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水石缘》对《西厢记》的接受

2017-07-14 08:41李东月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名作欣赏 2017年32期
关键词:崔莺莺西厢记红娘

⊙李东月[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试论《水石缘》对《西厢记》的接受

⊙李东月[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水石缘》一书以朗砖和尚为线,讲述了水、石两家的姻缘。细读小说内容,可发现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安排、爱情主题设定等与王实甫的元杂剧《西厢记》极为相似。

《水石缘》《西厢记》 接受

清乾隆甲午年间,稽山(今绍兴)棣园李春荣一反古代传统才子佳人小说“总以吟诗为谋,牵引苟合,渐致淫荡荒乱,大坏品行,殊伤风化”而作《水石缘》一书,已编入《〈红楼梦〉资料丛书》之中。关于《红楼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之大,我们毋庸置疑,鲁迅先生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提到“《红楼梦》方板行,续作及翻案者即奋起,各竭智巧,使之团圆,久之,乃渐兴尽,盖至道光末而始不甚作此等书”。李春荣先生在“自叙”篇章论“谁谓传之必可信哉?又谁谓不信之可不传哉?”时便提到“元稹记会”“元人百种,录旧翻新”,而后又在“后叙”篇提出采苹的形象设定依据为“《西厢》为词曲之祖,深惜红娘不识字,兹令采苹知书,以补缺陷”,可见李春荣先生的《水石缘》除了受《红楼梦》的影响之外,还与元杂剧《西厢记》密切相关。

与《西厢记》的才子佳人终成眷属的故事类似,《水石缘》主要讲述了隐于绣岭的水家与相隔千里的浙东龙湫石家在朗砖和尚的牵引下,历经波折而成就美好姻缘的一事。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设定,以及审美情感归向看,《水石缘》似乎更大程度地接受了《西厢记》的影响。

一、人物形象设置方面的继承与发展

《西厢记》的人物形象主要有戏剧主人公张珙、崔莺莺,条件人物红娘、老夫人、郑恒、杜确等,构成情节发展。而在条件人物中,红娘脱颖而出,属于有关键性作用的条件人物。《西厢记》使得才子佳人的人物形象设定多在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出现,也最为接受者关注。受此影响,李春荣在《水石缘》中设定了石岫、水盈盈的才子佳人形象,也出现了侍女采苹的“红娘”形象。

《西厢记》中旦角相国之女崔莺莺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出众,而《水石缘》中水盈盈也是“魏夫人之书,管夫人之画,谢道蕴之诗,班婕妤之赋,蔡文姬之琴,无技不能,有能必绝,生平所喜,诗词为最”。可见在佳人崔莺莺形象的影响下,《水石缘》中水盈盈的典型人物形象设定也为蕙质兰心的才女佳人。此外,小说中佳人“水盈盈”之名也与“崔莺莺”在结构、读音方面极为相似;与《西厢记》不同之处在于小说中的水盈盈与崔莺莺的市俗化形象相比,多了一分才女的淡雅。

《水石缘》另一主人公石岫则同张珙形象类似,是世间难得的才子定位。王实甫笔下的张珙其才学如黄河之水一样雄浑壮阔,而《水石缘》中的石岫则是“学本鸿儒。气宇峥嵘,襟怀磊落;多情多感,恍宋玉之重逢;能酒能诗,俨青莲之再出”,同样才学深厚。然,相比《西厢记》中张珙“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愿。空雕虫篆刻,缀断简残编”的愁苦,作者李春荣则在石岫身上添加了一份潇洒坦荡的才子气概,这种“时不我遇,我不入仕”的洒脱是作者根据自身所处的现实社会环境而做的恰当安排。

红娘的形象影响之深远,毋庸置疑。在《西厢记》中,红娘可以说是崔、张二人自由恋爱得以实现的关键性条件人物。《水石缘》中,水盈盈身边的小婢女采苹同样也如红娘一般,在水、石二人的私自交往中起到了重要的牵连作用。与“聪颖机灵”的红娘相比,李春荣在小说中所设定的采苹形象的文学素养略高一筹,“丽而知书,盈盈雅爱重之。分虽主婢,情同姊妹,每得佳句,辄令歌以自赏”。正如《水石缘·后叙》中所说:“《西厢》为词曲之祖,深惜红娘不识字,兹令采苹知书,以补缺陷”。此外,对于功名,红娘与采苹的观念不一致:《西厢记》中红娘告诫“先生当以功名为念,休堕了志气者”,而采苹对功名却不屑一顾,“我若做了男子……凭他掀天扫地的功名富贵,再也哄我不动”。但放到作品内部来看,两个不同的“功名”观念则与两部作品中所呈现的功名利禄观相辅相成:《西厢记》包含着对科举及第的期待,而《水石缘》隐藏着对归隐山林的追求。

二、故事情节的仿照设定

仔细阅读《水石缘》一书,我们不难发现其情节中有大量元杂剧《西厢记》的痕迹。《西厢记》中崔、张二人的自由恋爱发生在普救寺,而《水石缘》中水、石二人的姻缘是由雨花寺的朗砖和尚牵得。王实甫、李春荣二人笔下的才子佳人爱情故事都缘起于寺庙,都有着佛教的文化背景。与《西厢记》开始便进入了戏剧主线——崔、张二人爱情故事不同,《水石缘》中水盈盈、石岫二人的感情从小说第十四段开始。

