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图书馆藏孤本《秦藩世德录》考述

2017-07-13 12:28王超王浩远
新世纪图书馆 2017年6期

王超?王浩远

摘 要 《秦藩世德录》是明代秦藩康王朱志《默庵稿》、惠王朱公锡《益斋集》、简王朱诚泳《宾竹遗稿》三代秦王的诗文合集,迄今仅有孤本存世,藏于南京图书馆,文物价值与学术价值极高。本文考察《秦藩世德录》的成书背景与成书过程,考证南京图书馆藏本的流传历史,指出《秦藩世德录》的历史文献价值。

关键词 《秦藩世德录》朱志 朱公锡 朱诚泳

分类号 G25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6.019

Abstract Qin Fan Shi De Lu is a poems and essays collection of the Qin Vassal in the Ming Dynasty. This Collection includes the three generationswritings of Qin Vassal, including Mo An Gao from Kang King Zhu Zhijie, Yi Zhai Ji from Hui King Zhu Gongxi, Bin Zhu Yi Gao from Jian King Zhu Chengyong. The unique copy of Qin Fan Shi De Lu is saved in Nanjing Library, with high cultural relics and academic valu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background and process of Qin Fan Shi De Lu, researches the spreading history of this book, and discusses its documentary value.

Keywords Qin Fan Shi De Lu. Zhu Zhijie. Zhu Gongxi. Zhu Chengyong.

明代藩府刻本多以刻印精美、版本优良著称,后世藏书家对藩府刻本珍爱有加。有关藩府刻书的研究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如陈清慧专著《明代藩府刻书研究》(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但明代宗藩众多,各藩府刻书情况不尽相同,加之现存藩府刻本分藏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研究者无法遍览藩府刻本全貌。不少刻本只知其名,未见其书,甚至未见著录。仅就《秦藩世德录》而言,陈清慧并没有见过该书,只能根据《万卷堂书目》中的相关著录,略作推测,导致史实论述不清①。笔者现将《秦藩世德录》存世孤本的基本情况考述如下。

1 《秦藩世德录》的成书背景

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王朝统治,采取分封的办法,将诸子侄分封到全国各地,子孙世袭,以为王朝屏藩。洪武三年(1370),封第二子朱樉为秦王[1]卷51,洪武三年四月乙丑,1001,十一年就藩西安[1]卷117,洪武十一年三月壬午,1917。以古都长安为秦王封地,令秦王坐镇关中、镇守西北。洪武二十二年,改大宗正院为宗人府,特以秦王为宗人令,而以晋、燕、周、楚诸王为辅佐[1]卷195,洪武二十二年正月丙戌,2925。因秦王朱樉为太子之下诸王之长,地位特殊,于是秦藩在诸藩中有“天下第一藩封”[2]之称。可知其地位尊崇。

《秦藩世德录》是秦藩刻印的一部詩文合集,辑录三代秦王所著诗文。“秦藩为高皇贤子,自建封以来,代有令德,显于西土。三世康王所为诗文曰《默庵稿》,四世惠王所作曰《益斋集》,五世简王所作曰《宾竹遗稿》,诗歌、词赋、序记、赞说,各极体制”[3]。

“世德”一词出自《诗·大雅·下武》“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意指祖宗世代的德行。“《世德录》录秦藩累叶贤殿下所制诗文遗稿也。秦为我皇明宗室第一藩服,厥始祖愍王之二世孙曰康王,三世孙曰惠王,四世孙曰简王”[4]。

秦康王,名志,秦愍王朱樉之孙,隐王朱尚炳庶三子。永乐十二年(1414)二月初封富平王。隐王死后,相继由嫡一子僖王志堩、庶二子怀王志均承袭王位,但因僖王、怀王早逝无子,遂由康王承袭,“宣德三年(1428)进封。景泰六年(1455)薨”[5]卷100,2507。《雍大记》有康王传记,称其“仁爱恭敬,得之天性;而强学好古,不遗余力。声色货利驰骋畋猎之欲,淡然无足动其中者。有《默庵集》行世。享国二十八年”。

“秦惠王,名公锡,康王嫡子也。正统十一年(1446)丙寅五月封秦世子,天顺二年(1458)戊寅六月袭封秦王。王惇悦诗书,动必由正。庙祀极诚敬,待兄弟友爱备至,恩恰九族,乐接文儒。有《益斋集》行于世。享国二十九年。”

