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春江花月夜》的文化价值传递

2017-07-14 08:41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西宁810016
名作欣赏 2017年32期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英译游子

⊙张 卿[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 西宁 810016]

英译《春江花月夜》的文化价值传递

⊙张 卿[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 西宁 810016]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的代表性符号,在对外翻译的文学作品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春江花月夜》作为古典诗歌的代表作品,承载着优秀的中国文化,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春江花月夜》英译过程中发生的古典文化的对外传递,探究英译《春江花月夜》的文化价值。

《春江花月夜》 古典诗歌 文化价值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作者沿用乐府旧题,运用富有文采的清新之笔,以“月”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幽美静谧的春江月夜图,寄托了游子的思乡之苦。本诗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婉转悠扬,同时又饱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明代学者李攀龙认为其“绮回曲折,转入闺思,言愈委婉轻妙,极得趣者”(《唐诗选》)。著名学者闻一多也忍不住赞叹道:“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因此,翻译这样优秀的诗歌作品,是对外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本诗进行了翻译,如许渊冲、Charles Budd等。本文通过分析《春江花月夜》的古典诗歌形式与内容在译文中的表现,探究英译《春江花月夜》的文化价值传递。

一、“清丽婉转”的诗歌形式的传递

《春江花月夜》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作品,其文字的符号化、语言的清丽优美、韵律的婉转等特点继承了优秀古典诗歌的传统。

1.语言的传递。《春江花月夜》采用了大量优美的语言,例如“江流婉转”“皎皎”“梦”“落花”“相思”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在英译过程中,这些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词语的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许渊冲在翻译“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时译道:

Where is the wanderer sailing his boat tonight

Who pining away on the moonlit rails would learn

“wanderer”在英文中是指漂泊者、流浪者,这一翻译是本诗主人公“孤云一片,来去悠悠”的游子的真实写照,译者并没有采取直译的方式,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隐含在语言后面的含义通过英文语词表现出来。同时译者采用两个问句,又还原了原作诗歌的句式。在翻译“昨夜闲潭梦落花”时,译道:“That many flowers had fallen by this stream.”在古代汉语中,“闲谭”是指幽静的水潭,在英译过程中,译者将这句诗意译为“花瓣掉落在溪流中”,虽然不如原作意境优美,但这种诗意化翻译仍可以看作是对原作的还原。

2.韵律的传递。与英语语言体系下的诗歌创作相比,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规范则更加严格,译者在将其英译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语言的还原,同时还要注重对古典诗歌韵律的还原。

许渊冲的译文注重诗歌的韵律翻译,节奏明快,具有旋律美。例如其在翻译“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时译道:

In the spring the river rises as high as the sea/And with the river

s tide uprises the moon bright/She follows the rolling waves for ten thousand li/Where the river flows,there overflows her light.

在第一句中,“river”和“rise”押头韵“r”,“rise”和“high”压“ai”音,译文中的音韵婉转悠长,读来朗朗上口,让读者易于联想到月光朗照下的大海潮起潮落的形象,节奏明快的韵律使读者似乎可以听到清脆的潮起潮落声。

二、“幽深静谧”的诗歌内容的传递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愁诗,如果仅仅做到了语言形式的传递,目标语读者无法理解诗歌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仅仅将其视为一首华丽优美的中国诗歌,因此,优秀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既要将优美的诗歌形式传递给目标语读者,又要将诗歌丰富的情感内容传递给读者。

1.特殊意象符号的传递。《春江花月夜》中出现了许多具有特定意义指向的意象,如“月”“鸿雁”等,这些意象都具有特定的意义,译者如准确地将其包含的丰富意义传递给目标语读者是其传递诗歌情感内容的关键。

例如在翻译“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时,许渊冲译道:

Alas

The moon is lingering over the tower/It should have seen her dressing table of the fair/She may roll curtains up,but light is in her tower.

他用“lingering over”翻译“月徘徊”,将“moon”拟人化,实则是把握了“月”这一意象背后深层的思乡意蕴。“卷帘”,这一传统意象多指处在离愁别绪中的思妇的形象,译者用“roll curtains up”将这一意象动作翻译出来。在翻译“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时,译道:

Butmessage

bearing swanscan

tfly

outof moonlight,Nor letter-sending fish can leap out of their place.

“鸿雁”也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意象,象征着远方游子对家乡的思念。译者采用了“message—bearing”来翻译“鸿雁”,将“鸿雁传书”的隐含意义用英语描述出来。同时,又在各个意象之间建立了联系,避免了简单的意象罗列,将意象背后的深层含义完整地传递给目标语读者。

2.情感内容的传递。古典诗歌的情感内容建立在意境的营造之上,即 “立象以尽意”中的“意”,《春江花月夜》的游子离愁通过译者的翻译,在目标语读者中又具有了崭新的文化意义。

例如在翻译“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时,张庭深译道:

Human beings,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without end/Seetheseam river,thesamemoon/Doesanyone know whom she awaits?We see only the long river moving on.

张若虚在这几句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传达出一种“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思想情感,译者充分把握了作者的这一思想感情,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用到了“see”,即主人公面对江流时看的动作,并用一个问句将原作者对人生的疑问传递给目标语读者,做到了对原诗情感内容的传递。

三、优秀诗歌范式的文化价值传递

《春江花月夜》作为古典诗歌对外翻译的代表,具有中国文化范式的意义,它在对外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也成为古典诗歌翻译应该参照的标准。因此,笔者认为,古典诗歌的文化价值传递,既要将其特有的形式传递给目标语读者,又要将其丰富的内容传递给读者,从而达到诗歌完整的文化价值传递。

1.古典诗歌文化价值的“表”。如前文所述,《春江花月夜》的语言与形式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是诗歌文化价值最表层的部分,因为它是文化价值的“表”,因此,诗歌语言、形式是否能够引起目标语读者的阅读兴趣,完全取决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诗歌语言形式的把握。

《春江花月夜》采用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的语言,遵守严格的韵律规范,在跨文化、语言的交流过程中,如何将特有的中国语言范式与目标语语言体系相融合是翻译的关键所在。例如许渊冲在翻译“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时译道:“Away,away is sailing a single cloud white/On farewell beach are pining away maples green.”“枫”和“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指离别,译者在这里保留了这两个意象,同时用“farewell beach”(意为离别伤感之地)指出这两个意象背后的含义,用意译的方式将中国特有的文化语言传递给目标语读者。

2.古典诗歌文化价值的“里”。文化价值的“里”是文化价值的核心部分,《春江花月夜》的“里”,即其表达的作者的游子思乡之情,如前文所述,几个英译本也很好地将这种思乡之情传递给了目标语读者。

《春江花月夜》所表达的游子思乡愁绪是中国古典诗歌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古人安土重迁,正如孔子所说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缺乏归属感,因此,浓厚的思乡之情成为他们作品的最主要内容,这类主题的诗歌又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如李白《静夜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因此,英译《春江花月夜》传递给了目标语读者中国文化价值的核心部分。

四、结语

英译《春江花月夜》展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形式美与内容美,传递了古典文化的核心价值,为以后的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提供了明确的范式,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活动的发展。

[1]吕叔湘.中诗英译笔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许渊冲.一生必读唐诗三百首鉴赏[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3]刘宓庆.翻译美学概述[J].外国语,1986(2).

作 者

:张卿,硕士,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学作品翻译理论与实践。

编 辑

:李珂 E-mail:mzxslk@163.com

猜你喜欢
春江花月夜英译游子
清明雨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潮细胞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一支游子心弦上的小夜曲
春江花月夜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游子的行囊
传世作品最少的诗人
浅析《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