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个要素 浅悟汉字之美

2017-07-14 10:30方敏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趣味幼儿园环境

【摘要】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幼儿园开展汉字教育时,应把握好内容选择的就地取材、学习形式的趣味性和创设支持性环境三个关键要素,培养和激发幼儿对汉语文字的兴趣、欣赏和热爱,为今后的阅读与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汉字教育 幼儿园 取材 趣味 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57-01

汉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灵动的生命,它以其“象形象意”的独特品貌,反映出了古代人们生产、生活、文化、风俗等很多信息。日本汉字教育振兴协会会长石井勋指出:“没有哪一种文字能像汉字那样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汉字是一种只需要用眼看就能思考——即使语音不同也能理解其意思的唯一一种文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相关研究表明,儿童对书面语言的视觉感知辨别能力是早期自主阅读核心能力之一,视觉感知辨别能力包括儿童对汉语文字的特征敏感性和对汉语文字构成规律的敏感性,这两种敏感性的获得对于日后阅读及学业成绩的影响甚大。

在学龄前阶段,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引发幼儿对汉语文字的兴趣和敏感性,提高幼儿抓取文字符号特征的能力,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要素之一:就地取材。

教师应选择与幼儿心理特点相适应的、适宜于幼儿认知的文字作为学习内容。首先,这些文字必须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事物或在口语中经常出现的描述性语言。当它们以文字的形式呈现时,有助于儿童将口语与文字的关系对应起来,更易于理解和认知。

文字的学习同时还应结合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是文学作品的真实流露和幼儿学习时自然产生的需要相结合的选择。精彩动听的故事、朗朗上口的儿歌是幼儿最喜欢的文学体裁,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故事、儿歌中适宜于幼儿学习的汉字,丰富他们的认知。

例如,在儿童诗《找家》中,“家”、表示颜色的相关汉字“蓝蓝的”、“绿绿的”、“黄黄的”及一些象声词“哗哗哗”、“嚓嚓嚓”、“唰唰唰”等,既是幼儿在生活中常见、常听的事物的书面表述,同时也具有语言表达上的重复性和类比性,选择这样的学习内容,才更能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

要素之二:趣味叠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园开展汉字教育应重在激发幼儿对文字的兴趣和这种兴趣的永恒性的保持。

1.图文并茂。

幼儿期的思维具有直觉形象的特点。教师可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文字、从字形和实物图案入手认识汉字的方法,充分引发幼儿学习汉字的兴趣。

如在儿诗《找家》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出示一个纸张折叠成的大房子,房子的中间贴上汉字“家”。提问:“你看出来这是什么?”通过这一环节,梳理和丰富幼儿对家的理解,知道所有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都有一个家;同时,图画的内容也有益于幼儿形象地理解“家”的含义——上面的“宀”就像是一座房子,下面的“豕”就像是家里的人和其他生物,大家相亲相爱地生活在同一幢房子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汉字表意的特点和规律也有了粗浅的认识。

再如,在认识儿诗中关于颜色的汉字时,如“蓝蓝的”、“绿绿的”等,教师可以用相应颜色的彩笔书写所对应的汉字,使幼儿将汉字与相应的颜色对应起来,便于直观形象地理解文字的具体意义。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将“蓝的”与 “蓝蓝的”作比较,体会叠词更具有变化和美感的语言表现力。

2.字形比较。

文字是不同于具体事物的抽象的符号表现。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如果只是一味地认识单独的文字,则一定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字形比较法进行辨认,让幼儿在字形对比中体会汉字的变化和学习的乐趣。例如,诗歌《找家》中的几组象声词的学习,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教师可以随着诗歌内容的深入,逐个出示“唰唰唰”、“嚓嚓嚓”、“哗哗哗”,让幼儿进行比较。幼儿很快就新奇地且很有成就感地发现这几个词都有“口”字旁,从而自觉地将象声词的含义进行了诠释。

由于汉字“一音多字”的特点,导致幼儿在倾听中会对部分不太常用的词语产生错误的理解。此时,教师可以适时出示相应的文字,帮助幼儿以最直观的方式区辨二者的差别。例如,在诗歌《下巴上的洞洞》中,当老师问到“糟蹋”的意思时,有小朋友自然地将这个词理解为“招他”——就是叫他过来。教师适时出现“糟蹋”和“招他”文字进行比较,差别显而易见。教师再对“糟蹋”进行释义,幼儿就不会产生歧义了。这样的文字呈现,直观而有效。

3.语言游戏。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要将文字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游戏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仿编。例如,上述举例中的象声词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在宽松的氛围中让幼儿进行仿编。幼儿会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天马行空地创编出各种各样的象声词来。虽然有些创造出来的詞是不符合语法规则的,但儿童对文字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了。

扩词。汉语以单音节的根词为主,具有“以字组词”的宽泛的构词能力。当幼儿学会一些字根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他们练习扩展组词。比如学会“家”字后,可以组织组词游戏,如:“大家”“新家”“家具”“国家”等。

要素之三:环境支持。

环境是不会说话的老师,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创设环境资源,潜移默化地促使幼儿形成对文字的兴趣和获得敏感。

如,教师在《找家》教学活动后,可以创设一块与诗歌内容紧密结合的主题墙。如,将表示颜色的词卡“蓝蓝的”、“绿绿的”分别张贴在“大海”、“森林”等图画上。还可以鼓励幼儿在课后收集、提供相关的颜色词卡与对应的物体图画,不断地补充主题墙内容,为学习文字提供丰富素材。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创设支持性语言环境,支持幼儿语言发展。例如,在杯子和毛巾架上粘贴写有幼儿名字的标记;班牌上的文字;主题墙上不同内容对应的文字呈现等。幼儿园还应建立阅览室、图书角和汉字化的生活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合其水平的图画书、儿童刊物、卡片等,给幼儿读书、讲故事,让图书和文字成为幼儿语言生活环境的必要组成部分。

汉字文化根深叶茂、博大精深,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规范学习汉语文字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学龄前儿童开展汉字教育时,教师应采用多种有趣的方式让幼儿轻松自如地习得,为今后的阅读与书写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兢.《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几个新的发展趋向》,江苏教育出版社

[2]谷锦屏.《听读识字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方敏(1970.1-),女,浙江安吉人,文学学士学位,浙江省湖州市第一幼儿园副园长,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趣味幼儿园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爱“上”幼儿园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