“秦简王,名诚泳,惠王庶长子也。成化四年(1468)戊子五月封镇安王。弘治元年(1488)戊申九月袭封秦王。王天性醇雅,少即知检,长益自矜持。喜读书经传子史,手不停披。……喜接文儒士夫,话谈竟日,亹亹忘劳。声色歌舞货财畋猎,淡然无所好。喜作诗文。有《宾竹稿》行于世。享国十一年。”[6]卷18,153-154

2 《秦藩世德录》的成书过程

秦藩祖孙三代好学博古,喜作诗文,均有诗文集传世。《秦藩世德录》即是将康王《默庵稿》、惠王《益斋集》、简王《宾竹遗稿》三种诗文集汇编为一轶。这一汇编过程颇有故事。秦藩右长史强晟称:“康、惠二祖之诗,简王尝欲梓行未果”[7];陕西提学副使李逊学亦云:“简王存日,恒欲以祖父康、惠手笔寿诸梓。未几上征,事遂寝。”[4]可知康王、惠王虽有诗文集传世,但至简王去世时,尚未付梓。

简王朱诚泳著述较多。《明孝宗实录》记载:弘治十一年(1498)六月“庚辰,秦王诚泳薨。……所著有《小鸣稿》《世德录》。王薨后,长史强晟集其生平善行数十余事,为《遗行录》,藏于府中”[8]卷138,弘治十一年六月庚辰,2400。此处将《秦藩世德录》当作朱诚泳的著作,并不准确。周藩宗室朱睦?《万卷堂书目》著录“《宾竹小鸣稿》十卷,秦简王”[9]卷4,489。清初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十二《小说类》著录“秦简王诚泳《益斋嘉话》一卷”[10]卷12,333,同书卷十七《别集类》著录“秦简王诚泳《经进宾竹小鸣稿》十卷”,并附注云:“纪善强晟校刻其诗。嘉靖元年从孙定王惟焯表上,诏付史馆。”[10]卷14,444。《四库全书总目》亦载:“《小鸣稿》十卷。明秦王朱诚泳撰。诚泳号宾竹道人。……所著有《经进小鸣集》……纪善强晟校刻其诗。嘉靖初,王孙定王惟焯表上之,诏付史馆。史称‘经进,盖由于此”[11]。由此可知,《经进宾竹小鸣稿》《宾竹小鸣稿》与《小鸣稿》书名虽有差别,但同是一书。

秦藩右长史强晟在《秦藩世德录后序》中指出:“《宾竹遗稿》则又五世简王之绪余者”,“宾竹所制则又辞藻丰赡,诸体咸备,《全集》载之《小鸣稿》,并此绪余者,皆一代之杰作也”[7]。将《宾竹遗稿》作为《小鸣稿》之“绪余”,可知《宾竹遗稿》是《小鸣稿》未收诗文的补遗合集。

强晟,字景明,河南汝阳人。成化丙午(二十二年,1486)科举人。弘治“癸丑(六年,1493),杨邃庵先生(杨一清)檄其主长安五经会。秦简王闻其贤,召宴与语,特疏改伴读,累官左长史。王创大第,具帷幕、器用、从者、衣履,良田四顷。睿制诗序贻之。王薨,晟誓死保孤,不避嫌怨。秦宗世戴其功。……正德庚辰(十五年,1520),以三品服引年归”[12]。强晟初为王府伴读,伴读系从九品。强晟校刻《小鸣稿》时已升任纪善,官职正八品。此后强晟升任秦藩右长史。“王府长史司。左、右长史各一人,正五品”[5]卷75,1836,任王府最高品级的文官。

強晟校刻《小鸣稿》《秦藩世德录》的工作必然得到了秦藩宗族的支持。简王的继任者“秦昭王,名秉欆。简王侄,临潼和僖王庶长子也。初封镇国将军,弘治八年乙卯十一月封临潼王。简王薨,无子。王于弘治十三年庚申十月进封秦王”[6]卷18,154。昭王很关注《秦藩世德录》的校刻工作,“昭王存日,尝命臣晟辈校正,既面嘱巡抚、大都宪南昌周公序于前矣”[7]。但天不假年,昭王在位仅一年就故去了。《秦藩世德录》编辑工作实际是由简王妃主持完成的。简王妃姓廖氏,系都指挥佥事廖珷之女①。简王朱诚泳、昭王朱秉欆相继薨逝,昭王之子惟焯年幼,秦府诸事由简王妃廖氏主持。《小鸣稿》能够大量刊刻也是得益于王妃廖氏。弘治十一年强晟《小鸣稿后序》云:“弘治戊午六月之望,我秦贤王薨逝。越二十六日,门正冯淳哀恸传贤妃旨,若曰:‘吾王无恙日,于凡世玩举无所嗜,而所嗜者惟诗文耳。及今不传布四方,恐久而迷藏于书库,或损于风雨、鼠蠹,俾来世之人孰知我先王之才之美有若是哉。可命承奉副相傧督刊,纪善强晟校对以传……于是臣傧、臣晟言于承奉正侯介,承奉副康景、贾能,佥曰至宝不可以不传,乃致前中书舍人张中楷录登梓,以成贤妃追慕先王之志云。”[14]强晟在《秦藩世德录后序》中追记道:“昔者诸承奉康景、贾能、相傧将秦简王妃命,既刊布盛行于世矣!兹又以康、惠二祖之诗,简王尝欲梓行未果;又《宾竹遗稿》一册,亦昭王之所欲传而未果者。复命承奉相傧总录入梓,而傧果克成之,可谓忠矣!”[7]弘治十六年《秦藩世德录》最终刊刻成书。

