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等院校“专家型”职业人能力体系培养研究

2017-07-14 20:43习伟严云霞王蓓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应用型

习伟+严云霞+王蓓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拉、中非合作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开展,对我省专业外语人才提出更高层次需要,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培养高素质社会急需的“准职业人”,这就相应对“专家型”职业人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应用型高等院校“专家型”职业人能力体系培养对高素质、高层次“职业人”的实现至关重要。

【关键词】应用型 专家型职业人 能力体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16-01

2013年9月和10月,习主席先后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在实施“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过程中,人才是重要因素,而外语人才培养更是重中之重。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应立足于本专业,以开放国际视野,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提升外语人才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加快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国际化进程。这就相应对“专家型”职业人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教育改革不止在于学校管理者的思想,更在于教师。河北外国语学院提出应用型大学要立足专业及人才优势,不断挖掘自身全方位、多角度服务社会的潜能和功能,争取被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实现“大学+”的社会功能。河北外国语学院结合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最终确定把课堂建设作为转型发展核心,并举全校之力,用一年多时间,打造和实践出准职业人培养课堂。

1.准职业人培养课堂改革的支撑保障和要素

1.1准职业人培养课堂,让教风学风出现新气象

准职业人培养课堂遵循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循循善诱、精准启迪、点睛之点、自然而然等教育教学原则,通过教学场所、师生角色、教学方法、教学媒介、教学资料、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课堂要素的改变,最终培养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适用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努力让学生成为“专业知识足、职业技能精、中文底蕴厚、实践能力强”的准职业人。准职业人培养课堂的课前环节包括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集智备学、教师集智备课,这对专家型职业人的授课模式及集智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集智备课,让“准职业人”培养课堂丰富多彩

教授同头科目的教师都以一本教材为蓝本、以多本教材为补充,结合岗位一线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经历经验,备知识、备知识传授的路径、备方法、备案例、备自己以及学生、备进度、备重点难点,要把可能遇到的障碍考虑到,出现就能排除,在教师集智备课上,进行讨论,质疑,修改,最终形成一致认可的比较完善、高精尖的导教案。

知识回顾、新课导入。在课堂伊始,教师可采用提问式、例题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方法对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或技能进行简单的回顾和检验,同时也可以采用让学生展示的方式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根据课程的性质和教学内容,对所学的新知识,采用视频、音频、案例、问题等手段进行新课的导入,引学生入胜。

学生展示备学成果。同组或其他小组组员进行质疑和评价,任课教师针对质疑进行点评。该展示环节可采用角色扮演、对话、演讲、辩论、学生讲课等方式展示备学成果,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组成员可以随时对展示内容提出异议,并要求解答,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对所展示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考核评价、拓展拔高。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展示、质疑和点评的表现,时时对小组和小组成员进行过程性评价,并给予不同的等级。然后教师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将重点和难点进行重复,形成完整化的知识体系,然后进一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和拔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注意语速、语音、语气、语调;有进口课堂知识核心和技能核心,突出主题的能力;有分层叙述的能力;有遣词调句用词的能力;驾驭问题逻辑导向的能力;老师从高高在上的讲变成发现,发现后再去拨正;要一直展现着自己的胸有成竹;做好自己有漏洞、知识不全面、学生问住自己的准备;引导着学生在交流、质疑、争论、批判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1.3课后环节

教师就教学过程中的启发、灵感、困惑等问题,以及学生在课堂上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情况,进行反思,反馈到教师的集智备课中,并记录在启示录上,调整导教案。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再探索、再实践。

2.应用型专家型职业人能力体系培养计划

2.1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准职业人培养课堂改革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要求。师资队伍建设不能与专业发展步伐相適应是主要原因之一。对高校人才培养来说,开设一门新专业,首先要培养师资。因为缺乏有资质的师资,会导致相关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降低。要求各高校在师资队伍的配比上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为达到“准职业人”培养目标,创建专家型职业人教师队伍,专家型职业人要具备“自身师德标准+必备的实践教学观念+实践教学能力+管理及生产一线工作经验”。

学校从各行业引进来自一线岗位能手、管理专家、营销楷模等“专家型职业人”担任专业课导师。他们不仅具备行业岗位技能,同时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可将其在生产一线获得的经历、经验及案例融入教学中。

2.2应用型专业师资建设计划,保障专家型职业人质量

应用型专业师资建设计划旨在重新整合培养应用型专业师资队伍。在学校转型期间,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转型、引进等渠道,建立了一支满足教学科研需求,具有应用型专业知识结构或实践背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在师资引进上,吸引一批学历高、实践经验丰富,又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实践型人才到相关专业师资队伍中。同时,在教师聘任上侧重于一定数量相关专业的硕士,具有专业资质、执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优先聘用。在教师转型上,遴选三十名左右相关专业方向在职教师,鼓励他们转换专业发展方向,通过短期的培训及进修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等途径转为应用型专业师资。另外,学校面向社会聘任了相关专业的实践型专家兼职从事应用型专业的教学工作。

2.3师资队伍国际化成长计划,留住高质量应用型专家人才

师资队伍国际化成才计划旨在提升专家型师资队伍把握本专业最前沿领域知识和信息动态的能力,提升国际交流合作和双语教学能力。学校与美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等50多个国家120余所大学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学校通过选派留学、短期进修访学、邀请海外专家讲学等多种途径大力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相关课程,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总之,应用型高等院校“专家型”职业人能力体系培养研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学校在专家型职业人能力体系培养上会通过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模式、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打造创新团队,整体提升专家型职业人的素质和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楚岚.高等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猜你喜欢
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讨
管理会计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ESP教学改革探究——以CBI为依托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地方应用型高校对MOOC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