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方案下山东高考改革探究

2017-07-14 09:40李仓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高考改革山东省策略

李仓

【摘要】“改革”是新时期高考制度优化与调整的主旋律,强调考试模式的创新改革,以适应新时期人才教育培养的需求。本文立足新高考方案,从“文理分科”的取消、评价模式的转变两个方面,阐述了新高考方案下山东高考改革的措施,以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方案。

【关键词】新高考方案 高考改革 山东省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42-02

深化高考体制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从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到2016年新高考方案的正式公布,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拉开序幕。作为高考大省的山东,教育设施资源丰富,高考改革的具体走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新高考方案下,山东高考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山东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公布,山东高考改革迎来新的机遇,但面临新的挑战。

一、取消传统“文理分科”,超越文理二元论划分

1977年,我国推行“文理分科”式高考制度,至今已走过30个年头。在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中,“文理分科”的历史将终结。在山东省的高考改革方案中,将取消“文理分科”,超越文理二元论划分,形成“3+3”的考试模式,这是新高考方案的一大亮点。

(一)改革优势

新高考方案的正式公布,标志着山东高考改革序幕的开启。从改革方案可以知道,学生在“语、数、英”的基础之上,可以自愿从“史地生物政化”中选择三门,以构成“3+3”的考试模式。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选择三门优势学科。这种考试模式的调整,一是提高教育的全面性,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育主体在教育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实现教育有的放矢;二是挖掘学生的潜力,优化高考分数,确保高考的人才性选拔。

(二)改革挑战

考试模式的转变,有其利的一面,但“3+3”的考试模式,也到来诸多的问题。首先,学生科目选择的自主空间变大,但高校专业对学科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性,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科目选择的空间。学生基于高校专业要求,选择其中的一门或几门课程,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偏理或偏文的情况;其次,高考方案的出台,对教师的教学有了较高要求,也强调教师教学的转变。“走班制”的教学模式之下,形成“行政班教学”与“走班制”教学并存的模式,这可能会造成教学秩序混乱,也带给学生学习的诸多不便;再次,“语数英”的学科地位进一步提高,但对于农村中学的考生而言,或许存在一定的不公平。 农村中学的文化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相比于城市中学,在语文、外语方面存在劣势;最后,会考制度应进一步的完善。就实际而言,当前的会考制度流于形式,学业质量检测、评价的作用弱化。对于新高考方案下的考试部署,会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会考形式的进一步调整,都有待进一步的构建,适应新新高考方案。

(三)改革建议

自主选择的空间大了、教学模式转变了,如何更好地适应,应切实做到:(1)教师应做好学生的选课指导工作。学生在科目的选择中,一是要考虑就业、兴趣等要素;二是要考虑高校专业对科目的要求;(2)教师要主动适应新的考试模式,不断地优化与调整教学方式;(3)“走班制”教学,强调学校教学应制定相应的“走班制”教学方案,以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推行“两依据、一参考”,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山东积极响应国家高考改革的总体方针,并在此基础之上,推行“两依据、一参考”的考试招生模式,转变了传统的招生评价机制,转而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社会实践能力、兴趣特长等。因此,在新高考方案的总体部署之下,山东省考试招生模式发生了改变,更加契合人才培养、选拔的目标要求,优化高考招生考试制度。

(一)改革优势

考试招生模式的转变,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不仅仅是在科目“分数”上的调整,更重视要的是转变考试招生模式,参考综合素质录取学生,这就能够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突出人才的选拔。教育是对人才的培养,山东高考改革中的“两依据、一参考”,极大地推进了高考在人才选拔中的重要作用,契合国情。

(二)改革挑战

在此领域的改革,其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源于外部因素的影响。评价模式的多元化、开放式,容易造成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问题的发生。对于广大家长而言,对于这一考评模式接受,仍需要一段时间;二是在综合评价中,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往往趋同,这就很难以在考录中发挥评价依据的作用。因此,如何细化评价指标、明确评价细则,是确保综合素质评价有效应用的关键。

(三)改革建议

首先,改进学校教育,特别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对于学校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这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要在课堂教与学的基础之上,将教与学延伸至校园活动、课外实践之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建立健全评价方案,确保方案的公平、公正。为了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如何完善评价方案,突出公平、公正、有效的三大原则;再次,建立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并在改革中不断的推行。在新一轮的改革背景之下,山东省应着力于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的建立,并在改革中提高机制的可行性。

总而言之,高考改革正朝着“向好”的方向发展,其“好”,好在改革更加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着力于“以生为本”的理念践行。山东省在新高考方案之下,出台了《山东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拉开了山东省高考改革的序幕。就实际而言,改革有机遇,但也存在挑战,如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态之下,寻求山东高考改革效益的最大化,是接下来深化高考改革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廖静文,廖东伟.对新高考改革方案实施办法的探究[J].考试研究,2015(12)

[2]匡雙双.新高考方案下历史教学的优化探究——以浙江高考改革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高考改革山东省策略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山东省即墨市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高考双轨制改革的意义及难点探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