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汉合校教师群体凝聚力研究

2017-07-14 00:20杨秀平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民汉伊宁市凝聚力

杨秀平

【摘要】在不同的文化体系、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的背景下,伊宁市民汉合校教师的教师共同生活,有冲突有交融。本文以伊宁市第Y中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民汉教师群体凝聚力的因素,通过健全激励机制、增进信任等方式提升凝聚力,从而促进学校内部文化逐步整合,提高学校的整体效能。

【关键词】凝聚力 效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27-01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在这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新疆的少数民族学校与汉语授课学校经历了由合到分,再由分到合的艰难历程。伊宁市各校自2010年合校以来,距今已有六年的时间。在这六年的交互融合中,各学校的教育质量和规模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不同的认知体系、文化背景下,民汉合校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各民族教师人际关系、学校综合竞争力等。如何才能在一体多元的背景下提升民汉合校的办学效能,其关键在于教师群体的凝聚力水平。

一、伊宁市第Y中学学校概况及问卷发放情况

伊宁市第Y中学成立于1903年,有110多年的建校历史。随着民汉合校的深入发展,学校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也收获了不少荣誉。但是,学校的教学质量、民汉教师的有效管理等难题一直客观存在于民汉合校的进程中。

本研究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28份,实际回收问卷120份,回收率为93.8%,剔除无效问卷4份,最终统计结果为116份,有效回收率为90.6%。调查样本中员工40岁以下教师占85%,汉族教师占50%,维吾尔族教师占44%,其他6%为回族、锡伯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教师。在工作年限上28%的教师工作5年以下,36%的教师已有6-10年的工作经历,24%的教师工作年限在11-20年,12%教师在教师岗位工作超过20年。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通过汇总统计,在被调查的116人中,13.8%的教师认为学校凝聚力非常高,35.3%的教师认为学校凝聚力高,43.1%的教师对教师凝聚力的现状持中立态度,认为学校的凝聚力水平一般,7.8%的教师认为较低。因此,经过对比分析,该校超过50%的教师认为学校的凝聚力整体水平一般或者偏低。

(二)影响伊宁市第Y中学凝聚力的因素分析

1.学校缺乏有效的物质激励

在参加问卷调查的116位教师中,仅有44%的教师非常同意或者同意学校领导有较好的物质激励,66%的教师认为物质激励一般或较差(28.4%一般,18.1%不同意,9.5%完全不同意)。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有五种基本的需要: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虽然我们都知道教师职业讲究的奉献和良心,踏入这个行业就意味着清贫,但是我们不得不考虑教师对物质生活的需要。

2.工作态度、价值观念的冲突

通过对学校各民族教师相互认同彼此工作态度的调查统计,43.5%的教师表示一般,17%的教师表示不同意,12.5%的教师表示完全不同意,由此可以看出,民汉教师对彼此的工作态度并不十分认可。当群体成员在价值观、个性特征等方面有更多的相似特征时,群体内部的误会、冲突相对较少;反之,将会带来更多的情感冲突和认知冲突,从而降低凝聚力水平。民汉合校教师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成长,其语言交流、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以及在人际交往中的互动、思维方式存在着显著差异,极易产生价值观念、工作态度等方面的冲突。

3.缺乏信任与包容

在参与问卷的116名教师中,31.3%的教师对学校各民族教师相互信任、包容、帮助一项内容表示感觉一般,15.8%的教师表示不同意,3.8%的教师表示非常不同意。团队成员间的信任会增进个体对于他人的主动协作行为, 进而提高团队的凝聚力。[1]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关系直接影响到团队成员间的合作,因此,提高民汉教师群体间的信任、包容水平水平才能有效地增强民汉合校教师群体的凝聚力。

三、提升凝聚力的策略探究

(一)健全激励机制,提升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水平

物质条件是社会凝聚力的基础,教师物质生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个体效能,对教师情感、心理需要的关心不能替代学校管理实际中对教师的外在激励。[2]因此,学校管理者在侧重精神激励的同时,也要积极为教师谋取福利,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确保教师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凝心聚力提升学校的整体效能。

(二)培育民汉教师间的信任感、化解民汉教师群体间的文化、价值冲突

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彼此信任,才能降低冲突,确保任务目标的实现。任何群体都会有冲突,即便是在纯民语或纯汉语的学校中,教师间的冲突也不可避免。在民汉合校这一背景下,教师间由于文化背景、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以及对各自所代表的利益群体的维护,造成了冲突与隔阂。学校管理者应该正确地面对冲突,合理运用认知冲突的建设性作用,消除隔阂和误会,从而促进教师间的信任协作。

(三)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多元文化的整合与交融

民汉合校至今,学校在摸索和实践中逐步开展了一些提升教师群体凝聚力的活动,但形式化严重,没有真正起到交往交流交融作用。民汉合校应该开展多形式、深层次的活动,通過活动构建一致的任务的目标,促使成员团结一心,合力应对外部挑战与压力,提高学校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Porter T,Lilly B.The effects of conflict trust and task commitment on project team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mal of Conflict management,1996,(7):361-376.

[2]徐志勇,张东娇.学校文化认同、组织文化氛围与教师满意度对学校效能的影响效应: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报,2011:116-128.

猜你喜欢
民汉伊宁市凝聚力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民族地区高校民汉合宿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
伊宁市城市新媒体使用调查分析
新疆高校民汉合班中的维吾尔族普通话普及度抽样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达达木图乡青年干部的良师益友——记伊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王成俊
“我爱我的祖国!”:记伊宁市关工委副主任兼宣讲团团长阿不都热西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