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序意识的培养策略

2017-07-14 10:54李秦苏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大事记纪年时序

李秦苏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66-01

2016年 9 月国家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把时空观念定为核心素养之一。时空观念由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构成,重视时序意识的培养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符合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一切历史都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产生、发展、结束的。何成刚等学者认为,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语境下,时序意识是指“在历史叙述中树立时间意识,学会运用时间术语来进行历史陈述;在历史分析时要重视资料文献中时间的价值与作用;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本文时序意识概念的内涵基本与此一致,将立足于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浅谈时序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明确历史分期、纪年方法,培养运用时间术语来进行历史陈述。

1.宏观把握大时期。

本文对于大时期划分采用的是一般说法,具体如下:近代中国以 1840 年鸦片战争为起点,以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为终点,近代中国之前是古代中国,近代之后是现代中国。世界史的划分是:近代世界以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起点,以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为终点,近代世界之前是古代世界,之后是现代世界。

2.明确历史小阶段。

在宏观下,还需明确历史小阶段划分。如在讲述现代中国经济建设时,必须要以新中国的历史小阶段为纲,纲举而目张。1949-1956过渡时期,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1976 “文革”时期,1976-1978徘徊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高考试题来看,历史小阶段特征亦是常考点。

3.熟悉常见纪年方法。

在古代史教学中,常用到朝代纪年法。教材中每个朝代的起止时间都在附录中外历史大事年表中用公元标明,而在教材行文中就直接用朝代来表示时间。例如“春秋时期铁农具出现”、“唐朝三省六部制完善”等等, 这里的“春秋战国”、“唐朝”表示时间。

熟悉民国纪年法。民国纪年就是以中华民国成立的1912为民国元年。民国纪年与公历纪年换算公式为:公历年 — 1911 = 民国纪年;民国纪年 + 1911 = 公历纪年。

二、重视大事年表,促进理解变迁与延续,还原与探究历史。

1.编制大事年表,理解变迁与延续。可以分为专题性事件大事记(如制瓷业的发展历程)、重要组织大事记(如欧洲联盟发展大事记)、重要人物大事记(如邓小平大事记)。

2.铺排重大事件还原探究历史、明晰逻辑发展。

如在学习为什么旧三民主主义会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一环节中,可提供材料:

1912年孙中山说,“今日共和初成,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最要之政策”。1914年,在《中华革命党宣言》中说,“吾党自第一次革命、国体与政体变更后,即以巩固共和、实行民主民生两主义为己任”。1918年,通电说,“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1923年元旦,在上海发表宣言,指出应“修改不平等条约,恢复中国在国际上自由平等之地位”。

以时间为序提供孙中山所思、所想、所说的资料,让学生走进孙中山的心路历程,理解走向新三民主义的逻辑发展,而且对孙中山与时俱进品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引导学生多时段认识历史现象,学会历史地看问题。

布罗代尔认为历史的时间可分为“短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短时段称为事件或政治时间,主要是革命和战争等历史上突发的现象;中时段称为局势或社会时间,主要是经济制度和政治事态等一定时期内发生变化形成一定周期的现象;长时段称为结构或自然时间,主要是地理气候和文化传统等几个世纪不变或变化极慢的现象。从不同的时段出发可以对历史现象做出不同的解释,运用于中学历史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历史。

如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此制度主要包括中央、地方行政制度、選官制度等方面。在历史的长河中,像察举制的产生、发展和废除等内容都是一种历史事件,这种与短时段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作用主要在当时当地的条件下才有效。

中央集权制度下所呈现的客观、公平的科举制选拔原则,重视国家统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担当等长时段的历史影响,其波及面既广且远。

四、注重时序的横向性进行历史时序意识的培养。

横向性即要注意历史事件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把握同时代不同方面的相互作用、特别是重视同时期中国史与世界史的联系。正如史学大师许悼云在《历史大脉络》一书目录编排中所推崇的“中国在世界中”的意识,高中历史教学应强调视野宽广、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影响。

如2016年江苏高考卷第9题中反映这样的视野和要求: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从数据中来分析,在1894-1914年 ,英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呈下降趋势,但所占比重还是最大,日本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其他国家呈上涨趋势。抓住特征时间1894年和1894-1914(处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4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提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此时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侵华新阶段,日本在中国的势力大大增强;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工业总产值被美、德赶超,其经济优势有所下降,不如19世纪中后期全盛时期的英国。因此,此题应选A。

综上,时序意识是历史学科能力基本要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恰当策略培养时序意识,有助于学生明晰现实从何处来、怎么样、到何处去,拥有宽广的世界视野、更好理解中国历史脉络。

参考文献:

[1]何成刚、沈为慧、陈伟壁.历史教学中时序观念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1)

[2]姚锦祥、沈晓娜.从科举制评价题谈多时段认识历史问题的教学策略,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8)

猜你喜欢
大事记纪年时序
乌程汉简 纪年简选
大事记
基于Sentinel-2时序NDVI的麦冬识别研究
古代的“干支纪年法”
一月大事记
一月大事记(2019年2月1日~2月28日)
基于FPGA 的时序信号光纤传输系统
一种毫米波放大器时序直流电源的设计
DPBUS时序及其设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