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课堂高效学习的方法

2017-07-14 19:40袁奋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高效学习高中数学

袁奋华

【摘要】目前随着对教学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尤其是数学作为一门非常重要且又相当复杂的学科,在考试中占有相当多的比重,但学习起来又相当吃力,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非常急切地想解决如何能够快速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本文接下来将从六个方面阐述如何能够做到数学课堂高效学习。

【关键词】高中 数学 高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163-01

人人都想要将课堂达到高效,但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呢?第一,高效课堂是每个学生在上课的全过程中都有事可做,做到不忽视任何人,不放过每一秒;第二,高效课堂是学生每上完一节课、每做完一道题都能够从中掌握一些知识或方法,把知识融会贯通,达到学习高效;第三,高效的课堂要求学生要学得开心,把枯燥的知识讲得灵活生动,学生愿意自主学习。

1.重视课前预习,促进师生良性互动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说过你们一定要进行课前预习,那么为什么老师这么重视课前预习这项工作呢?这项工作到底对课堂的学习效果有什么重要作用?现在我来告诉你,课堂预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学生如果在课前进行预习,可对下节课老师讲的知识有自己一个初步了解和认识,知道自己哪里懂与不懂,哪些属于老师讲了自己就会,哪些是需要上课重点关注,了解这些之后,学生就可对自己在课堂中的关注度有一个把握,这样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求知。在学生进行数学预习时,教师要进行指导,如设定预习题,在学生预习完成后可根据自己对知识内容理解做一做预习题,帮助找出自己存在的疑问,老师在上课时帮助进行解答。

2.开展合作探究,创设良好学生氛围

数学问题可以融合在实际情景中,通过与实际情景的探究更加容易找到解决的办法,而且还能够帮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基于这一点,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复杂有趣的情景问题,让小组进行内部讨论,寻求解决方法,在培养他们观察分析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将教学内容与情景结合,鼓励学生进行探讨分析,但同时教师也要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施与援手。

3.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創新思维

数学的教学重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探究与创新,数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才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突破常规,引导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发展,开阔思路,学会挖掘。

4.加强课堂提问,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布鲁纳的认知规律表示知识的掌握分为辨别发现、比较联系、解释综合、应用实践、整合小结(评价)这五个过程,通常来说这也是学生思维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加深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思维向不同方向发展,扩宽思路的同时突破知识之间的无形界限,尤其是对于开放性问题的解答,可有效地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分析,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勇于突破常规思路的限制。

5.优化教学内容, 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教学内容的优化对于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学内容如果过于复杂,使学生理解产生障碍,严重影响学习效率,所以教师一定要精简教学内容,将知识细化,更易于学生进行理解以及掌握。而且数学这门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当堂知识和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还要求学生能够将旧知识和新知识相结合,融会贯通及对数学概念和数学结论的本质进行探析和应用,深刻体会数学知识中蕴含的主要思想。

6.加大感情投入,构筑新型师生关系

在学校,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有必要建立的,而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要求学生和老师都要投入真实的感情,因此课堂中的教学氛围和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中如果能够保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师生进行亲切互动,这样可以保证学生不会对该学科产生厌恶情绪,并且还会对该学科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学会尊重、理解、倾听学生,在课外时间多与学生交流,放下老师的架子,才能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融洽的关系。

7.结论

数学课堂教学要想提高效率,不仅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还需要学生配合老师的上课进程,课上努力跟随老师的讲课思路,尤其是数学稍微与老师脱节就再难听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所以在老师和学生良好关系的建立是一切改革措施实施的基础。师生相互配合,优化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闵利.浅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高效化[J]. 课程教育研究,2014.

[2]王颖.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高效学习高中数学
初中语文课堂灵活提问、高效学习的探究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