3 存世孤本《秦藩世德录》的流传

明代宗室朱睦?《万卷堂书目》著录有“《秦藩世德》三卷,秦默庵”[9]卷4,489。但今所见清末至民初观古堂书目丛刻本《万卷堂书目》将“秦藩”误为“奉渖”二字。后人传抄难免有误,但这也说明此书至清末已鲜有人知。

值得注意的是,《万卷堂书目》将《秦藩世德录》著录为三卷,作为康王作品;《千顷堂书目》著录“秦康王志《默庵集》”[10]卷17,444及简王著作。但两种书目均未著录秦惠王《益斋集》。或许明末清初时《益斋集》就已散佚无存了。

时至今日,仅南京图书馆藏有《秦藩世德录》残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有著录:“《秦藩世德录》三种□卷。明弘治十六年秦府刻本。存二种六卷。《默庵稿》三卷,明朱志撰。《宾竹遗稿》三卷,明朱诚泳撰。”[15]惠王《益斋集》无存。虽非全帙,但世间仅此一部,甚为珍贵。《默庵稿》与《宾竹遗稿》版式相同,半叶十行,满行十八字,左右双边,黑口,双鱼尾。

书中遍布大小印章,达十七方之多。全书卷首《秦藩世德录序》首页共钤印五方,由上而下分别是“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藏书”朱文方印、九迭篆朱文方印、“钱唐丁/氏正修/堂藏书”朱文方印、“家在/黄山白/岳之间”白文方印、“金星轺/藏书记”朱文方印。

《默庵稿》卷一首页共钤印五方,由上而下分别是“适情”朱文圆印、“怀古/情深”白文方印、“结社/溪山”朱文方印、“情之/所锺”白文方印、“文瑞楼/主人”朱文方印。

《宾竹遗稿》卷一首页共钤印三方,由上而下分别是九迭篆朱文方印、“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藏书”朱文方印、“钱唐丁/氏正修/堂藏书”朱文方印。

全书卷末《秦藩世德录后序》末页共钤印四方,由上而下分别是“金星轺/藏书记”朱文方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古长”白文方印、“我思古/人实/获我心”朱文方印、“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白文方印。

九迭篆朱文方印虽有两处,但印色模糊,首字或为“秦”字。由上述可辨识的印章,我们大致可考订南京图书馆藏《秦藩世德录》的流传历程。

《秦藩世德录》一书初为浙江桐乡藏书家金檀所有。嘉庆《嘉兴府志》载:“金坛,字星轺,诸生。经史图籍靡不遍览,好聚书,遇善本虽重价不吝,或假归手钞。积数十年,收藏之富,甲于一邑。……所著有《文瑞楼集》《消暑偶录》。”[16]叶昌炽曾见金檀藏书,“所见者有‘文瑞楼‘结社溪山两印”[17]。

金檀之兄金樟(1672-1735),与张廷玉同为康熙三十八年(庚辰,1699)进士。顾陈垿代张廷玉作《故工部都水司主事金君墓志铭》,其中记载:“君讳樟,字匡秀,别号南庐。系出汉秺侯,逮宋尚书安节,始占籍休宁,数传至玖,迁北源之七桥。曾王父秉公游浙东,爱桐乡风土,又寄籍焉。王考士瑜乡饮宾。考学汾生四子,君孟也。”[18]346由此可知,金氏家族原籍徽州休宁。徽州有黄山、白岳(齐云山),故金檀有印刻“家在黄山白岳之间”。金檀生卒年不详,由金樟生卒年推断,金檀也应生活于康、雍、乾时期。

