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听说读写”训练,提升语文素养

2017-07-14 12:55刘笑容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二郎神气愤听说读写

刘笑容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107-01

《沉香救母》这是我国古代民间神话故事,这个故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收录的这两篇课文经过编辑重新整理,改编而成。内容通俗易懂,语言简洁,更贴近儿童,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阅读水平。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要切实把语言文字训练搞好。为此,针对这一课,我认为可以重点聚焦以下几处语言现象,设计听说读写训练点:

1.两处补白,培养语言表达力。

“沉香听了,心里又难过又气憤 ,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这句话中两种情绪交织:难过、气愤。表达了沉香此时复杂的心情,那么他究竟难过什么?气愤什么?我相信在此处设计说话训练,学生一定会有很多话可说。二年级孩子的表达总是零散,怎样体现说话指导的有效性和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呢?我认为在学生回答之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句式训练:“沉香为( )而难过,为( )而难过;为( )而感到气愤,为( )而气愤。这样有仅可以将零散的语言进行整合,又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听和说的能力。

“沉香望着苍老的爸爸,默默地攥紧了拳头。” 什么是“攥”可以让孩子们用动作先体会,攥是手用力地握住,此时的沉香看似沉默,但这个动作“攥”却暴露了他内心的汹涌澎湃。从这个动作中,谁来说说此时此刻,沉香可能会想些什么?这样的设计我们在平时的课堂都有类似的构思,怎样才能引导孩子在课堂有限的说话训练中得到长足的发展?我认为倾听孩子的表达,并不是光听,要想让孩子的表达力有所提升,我们应该关于捕捉他发言的亮点,做更加精细地指导,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预设时要充分,教师的语言也要精细简练。

2.运用迁移,培养语言实践力。

对于低段孩子而言,正是学语言的好时候,教材中的语言无疑是孩子模仿学习的优秀范例。这篇课文中也有几个:“不管是……,还是……,他都……”“一……,他就……”这样的句式训练在语文课堂中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他才能在今后的写话中运用。“不管……,还是……,他都……”这种句式孩子们初次认识,学习时我们可引导孩子先品读书中的范例,找出前两者与后者之间的联系。

3.细细品味,培养语言鉴赏力

“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这个反问句比较特殊,在反问里头它有隐性的对比,使最后语气增强。那这学期的反问句学习是否可以适当地提高一点点要求,对比陈述句和反问句,说说看,哪一种表达更让人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再结合这句话,哪些理由让你觉得沉香一定斗不过二郎神?这下,学生很快就会抓住“心狠手辣”“神通广大”“才”“8岁”“一个是神,一个是孩子”这几个关键词进行对比,从而明白二者悬殊巨大,沉香要想打败二郎神解救妈妈是比登天还难,所以才用反问句。

4.夯实基础,培养汉字学习力

汉字学习不外乎“音形义”以及书写。二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仍是识字写字。这篇课文共要求会写10个生字。二年级的孩子识写都有一定能力,在教学中不需要面面俱到,有些简单的字可以放手让孩子们自学,或者同桌互学。这学期孩子刚学会用部首查字法,在学习“武”字时可充分让孩子用字典试着查找,通过字理明白武是止与戈的组合,再对比不同的地方,学生肯定会疑惑,戈的撇为什么跑到最上方呢?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字理学习这么讲解:戈表示兵器,“止”是脚趾,表示行进。古代人手拿兵器打战不方便,于是行进中就将兵器的利刃“撇”扛在了肩上,武就是表示“肩扛兵器,出发征战”。这么一来,我想孩子们对字义理解了之后,就不容易写错字了。

5.多样教学,培养文本阅读力

语文课堂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而孩子的阅读方法如何提高?我们在教学中其实都在渗透。就拿“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这句话中有三个关键词,品读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有层次地进行训练:第一步,先谈谈哪一个词语最打动你?第二步,透过词语想象画面;第三步把想象到的画面表达出来,最好也能打动到别人;(提高要求,关注表达)第四步体会人物内心,指导朗读。在每次的训练后,我们可以有意地进行总结,或者让学生进行小结方法,还可以迁移到下一课中运用。

语文课堂的听说读写训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相互交融,渗透,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细节的指导,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收获更多的言语智慧,更好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二郎神气愤听说读写
孙猴子”大战“二郎神”
孙猴子大战二郎神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完美的解释
现在几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