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探析

2017-07-14 10:38于宏凯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优化措施网络环境

于宏凯

【摘要】汉语,自古以来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领会瑰宝。大学语文,是传承汉语的工具,是文化积淀,是人文素养的体现,更是国之灵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语文教育却被忽视,大学语文的研究也显得苍白无力。本文从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影响大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因素、网络环境对语文的影响以及利用网络环境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对策等方面,来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大学语文 重要性 影响因素 网络环境 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60-02

近日两档节目《朗读者》、《中华好诗词》名声大噪,引起热议,似乎这两者都是小时候接触的东西,然而却重拾语言带给生活的感动与情感的共鸣。对中国人来说,语文伴随了我们的成长,可这门必修课,到了大学却与我们渐行渐远,更不要说透彻的研读。那么,在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的今天来说,大学语文的教育可见其重要性,它不仅仅是对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史册的铭刻;不仅仅是是对人文情怀的熏陶,更是对国家发展的精神指导。由此,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对策的探析极为重要。

一、大学语文的现状及重要性

(一)现状

汉语,是交流的工具,是中国人沟通的桥梁。在大学生比比皆是今天,不得不遗憾地说,大学语文这一学科却得不到太多的重视。很多大学生简单地认为,语文就是说的话,不需要额外开设专门的课程,不需要系统的学习。觉得学习大学语文,不如把时间更多的放在其他科研上。更有甚者认为,大学仍要研究如何朗读、如何写作、品味文学,实在是太小儿科了。倒是一些外国学生,能感受到汉语的魅力、语文的乐趣,认真钻研乐在其中。仅小部分对文学的爱好者可以静下心来仔细品读语文的奥妙。部分院校,比如一些理工类院校,认为掌握专业知更为重要并没有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忽视了学生的人文教育。可以说,大学语文教育的状况并不乐观,教学开展情况也并不顺利。大学语文课堂上氛围不活跃,到课人数都成了问题,更不要说对语文教学的深入展开。虽然汉语热早已兴起,但是国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却轻视语文的重要性。

(二)重要性

大学语文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不是简单的教书育人,更承载着对大学生是非三观的影响,影响一代人的人文素养。大学语文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多样化与丰富性,愉悦满足精神情感,用艺术的眼光审美的态度来品味生活;改变思维模式發散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培养学生灵感与科学创造一同迸发;更好地运用语言能力与人为善,和谐沟通,生活轻松;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智商与情商,宠辱不惊,坚定不移;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其终生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大学语文的教育滋养思想,净化灵魂,完善人格,创造社会的精神支柱。

二、影响大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因素

除了学生本身忽视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外,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模式上的弊端。

(一)教学方法的滞后性,教师忽视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多为老教授普遍会存在“一刀切”单一授课方式、“满堂灌”传递知识的现象;大多数为多人班级授课,老师忽视课堂的活跃氛围,学生参与性较低;伴随着课业量大教学内容颇多,导致篇幅冗杂,叙述漫长;大部分学生不能够主动深入思考,师生间缺少互动。

(二)课后督导与指导不及时,考核体系不完善

大学语文的教学并不会像初高中似的,有限的课时并不能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对于大学语文总是怀着侥幸的应付考试的心理,课后再没有更加深入的研究,而老师也只是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少督促检查。并且大学语文教学缺乏专业的教学、学习交流平台,没有丰富的学习资料,这也会挫败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另外,传统的大学语文考核方式是:考查和考试,这两种方式均存不能完全如实反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与理解深度的弊端。

(三)课程被边缘、教材不统一

近年来不同高校,对待大学语文的重视度各有千秋。这就导致大学语文课程安排良莠不齐,部分高校设为较为基础的大班额公共课程,使得大学语文缺少了应有的的强势性、缺乏政治上的权威性,更丧失了较他多学科的基础性。实际地位被边缘化,课程被挤压被缩减。教学科研力度小,多被安排为经验少,能力相对差的老师进行“练手”。另外,不同高校侧重点不同,导致教育教学重点不统一,因此教材也就不一致。教学方法不一样,教学要求不一样,教学的目的也就不一样,导致不能更好地配合时代进步。

三、网络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共享,网络也应用到大学语文教学中来。网络这把双刃剑,对大学语文的教学有弊有利:

(一)网络环境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弊端

网络时代到来,但网络文化层次不齐,对学生的价值观影响褒贬不一;网络内容包罗万象,低俗内容对语文的教学起到反作用;网络怪事频频出现,影响学生公众的认知和舆论导向,减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新兴的的网络热点词,有时会混淆学生的知识界定,存在歧义等等。网络的传播、网络的氛围并不能够自行趋利避害,会对学生从人文到内容到精神有多重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样,吸收接受的内容也不一样,带来的文化影响也就参差不齐,会严重影响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二)网络环境对大学语文教学的促进

网络环境转变原有的被动接受知识形成新的多知识氛围,在网络时代,课堂授课已不是仅有的模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原有经验与网络新知识相结合,激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环境下,教学方法不再单一的教学取而代之的是资源丰富化多样化,多种模式间互相转化,老师可以选择性教学充分调动多学科综合知识,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参与课堂;网络环境下,多种交流,学生和老师可以通过微信、邮箱等方式进行交流避免面对面时会有复杂情绪,同学与同学之间可以建群探讨问题,及时展示自己的观点资源分享,另外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和老师进行讨论,老师即时点评等等。

四、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强化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育能动性,以及其自身的教学素养

改变教师传统教学思维适应网络教学。提高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能力,加强教师处理相应问题的应辨别能力,使之得心应手,利用网络与学生互动,并且增加多媒体设备。

(二)转变教学模式变单一为开放性,构建辅助教学的平台

“量体裁衣”,跳出课本教学框架,开放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灵活性与效应性相结合。构建多媒体信息平台,学生可以及时反应情况,老师可以及时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解决方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抽象与发散思维一同发展,利用网络来进行补充教学。

(三)构建良好的网络教学氛围,保证教学环境

构建一个师生平等的教学环境,优良互动的情景,老师做好引导既要引导学生对知识主动认知,又要引导同学形成良好的网络氛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既要学好知识又要提升人文素养,借助信息技术扩充交流达到共鸣。

(四)优化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语文的概念,提升學生的主动自发性

通过网络平台,把需要与兴趣相结合,教材与方式相结合,利用校园网来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老师通过网络平台重视学生情绪调节,人文与知识并重。

(五)将考核方式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注重多培养学生自己思考的能力,不局限于考试大纲、纸张考试。统筹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汉语运用能力交融,提升分析、阅读能力和综合能力,多角度全方结合,课外能力与实践讨论也在考核重点范围内。

大学语文教育可以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文化基础、知识基础。大学语文教育,培养的不仅是人文情怀还是一种思维模式更是一种人格品质。优化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重拾语文的魅力,增加语文的亲切感,怡情养性,用语文刚好的感受生命感悟生活。

参考文献:

[1]李博.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优化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12):92-93.

[2]高成丽.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0):18.

[3]彭国亮.网络环境视野下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5,(08):55-56.

[4]吕燕.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语文类课程教学改革之探索[J].学理论,2014,(33):230-232.

[5]杨小敏.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78-80.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优化措施网络环境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