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幼儿科学活动兴趣的探索与实践

2017-07-14 09:32黄晓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小兵科学幼儿

黄晓梅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40-01

幼儿科学活动是现代科技发展和深化教育改革的产物,它是培养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前三年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科学活动的首要目标就是发展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中,自主地探索,积极地思考,从而培养起幼儿科学的意识、观念、精神、态度,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该怎样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在他们幼小的心田,从小就培养他们对科学教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呢?

一、以自身的激情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科学活动的氛围应该是热烈的,老师的情绪很重要。幼儿具有好模仿和易受暗示的特点,教师喜爱的,往往也就是幼儿所喜欢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他们。因此,教师要以对科学活动充满喜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去带动孩子,引领他们进行科学活动。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孜孜不倦的用敏锐的眼睛观察着周围的事物,往往成人看起来很平常的事情,孩子却会觉得很新奇,会被深深地吸引。因此,我们要注意体会孩子的这种心理,要尽量满足和顺应他们的心理,理解他们,更多的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看、一起探索,让幼儿从教师的身上学到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以此感染幼儿,使幼儿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科学活动中去。

二、选择适宜的内容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对于幼儿而言,身边的事物和现象都能成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就是他们每天能遇到,每天都会做的事。教师要及时捕捉保护幼儿兴趣点,善于发现、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及喜欢的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如孩子们在生活中都玩过呼啦圈、陀螺、带发条的玩具,都见过风车、车轮、电扇的转动。这些转动现象幼儿虽然接触到,但往往被他们所忽视,紧密围绕着“转动”这个有趣的现象,教师设计了《有趣的转动》这一科学活动,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活动,帮助幼儿发现探索转动、体验转动的乐趣。

三、投放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科学活动的兴趣

皮亚杰认为:幼儿是通过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形成概念的。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而操作材料则是幼儿思维的基石,脱离了操作材料的探索将是一纸空谈。恰当的投放适宜的物质材料是幼儿获取科学经验的关键,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原有经验选择并投放材料,才能引起幼儿兴趣。如小班幼儿的注意往往比较集中在具有鲜艳色彩的、能动的、他感到喜欢的事物上,科学活动《玩水》为幼儿提供各种颜色鲜艳的玩具,杯子、瓶子、乒乓球等,让幼儿开放性的玩水,并感知沉浮、水的流动。同时,为满足不同特点、不同水平幼兒的需要,教师可提供多变化、多功能、多层次的材料,引起不同水平幼儿的操作欲望,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如科学活动《弹性》中,教师提供了棉花、海绵、牛筋等可直接操作感知的材料,又提供了弹簧称、气球、充气玩具等需尝试操作的材料,让幼儿探索有趣的弹性现象,很好地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四、开展各种形式相结合的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中科学活动有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非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和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形式,很容易被教师接受。而非正规性及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则是一种较自由随意的活动,他们对发展幼儿的兴趣、爱好、个性有较为显著的作用。科学教育这三种形式是相辅相成的,既有各自特殊作用,又可相互补充,相互转换。例如:在开展《沉与浮》的科学活动中,在集中活动后,还可以把“沉与浮”的现象延伸到非正规性活动中(即活动区)继续探索。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出更多让浮的物体沉下去,让沉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教师把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和非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幼儿的探索兴趣能更加持久,也更深刻的去理解“沉和浮”。教师必须将三种科学教育形式有机的结合,灵活的开展,才能取得科学教育的最佳效果。

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实验操作法

通过实验操作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幼儿在操作中思考、寻找答案,运用实验,巧设悬念,唤起幼儿的好奇心,造成幼儿期待的心理。在活动中幼儿的好奇心不断被激发,不断地得到满足,其想象力创造力也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有趣的纸杯》中,为了让幼儿了解纸吸水易变形、变软的特点,教师用纸折的杯子盛水,请幼儿观察纸折杯子的变化。在《蜡烛燃烧》活动中,教师演示用瓶子盖住蜡烛,让幼儿观察现象,初步感知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2.游戏法

对幼儿来说,游戏是最快乐、最生动、最丰富的活动。因此,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科学活动,既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促进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游戏中,幼儿通过试一试、做一做、玩一玩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在愉快体验中学科学,效果更加。在大班科学活动《多米诺小兵》中,教师将最普通的木块摇身一变,成了孩子们亲切和喜爱的小兵,取名叫多米诺小兵,把严谨的科学活动设计成一个与小兵的游戏。教师(像变魔术一样,出示一块木片):“这是什么?这是木块小兵,名字叫多米诺,他们排得整整齐齐,要去行军打仗。不过他们是我们的敌人,让我们想办法把他们全部击倒,好不好?”“现在你们每人都有一筐多米诺小兵,请你们想办法怎样把站着的小兵全打趴下。”

3.设置问题情境法

创设情境,即根据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教师创造一种让每个幼儿都面临的非常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幼儿对其中的问题表现出好奇,注意力和思维处于活跃。激起的疑问,能引发幼儿猜测答案和结论,能激发幼儿跃跃欲试、主动活动的热情,使幼儿在渴求答案的心理状态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中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有步骤地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使幼儿感到探究活动的挑战性,从而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本身产生兴趣和愿望。例如,在《有趣的不倒翁》活动中,教师出示不倒翁,让幼儿观察,问:“为什么不倒翁怎么推都不倒下?”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又如:幼儿在玩区域活动时发现,有的地方很亮,有的地方显得有点暗。为什么会这样呢?这种现象引起了幼儿的困惑,他们有着浓厚的兴趣想把这个秘密揭开。于是,针对班内幼儿的兴趣设计了《有趣的光》这一主题活动,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光的一些现象。在《影子变变变》活动中让幼儿在实验操作中感知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物体的变化有关,教师出示一个小娃娃,问:“小娃娃在什么情况下会有影子产生?”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探讨。

上述几个方面仅是笔者在进行科学活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讨论。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小兵科学幼儿
欢乐小兵将
欢乐小兵将
欢乐小兵将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家长会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