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性称谓语语用功能及翻译
——以葛浩文英译《丰乳肥臀》为例

2017-07-14 08:41季敏杰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杭州310000
名作欣赏 2017年32期
关键词:描述性葛浩文丰乳

⊙季敏杰[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杭州 310000]

描述性称谓语语用功能及翻译

——以葛浩文英译《丰乳肥臀》为例

⊙季敏杰[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杭州 310000]

本文借助葛浩文英译本《丰乳肥臀》,对文学作品中的描述性称谓展开研究,从跨文化的角度,阐述描述性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并探究翻译过程中的文化缺失。语用功能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应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文化内涵,在译语中得到保留。

描述性称谓 《丰乳肥臀》

2012年10月,中国当代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随即在国内引起一阵“莫言热”。据透露,葛浩文英译本对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评价说:“1955年出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农民家庭的莫言,借助残忍的时间、魔幻现实主义、女性崇拜、自然描述及意境深远的隐喻,构建了一个令人叹息的平台。”作为相对成功的译文,葛浩文是如何处理与文化紧密相关的描述性称谓语的?译者是否能够同时兼顾文本的文化功能和语用功能呢?

描述性称谓指“没有固定的称谓对象,是由人们在日常交谈或文学作品中,出于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抒发说话人或作者的情感、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而使用的称谓语”。中国传统社会历来重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汉语称谓语也就成了体现长幼有序、男女分明的有利符号。近现代,这一语用功能渐渐发生了偏离,文学作品中通过对称谓语的“乱用、叠加、新造”等,以达到特殊的情感效果及人物刻画。

Fillmore、Zwicky、Levinsion认为从指称和社交功能的角度看,英语称谓语常具有表达“身份、权势、语境、得体”的语用功能。包惠南指出:“不同的称谓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亲疏关系和情感好恶等。”本文从具体文学作品出发,就亲疏、身份、委婉、好恶、感召、轻视、目的性、人物特征这八个语用功能方面,探析社交称谓语在文化语境下的语用功能及翻译产生的文化缺失。

一、语用功能

1.表达亲疏。汉语称谓语中表达亲疏关系的语用指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亲属关系和非亲属关系。在亲属关系中,以泛化亲属的称谓居多,如“上官大侄子”“大妹子”“老嫂子”“老婶子”“大哥”。说话人和听话人无直接亲属关系,根据年龄判断,说话人添加亲属称谓以称呼对方,表示亲近。在小说中,游击队长沙月亮初见上官来弟时,称“大妹子”,显然二人无亲属关系,沙月亮在抗日活动中遇到普通老百姓上官来弟,“大妹子”这一称谓主要是为了亲近对方,卸下对方防备。事实上,汉语中无亲属关系的人之间,无一套明确的称谓系统,“大妹子”通常用来称呼比说话者年龄小的成年女性。在另一方面,非亲属关系语同样表达亲疏含义,在《丰乳肥臀》小说中,主要以两种方式体现:“老+姓”(如“老张头”),直接姓氏相称(如“上官家的”)。通常,“老”和“小”不表示年龄的大小,与年龄无关时,“老”和“小”通常与成熟性挂钩,而亲近的人之间直接称呼姓氏时,体现距离感。

2.表达身份。汉语中通常用敬语、谦语表达说话双方的身份特征。不恰当的使用敬语、谦语会产生另外的情感效果,如“尊神”“鄙人”,上官吕氏在请樊三帮忙给驴助产,见到蛮不情愿的樊三时,用了“尊神”一词,讽刺了樊三自视甚高的气焰,同时也体现了上官吕氏好强的个性。沙月亮在向司马亭表明身份时,称“鄙人现在是黑驴鸟枪游击队长”,“鄙人”这一自谦语在这里更多地表现了沙月亮对自己身份的骄傲情绪。

3.表达委婉。汉语中通常采用间接的方式表达隐私的情感。文中马洛亚传教士与上官鲁氏有了私生子,在一次私下见面中称上官鲁氏为“孩他娘”,通过第三者的介入,降低说话人的情绪体验,减少心理压力。“我的亲天老爷人家”同样表达了汉语委婉含蓄的这一特征。老金和上官金童产生了特殊的亲近关系,老金用“我的亲天老爷”取代了“丈夫”这一类词,在委婉地传达了双方的特殊关系以外,体现了说话人情感的深切。

4.表达好恶。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经常利用称谓来表达交际者的疼爱、爱憎和憎恶情感。“俺的亲亲疼疼的肉儿疙瘩呀”“好宝宝”体现了说话者对对方的疼爱程度,同时通过这一有着较浓乡土气息的称谓,侧面刻画马斯洛需求被中国化的形象。“这个冤孽”“这小东西”体现了爱憎的情感,“这个冤孽”是上官鲁氏对自己唯一的儿子一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疼爱,又对孩子不肯断奶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埋怨,这一称谓是母亲望子成龙的复杂情感的体现。“老东西”“小人”“王八羔子”体现了憎恶的情感。“老东西”是上官鲁氏在发现别在孩子衣服里的缝衣针时,恨恨地称呼想象中的肇事者上官吕儿。一方面表现了上官鲁氏受尽委屈,对婆婆恨之入骨,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上官鲁氏正在步入旧中国女性的传统道路。