小说第十四段“闻琴声隔院觑佳人,和题红投笺考诗赋”中,石岫立于倚墙的石几上偷看水盈盈弹琴,与张生在太湖石畔的墙角儿边偷窥“崔莺莺夜焚香”的情节设定极为相似。其中水、石二人隔墙相会,赋诗交往也如《西厢记》中张生、崔莺莺的以诗相交。

第十五段“妙婢灯前双遣候,纤蛾月底乍相逢”处,石岫因赋诗久不得回音而生相思之疾,恰似《西厢记》中张珙午夜调琴诉衷肠而害相思之症。此处采苹也似红娘一般在相思成疾的石岫与娇羞矜尚的水盈盈之间传诗通信,以解二人相思之苦。水盈盈以诗“彩笔如椽鼎可扛,探闺一见已心降。今宵拟共嫦娥约,同载冰轮到碧窗”与石岫相约,恰与莺莺约张生“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一诗如出一辙。此外,《水石缘》中对石岫得相约之诗后的心理刻画方面也同样仿照了《西厢记》中张生之怨——“欲赴海棠花下约,太阳何苦又生根”,且看石岫“觉此日倍长,量着阶前日影百般难得移动”的急切心理与之何其相似。

小说第二十段“山总戎绝亲驰伪札,水散人拷婢得真情”中,石岫入秦后,其母舅山公得知水、石二人已私定姻缘而伪造书信,言石岫已与表亲缔结婚姻。此处情节安排与《西厢记》中崔莺莺的表哥郑恒在得知崔莺莺已许配张珙后,妄言张生在京已娶尚书女一事十分相似。收信而得知石岫已与水盈盈私下相交一事后,水散人拷问婢女采苹的情节构思也同样取材于《西厢记》中老夫人拷打红娘一事。

通过分析,便可知《水石缘》中的关于水盈盈、石岫的情节结构的设置及一些细节上的安排与《西厢记》相似之处极多。这充分体现了李春荣所作《水石缘》对《西厢记》的接受之深刻。

三、主题思想上的附和

王实甫在元杂剧《西厢记》中主要以普救寺为环境背景讲述了历经赖婚、赖简等曲折后,张珙与崔莺莺二人的爱情终于以张珙金榜题名、才子佳人成婚收尾。在杂剧《西厢记》中,作者王实甫以“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为审美价值取向,满足自己以及戏剧观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审美需求。杂剧中的此种才子佳人终成眷属的爱情主题设定对后世文学作品有巨大的影响。

《水石缘》前十一段主要讲述了石岫在其朋友松涛、云影的牵引下,与梅萼、柳丝两位风尘女子之间的感情发展。特别之处在于与梅、柳的感情纠葛并没有阻碍石岫“遍访佳人”、寻觅良缘的初心。在天赐良缘的安排以及朗砖和尚的牵引下,水、石两家姻缘从十二章开始,终从蜡丸诗中走入故事情节的实际发展。李春荣先生在小说中虽以水盈盈与石岫的天赐良缘为主线进行情节展开,但并未因主线的发展忽略其他情节的带入。小说《水石缘》的结局在“悲欢离合各得其平”与“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情感号召下,以石岫与水盈盈、梅萼、柳丝、采苹四位女子喜结姻缘、占尽英华为圆满。

李春荣先生在小说中安排石岫功名得上第,是石岫为才子的证明。然而对于石岫来说,“‘功名’二字殊非余志,只因十年磨砺,不甘默默;且不如是,无以副吾母丸熊画荻之望。幸叨一第,愿已足矣。”便带母亲、妻妾与松、云两家共同归隐绣岭,这也是故事之初石、松、云三人做“山中宰相”之念的实现,这也是三人人生的圆满。

李春荣先生在《水石缘·自叙》中曾提到作品的创作目的“以爰书之笔绘儿女之情,虽无文藻可观,或有意趣可哂,亦庶使悲欢离合各得其平而不鸣耳!”其中的“悲欢离合各得其平而不鸣”可以说是对《西厢记》“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一种附和。

四、结语

在《西厢记》才子佳人小说故事的影响下,李春荣的《水石缘》主要以朗砖为线,讲述了相隔千里的绣岭水家与浙东龙湫石家历经波折而成就美好姻缘的故事。小说《水石缘》中的石岫、水盈盈的才子佳人的形象与婢女采苹的“红娘”形象以及围绕在他们身上的一些故事情节的发展都较大程度地接受了《西厢记》的影响。除故事中的一些人物与情节外,小说所体现的主题“悲欢离合各得其平而不鸣”也是对《西厢记》的主题“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一种附和。

[1]李春荣.水石缘[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实甫著.张燕瑾校注.西厢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3]曹萌.中国古代戏剧的传播与影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5]陈菊,王庆云.明清时期文人对《西厢记》的传播接受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作 者

:李东月,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助教。

编 辑

:张晴 E-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崔莺莺西厢记红娘
浅谈《西厢记》匠心独运的戏剧冲突
知否爱情为何物:对《莺莺传》中爱情的探究
红娘的“心计”
为什么《西厢记》天下夺魁
“红娘”称呼的由来
原版崔莺莺,被渣男辜负的可怜人
不同的身份,相似的结局:崔莺莺与李亚仙形象分析
《西厢记》赏读之一:惊艳
日本对明刊本《西厢记》的版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