文献学家王欣夫《藏书纪事诗补正》记称:“见有‘金星轺藏书记朱文方印、‘家在黄山白冈之间白文方印、‘文瑞楼主人朱文方印”[19]463-464。这显然是将“白岳”误为“白冈”二字。上述印章均见《秦藩世德录》。

金檀死后,书籍散佚。《秦藩世德录》又归丁丙所有。《秦藩世德录》有丁丙“钱唐丁氏正修堂藏书”朱文方印,但丁丙编《善本书室藏书志》时并未将《秦藩世德录》著录其中。直到丁申之孙丁仁,据叔祖丁丙藏书编撰《八千卷楼书目》时,才将该书著录,但并未出现《秦藩世德录》这一书名,而是分别著录“《默庵稿》三卷,明宗室默庵撰。明刊本。”[20]313“《宾竹遗稿》三卷,明宗室宾竹道人撰。明刊本。”[20]315全然没有提及《默庵稿》与《宾竹遗稿》的关联。

丁国钧《荷香馆琐言》记载:清光绪“丁未(三十三年,1907)十月,丁氏所开官银号亏倒,以家产呈抵,于是所藏书尽为端午帅(两江总督端方)以官款七万三千银圆购,建江南图书馆。余充典守编辑员,得纵读之。”[21]1006《秦藩世德录》自此入藏南京图书馆前身——江南图书馆。民国二年(1913),江南图书馆改称江苏省立图书馆。民国八年,因苏州积古堂改为“江苏省立第二图书馆”,又将江苏省立图书馆改称“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故《秦藩世德录》盖有“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藏书”朱文方印。

4 《秦藩世德录》的文献价值

周季麟夸赞道:“观诸作之盛,或豪迈、或旷达、或典雅,有则随感而发,皆出于仁义道德之绪余,大非剽掠僣窃为工者之可拟,岂非有得于韩、柳、苏、黄之指归,而能若是乎?诸大家之作,既亦无忝,则于濂洛遗响,殆无几矣!”[3]不吝溢美之辞。强晟对秦王诗作也是大为吹捧,“默庵之作,气象宏远;益斋之作,辞意平实,皆可传远而无疑。若宾竹所制则又辞藻丰赡,诸体咸备。”[7]跳脱时人对皇家宗室的阿谀奉承,细读《秦藩世德录》会发现其中独特的历史意义、文献价值。

其一,宗藩生活的真實写照。康王《默庵稿》中多是吟风弄月、怡情吟咏之作。如《墨菊》《赏牡丹》《送春》《双桂轩》《栽竹》《赏芍药》《月亭》《疏雨滴梧桐》等诗作,这些吟咏对象均是秦王府内的花草树木、亭轩小景,可知康王的生活范围非常狭窄。诗歌酬唱、赠答也多局限在康王身边的亲属、官员之间,如秦府仪宾茹鉴,作有《素轩歌为茹仪宾作》《送素轩茹仪宾朝京》《和仪宾茹鉴夏日》《和茹仪宾入京瞻新宫殿诗》《寄茹仪宾鉴》。王府官员如长史宗宽《与宗长史》,伴读严敬《题静乐轩与伴读严敬》《仁智轩为伴读严敬作》,李教授《端阳和李教授韵》。

康王虽贵为天潢贵冑,但生活被限制在狭窄的范围之内,接触的无非是宗藩亲属、王府官员。这种对外界世界的渴望,往往转化成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康王常与方外人士来往,作有《幽人山居》(我欲卜居同隐逸,与君闲看白云飞);《和送华山隐者》(知君已得长生术,肯羡功名纸半张);《送处士归衡山》(竹杖芒鞋别雍城,湘江回首说归程)。简王的境况与康王基本相似,但简王颇爱听各地风物传说,如《宁州狄梁公庙诗》五首;又如听榆林客人谈余子俊筑边墙事,又作《余司马记》四首。

康王曾于永乐壬辰(1412),宣德元年(1426)两次进京朝觐,将沿途诗作辑成《朝天纪行》一卷,其中永乐朝二十七首,宣德朝一首。康王在位时,各藩之间还常互通消息,如《送蜀使》《和弟韩王诗韵》二诗。《和弟韩王诗韵》云:“手足情深岂暂忘,每从边月仰清光。封题问寄驰千里,捻指暌离又十霜。并列宗藩同地久,共沾恩泽与天长。非才欲和阳春句,倚遍危楼自夕阳。”[22]卷1,11想念却无法相见,感念皇恩又无可奈何的心情表露无遗。至简王朱诚泳时,《小鸣稿》《宾竹遗稿》中已绝然不见宗藩之间的联系了。

