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语用核心 关注文本表达

2017-07-14 10:35郑娇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杨氏古文文言文

郑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59-01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下册起,共安排了4篇文言文: 《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两小儿辩日》。四篇文言文皆篇幅短小,可称“小古文”。从教材编排意图来看,确是为初中文言文学习奠定初步基础,打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启蒙之门。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故事情节简单,言简意赅,寥寥几句,生动刻画出了一个聪慧幽默的小娃娃的形象。

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以“语言的艺术”为专题,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的问题,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积累精妙语言。作为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面对这第一次,究竟该让孩子学到什么?我认为应遵循小学“小古文”教学“小”的特点,在文言文教学的启蒙阶段,以“初步积累文言语感、初识文言常用字和大致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为目标进行教学。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教学可以把握以下几点:

一、找准语用切入点,突出表达特征

《杨氏之子》作为本单元开篇课文,短短数十字的文章通过精巧机趣的语言交锋,展现了杨氏之子“甚聪惠”。教师可根据当堂教学的任务目标、文本自身特征和学生实际情况,选取教学切入点,将教师、学生、文本有机地整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研究的欲望、思维的火花。

课前可让学生初步通过小故事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为后面的文言文教学做好铺设。五年级学生对于文言文还很陌生,但对“温故而知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并不陌生。教师可借助这些句子帮助学生正式感受文言文的表达特点。结合过往古诗词学习积累的经验,教学时还可以尝试以字带词,通过对各个重点文字的理解,以点带面进而理解全文。生活中,文言也并没有与孩子们绝缘,比如题目中的“氏”“之”字,学生可从常见的“李氏包子店”“**之墓”中获得帮助理解。教学伊始,可以从它们入手,让学生初识文言文的表达特点,营造学古文的语境。

“甚聪惠”一词为全文的中心词,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三个字作为教眼,引导学生在读、思、议等教学活动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领会杨家小儿的人物形象。这样的文本解读与教学实施,能让学生看到了《杨氏之子》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语文核心价值。

二、挖掘语用元素,深入文本内涵

要悟文,读为先。语文课,读好了,就什么都在其中了。“难读”“难懂”造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

学生不会读,可让其听录音赏读、跟录音划节奏、自由练读、分组朗读、分角色读、全班齐读等方式,结合教师的范读、带读、教读,帮助学生进入文本阅读,感受文言文朗读“意断音连”的特点,进而把握重点语句词汇。在师生合作分步读解的互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提高学生阅读探索文言文的兴趣,进一步读熟文章,并为理解文章的大意做好铺垫。

学生不理解,教师可以铺设台阶,如:第一,引导学生看注释,理解生字;第二,通过自读、合作读等方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第三,看注释再读文,尝试读懂;第四,抓住“甚聪慧”一词,分步抛出“从哪儿能看出聪明”和“从哪儿能看出非常懂事、有礼貌”“还从哪里看出来”这几个朴素简约的问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探究。在充分放手的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未闻”这一关键词并深入领悟杨家小儿的表现确实“得体”“间接”和“委婉”“很有教养”,感受“甚聪惠”,使语言文字训练真正得到了落实。

这种分步读解策略既从容又精细,让学生有效实现了对文本的立体感悟,帮助学生疏通文意,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的凝练,深度挖掘文本内涵与价值。四个台阶不仅放缓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拾级而上,还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并为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纵情朗读做好铺垫,促进学生有效品味语言,加强积累,培养语感。

三、内化语用元素,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有法,贵在授法。”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古文,文字生涩难度,关于文言文学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感悟古人的语言智慧,积累经典诗文,感受中国文化之外,更应该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价值,巧妙地把课文的阅读教学与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学语文”到“用语文”。在落实上,主要分散在诵读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等过程中,指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揣摩语言的艺术魅力。然后当堂进行阅读延伸,引导学生将“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的阅读方法学以致用。课后链接另几个体现聪慧之语的文章,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的艺术及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小古文的兴趣。最后开展“设计、分享、收集艺术性语言”综合性学习活动,如:(1)给你家小区花园的“严禁践踏草坪”换一种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2)小组内交流收集的体现艺术性的语言资料。(3)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如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相声等中的精彩语言。这样的教学活动能进一步丰富文本教学内容,将课内延伸至课外,使学生在有层次的学习活动中习得表达,变“一例”为“一规律”,化“个性”为“共性”,扎实语用教学,凸显语文核心价值,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紧扣语用核心,关注文本表达,落實语文核心价值,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堂上教师由“教什么”向学生“表达什么、怎么表达”的思维转换。本文教学以“甚聪惠”为教眼,预设了多道程序,展开了多项操练,呈现了多重质感。这“多道程序”“多项操练”和“多重质感”都是依靠“纯语文”手段得以实现的,简明而有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杨氏古文文言文
立足核心素养 发挥育人功能——执教《杨氏之子》之点滴思考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中华猕猴桃新品种‘杨氏金红50号’在河南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称象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