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在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与探索

2017-07-14 10:13吴菲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改革实践高校课堂对分课堂

【摘要】高校课堂是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主要场所,较多的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中被实践与应用,有的通过实践应用发现其不足,因而被淘汰;也有的在实践中被教学研究者不断地改进,因而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在本文的讨论中,通过“对分课堂”的概念介绍,以及高校课堂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中意义与关于提高“对分课堂”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价值的策略,做了一些简单的探索。

【关键词】教学模式 对分课堂 高校课堂 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51-02

自从教学改革的方针与理念提出以来,全国各地的教学机构均在为教学模式的革新而努力。随着“预设与执行”到“预设与生成”的变革,生成性教学模式逐渐得到了突破,并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即“对分课堂”[1]。随着对分课堂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阶段的教学当中,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也逐渐在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中被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本研究者此次以“‘对分课堂在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与探索”为题进行了相关的思考与讨论。

1.概念介绍

对分课堂由于其具有三个不同层次的时间,即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与讨论(Discussion),因此根據其英文首字母的缩写,又称为“PAD”课堂。PAD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的,他通过对讨论式课堂与讲授式课堂各自的优缺点的研究进行总结,再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将课堂上一半的时间用于老师的教授,另一半时间则交给学生讨论学习,并通过讨论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高校课堂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中意义

2.1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只是引路人

“对分课堂”要求老师的教授不需要十分详细,只是对章节内容的主干进行概括,帮助学生解决其中的重点与难点,使学生形成一个知识框架,但讲授内容需要与学生后期的讨论密切相关。因此,如果老师的讲授过程中,学生没有认真思考和学习,后期的讨论将会有很大的阻碍。从而督促学生需要根据老师的讲解同步学习,再课后结合其他学习资料进行总结,最后根据自己的课内学习与课下学习的成果来参加小组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学习,不仅减少了老师的讲授负担,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2可促进学生获取更广泛的知识

由于“对分课堂”的内化吸收和讨论过程可促进学生通过较多的渠道来获取新知识,学生所学知识不再局限于老师的讲解或者教学课本内容,而是结合其他阅读资料一起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自己对知识的吸收。此外,讨论过程是一个思想交流过程,学生需要调动自己曾经的学习结果参加讨论,从而具有复习和巩固的意义。另外,讨论过程中,学生会根据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还可根据其他学生的理解来补充自己的知识,以此促进知识的广泛吸收,提高学习效果。

3.关于提高“对分课堂”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价值的策略

3.1自由的时间与形式

实施PAD课堂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合理掌控讲授时间与学生的讨论学习时间,由于将两个时间段充分划分平等具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教学者可以按照教学规划合理安排便可[2]。在教学中,无论是老师的讲授方式,还是学生的讨论形式,均不一定为固定的形式,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以及学生表现的灵活性来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学习的积极性。因此,PAD课堂具有时间自由与形式自由的特点,从而更容易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2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业可以直接反应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高校课堂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时,应将学生作业当作一个考核的重点,应受到老师与学生的注意。学生作业除了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外,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因此,PAD课堂的教学者应根据学生的成绩与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且需结合教学目标来要求学生,从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友谊。

“对分课堂”应用于高校课堂,不仅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还可以活跃整个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学效果,值得在高校课堂中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文梅,江畅,张海涛. 地图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改革与开放,2016,(22):89-90.

[2]陈瑞丰.对分课堂: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6,(03):71-74.

作者简介:

吴菲(1979.5-),女,浙江临安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改革实践高校课堂对分课堂
打造生本高效课堂以学定教是关键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研究
导评模式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初探
《微生物与遗传育种》课程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