其二,地方文史的讯息与线索。康王有不少景观诗,如《长安十景》组诗,彼时“长安十景”分别为华山仙掌、渭水西风、咸阳古渡、雁塔晨钟、草堂烟雨、杜曲花光、灞桥风雪、骊山晚照、太白积雪、终南山色[23]卷1,15-18。与后代所传的“关中八景”有差别,反映了关中名胜的变迁。简王对古迹文物甚为关注,颇有独到见解。如《宾竹遗稿》有《雁塔题名》考述后人发现、保存唐进士题名的历史,《北斗城》考证汉长安城北斗形制并非有意为之,《九龙池》考证唐兴庆宫池,《陕城鼓楼》考证西安府鼓楼的修建历史①。这些文献极为珍贵。

其三,历史文献的源头。何景明编《雍大记》收录了简王《陕西鼓楼记》《北斗城》《杨家城》《九龙池》《柏梁台诗体》五篇文章[6]卷34,306-308,均抄录自《宾竹遗稿》。究其源头,《宾竹遗稿》无疑更具价值。再者,《雍大记》仅称简王“有《宾竹稿》行于世”[6]卷18,154,未提及《小鸣稿》;《雍大记》也未引用《小鸣稿》中的文献。可知,《宾竹稿》即是《宾竹遗稿》,何景明编写《雍大记》时,或许并未见过《小鸣稿》。

5 结语

《秦藩世德录》这部诗文合集,由秦藩刊刻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此后未见有翻刻本。历经五百余年岁月洗礼,仍能留存至今,尤为难得。南京图书馆所藏《秦藩世德录》虽仅存《默庵稿》《宾竹遗稿》两种六卷,但作为目前所知、唯一存世的孤本,既是珍贵的文物,又具有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是了解明代秦藩物质生活、精神世界、文学艺术旨趣的重要文献。书中对陕西风景名胜、历史遗迹、社会生活叙述丰富,尤其秦简王朱诚泳学养深厚,博古通今,对历史文化多有独到见地。对《秦藩世德录》的研究必将惠及学界,对以秦藩为代表的明代宗藩研究,明代贵族文学研究,乃至陕西地方文献研究多有裨益。

参考文献:

[ 1 ] 明太祖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校勘本,1962.

[ 2 ] 张瀚.松窗梦语:卷二·西游记[M].盛冬铃,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5:42.

[ 3 ] 周季麟.秦藩世德录:卷首·秦藩世德录序[M].刻本.1503(明弘治十六年).

[ 4 ] 李逊学.秦藩世德录:卷首·秦藩世德录序[M].刻本.1503(明弘治十六年).

[ 5 ] 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 6 ] 何景明.雍大记[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184册. 影印明嘉靖间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

[ 7 ] 强晟.秦藩世德录:卷末·秦藩世德录后序[M].刻本.1503(明弘治十六年).

[ 8 ] 明孝宗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校勘本,1962.

[ 9 ] 朱睦?.万卷堂书目[M]//续修四库全书:919册.影印观古堂书目丛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0] 黄虞稷.千顷堂书目[M].瞿凤起,等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1] 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一[M].北京:中华书局,1965:1496.

[12] 邱天英.(康熙)汝阳县志:卷九下·列传·明[M].李根茂,纂. 刻本.1690(清康熙二十九年).

[13] 明宪宗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校勘本,1962.

[14] 强晟.小鸣稿:卷末·小鸣稿后序[M]//崔建英.明别集版本志.北京:中华书局,2006:253.

[15]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506.

[16] 伊汤安.(嘉庆)嘉兴府志:卷六一·列传·桐乡·文苑·国朝[M].冯应榴,纂.刻本.1801(清嘉庆六年).

[17] 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卷五[M] //江标.灵鹣阁丛书.刻本.湖南:湖南使院.清光绪年间.

[18] 顾陈垿.抱桐轩文集:卷八·志铭[M]//清代诗文集汇编:24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9] 叶昌炽.藏书纪事诗附补正[M].王欣夫,补正.徐鹏,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0] 丁仁.八千卷楼书目:卷十六[M]//续修四库全书:92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1] 丁国钧.荷香馆琐言:卷上[M]//丛书集成续编:91册.上海:上海书店,1994.

[22] 朱志.默庵稿[M]//秦藩世德录:卷一至三. 刻本.1503(明弘治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