~40 cm×30~40 cm,第2段育苗地与大田比为1.0∶52.5~60.0。移苗时需将芡苗种子和须根全部栽入泥中,但要防止埋没心叶,泥土埋没心叶会影响发育,甚至造成幼苗死亡。一般经过5~7 d,幼苗返青成活,随着新叶的生长,要逐渐加深水位,定植前水位加深至30~40 cm。

2.3 整地

移栽田四周要打高埂,埂高80 cm,埂宽1.0 m,每块大田面积控制在2.0 hm2以内,连片面积超过20 hm2的,应加宽田埂至1.5 m,田埂上种植60~70 cm宽的高杆作物,防止芡田起风浪,避免芡叶受伤。

整地前,施腐熟粪肥15.0~22.5 t/hm2或商品有机肥1 500~2 250 kg/hm2,加三元复合肥750 kg/hm2。使用大功率农机深翻至25 cm,用旋耕机旋耙耕层,整碎土块,混匀土肥,整平田面。之后灌水15~20 cm,为避免化肥对芡实幼苗的影响,1周后才能移栽[5]。

2.4 合理密植

要根据种植的品种类型以及出售产品要求而确定种植密度。苏芡以出售鲜芡实为主,种植密度早熟品种为1 800~2 100株/hm2,晚熟品种为1 500~1 800株/hm2;刺芡收鲜籽的750~900株/hm2,收干米1 950~2 250株/hm2。

沿淮地区6月上旬至7月上旬均可移栽定植,当芡实苗长至3~4张圆叶、大叶直径达20 cm以上时即可定植。定植前按照定植密度要求挖好定植穴,一般穴深15~20 cm,直径70~80 cm,呈锅底形,清除穴内杂草,开穴1~2 d后泥水澄清方可定植。定植时要随起苗随栽,栽植深度以刚埋没根系和短缩茎外围为度,苗在穴中央底部,定植时穴不壅平,为广穴浅栽。栽时保证心叶露在泥土外,防止泥土“窝心”,影响芡实植株生长。

2.5 田间管理

2.5.1 查苗补苗。定植后7~10 d检查田间缺株情况,发现缺苗,及时用预留苗补栽,补栽苗要稍大于大田苗,以保证补栽苗活棵后苗情和大田一致。同时,检查生长不良的植株是否被淤泥淹没心叶,轻者及时清除淤泥,影响严重的植株要拔除重栽新苗。保持计划种植密度,完成目标株数。

2.5.2 水层管理。根据芡实不同发育阶段和天气情况调节水层深度。定植时水深10~15 cm,成活后水位逐渐加深,一般为30~40 cm,至旺盛生长期和开花结果初期水位加深到 50 cm。天气热、气温高时应加深水位,以免水温过高影响芡实生长。浅水大田种植芡实全生长期水深一般不超 过60 cm。

2.5.3 壅根。由于芡实生长发育进程中心叶逐渐上升,新生根也逐渐上升,所以广穴浅栽苗要逐步壅泥培根,以保证所长新根能扎在泥土中,吸收到充足的养分。壅根应结合除草进行,经过3~4次的壅泥培根,至芡实叶片封行前可将浅穴逐步壅平,芡实壅根也即完成。

2.5.4 追肥。芡实不耐高氮,氮肥过多造成叶面产生瘤状突起,叶变深绿、变大、变厚,影响结果,导致芡实病害发生。芡实追肥应采取平衡施肥技术,高产田块一般追三元素复合肥750 kg/hm2,分3次追施,第1次在移栽活棵后追150 kg/hm2;7月中旬至8月期间看苗追肥2次;当芡实叶片薄而发黄(红黄)、新叶皱纹密、生长缓慢时追肥,追300 kg/hm2。追肥时在离芡实心茎30~40 cm的周围采取三点式追肥方式。

2.6 病虫草害防治

沿淮地区芡实病虫害不多,主要病害为叶瘤病,主要虫害有菜青虫和斜纹蛾,此外还有螺类危害。

叶瘤病是真菌病害,7—8月发病较多,初发病时叶面出现淡绿色黄斑,后隆起肿大成瘤状,直径4~40 cm,高度2~8 cm。在农业防治上,实行轮作;及时清除病残体,保持田间卫生清洁;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在药剂防治上,对于发病田块可叶面喷施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另加0.2%磷酸二氢钾,每隔7 d喷1次,连喷2次。

菜青虫主要在芡实幼苗期危害,一般采取化学防治,在幼虫孵化盛期至3龄幼虫期之间用药,使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效果很好。

在斜纹夜蛾防治上,用杨树枝、糖醋液、性诱剂、杀虫灯等诱杀;1~2龄幼虫点片发生时施药,一般在傍晚施药。使用21%灭杀毙乳油600倍液,或50%氯戊菊酯乳油4 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根据田间虫情,隔7~10 d,交替使用农药再喷施1次。对于芡田混养鱼虾的,严禁使用菊酯类农药。

在螺害防治上,用70%贝螺杀可湿性粉剂750~1 050 g/hm2拌细土15~21 kg/hm2,撒于被害叶片上及附近水面进行毒杀。也可用螺迪7 500 g/hm2,用水溶解后,均匀泼洒芡实田中,能有效驱除螺害。芡实田内养有6 cm以下鱼苗以及20 d以内虾、蟹苗的禁止使用。

芡实种植禁用化学除草剂除草,除草采取人工方式。栽后7 d,植株活棵后应开始除草,人工拔草一般5~7 d进行1次,至7月底8月初芡实叶片封行,停止除草。

3 参考文献

[1] 李良俊,吴仰风,曹碚生,等.芡实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05(6):51-52.

[2] 张翠勤,张翠云.芡实优质高产关键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3(18):25-26.

[3] 李青松.芡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0):115.

[4] 樊宏友.芡实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0):116-117.

[5] 田晓明.芡实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2(2):35-36.

猜你喜欢
芡实特征特性高产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秋补食疗话芡实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秋深进补前芡实先蹚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芡实药膳4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