5.表达感召。汉语中对群众的称谓语常常带有一种感召力,有时通过亲属称谓语的叠加使用达到一种鼓动的效果,如“各位乡党,大爷大娘大叔大婶大哥大嫂大兄弟大姊妹们”,演讲者顾及了听众的各个年龄层次,分别使用了对应的称谓。这一称谓引起所有观众的注意,拉近了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在文中,用以唤起听众抗日的决心。

6.表达轻视。汉语中有时故意降低听话者的辈分或采用一种贬称,常常表达说话者的轻视情感,如“这孙子”“小子”“小丫头片子”。“小丫头片子”属北方话,带有骂人语气,在文中表现巫云雨对沙枣花的作祟恨得牙痒痒,又奈何不得。指出沙枣花小丫头的事实,表明双方力量悬殊,以一种轻视的口吻打压对方,宽慰自己只是一时之困。

7.表达目的。汉语称谓表面上的冗余信息,常带有讨好的味道,伴有强烈的目的性,如“娘的好闺女”“大太太”“贵太太”。上官鲁氏称呼轻生的女儿上官领弟“娘的好闺女”,这一事实的强调指在劝解女儿打消轻生的念头,表达自己的爱护之情,存在着一定的目的性。“贵太太”“大太太”两个敬语的重复是指盼有钱人家的太太买了自己食不果腹的孩子。

8.表达人物特征。汉语中的职业称谓、性格称谓、外貌称谓常用来刻画人物特征,通常消极的称谓,突出对方的缺点,传达不善的语气,如“饼子脸”“秃疮头”“滑头鬼”。上官金童为了使自己摆脱娜塔莎,不顾一切后果地激怒了肖金钢,称他为“饼子脸”,随后就引发了一场血战。在中国社会,这一消极称谓常被视为骂称。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发现,描述性称谓可能具有一种或多种语用含义,语用含义常常跟文化语境相联系,具有较强的文化标记性。

二、描述性称谓语的翻译

中国文化走出去,也就是让中国文学得到国外读者的认可,文化翻译是必不可少的途径。翻译是促进了文化传播,还是抹黑了文化?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从译文的文化传递角度出发。葛浩文英译本《丰乳肥臀》主要采用了三种翻译策略:文化转换、文化保留、文化缺失。

1.文化转换。文化转换指在英语中有等同的文化和交际价值,能够恰当地表达原文的语用功能,比如表达好恶的称谓语,好宝宝—darling、老东西—An outrageous old witch、小东西—A little tyrant、俺的亲亲疼疼的肉儿疙瘩呀—My adorable little ones,the fruit of my loins,表达目的的称谓语,大太太—Grand lady, 贵 太 太—Madam honorablelad,Myadorable little ones,the fruit of my loins这一称谓中传递了主要的语用功能,但未能体现出这是一地道的土语。

2.文化保留。英语中无汉语相对应的表达时,通常会采用文化保留的翻译策略,其中典型的是表达感召的称谓语,如各位乡党,大爷大娘大叔大婶大哥大嫂大兄弟大姊妹们—Fellow township residents—grandfathers,grandmothers,uncles,aunts,brothers,sisters,boys and girls,父老乡亲们—All you elders,fellow townsmen。这一类称谓语适用于中国特有的乡土文化,在翻译中予以保留,较能够向国外读者传递中国文化,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3.文化缺失。语用功能传递的失败通常意味着译文文化的缺失。文化缺失主要有四种情况:直译(大哥—Elder brother、老张头—Old zhang、大妹子—Little sister、讨饭的—Beggars);释译 (孩他娘—Youny mother,我的亲天老爷人家—My god);误译(老嫂子—Old sisiter-in-law);无译(这个冤孽、鄙人)。“大哥”“老嫂子”无亲属关系,准确说来是一种泛化的亲属关系,在翻译中直接采用英语的称谓,导致失去了这一招呼语语用含义。

三、结语

根据分析得出,表达好恶的称谓采用文化转换的翻译策略较多,表达亲疏和人物特征的称谓语在翻译中使用文化缺失较多。主要因为中国封建大家族作为文化的使用和说明者,人员众多,关系复杂,所以汉语有一套完整的亲属语体系,亲属语的衍生可以表达各种语用功能,而英语国家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亲属关系松散,这就造成了翻译的不对等,文化的陌生性。汉语和英语差异较大,但情感体验相对一致,所以,表示好恶关系的称谓在翻译过程中常常可以转换文化信息。

含有多重语用功能的称谓语往往很难在译文中全部得以体现,这就造成了一定的文化缺失。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1.

[2]Goldbaltt,Howard.

Big Breasts and Wide Hips

.New York:Arcade publishing.2005.

[3]约翰·厄普代克.懦弱者成了故事的讲述者.季进,林源译.当代作家评论,2012.

[4]莫言.丰乳肥臀[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

[5]尹富林.英汉称谓语的语用功能比较与翻译[J].中国翻译,2003(3).

作 者

:季敏杰,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编 辑

: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描述性葛浩文丰乳
翻译家葛浩文研究述评
丰乳是非说
析意象,悟诗情
浅析独立主格结构在大学英语四六级段落翻译中的运用
从创造性叛逆视角看葛浩文译《狼图腾》中的重写与背叛
从描述性到分析性:法律史教学改革管见
葛浩文的“模糊” 翻译
葛浩文翻译萧红作品研究
丰乳肥臀
“丰乳”“肥臀”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