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探讨与研究

2017-07-14 08:34李若兰任思思李源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改革

李若兰+任思思+李源

【摘要】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传统的字典式工具书查询翻译模式已变得低效落后,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节奏,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作为新兴的翻译模式应运而生。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技能,运用常用的翻译软件、检索工具、熟悉双语语料库、在线词典、电子百科全书的使用和查询,来解决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提高翻译的速度和质量已成为现代译者的一种必备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 翻譯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222-02

一、引言

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以下简称CAT)涵盖了一系列CAT工具,从简单的文字处理软件(MS Word,WPS等)、电子辞书(金山词霸、牛津词典电子版等)到服务专业译员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如Wordfast、Trados等)。与机器翻译相比,CAT利用强大的信息技术辅助译员完成翻译项目,译者利用各种CAT工具和软件来完成翻译流程,和人工翻译相比较最突出的区别在于多种CAT工具和软件的引入。

随着全球化浪潮席卷到各个国家和各个领域,翻译人才的市场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各高校纷纷开设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专业翻译人才。当前,国内的CAT技术的应用与教学呈现出 “两热两冷”的局面:两热是CAT研究起步早、竞争热,译员和翻译机构应用热;两冷则是理论和应用研究冷,学院翻译教学冷。这样的局面说明传统的翻译教学与市场之间存在着一条日益扩宽的鸿沟。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如穆雷、徐彬等人)对CAT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倡导在CAT环境下改革已有的翻译教学。因此,传统翻译教学必须将CAT教学纳入进来,将掌握CAT技术作为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利用CAT技术将翻译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升级。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教学体系与资源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的体系探讨

CAT教学体系应紧紧围绕培养和提升CAT技术的应用能力进行设计,参考国内已开展CAT教学的高校,包括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等,特别是山东师范大学丰富的教学与科研成果,笔者认为CAT教学体系应该涵盖以下四个模块。

1.翻译信息技术

翻译信息技术主要是指数字化文字处理技术,这是译者熟练运用CAT技术的基础。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学生在CAT课程之前翻译一般利用的工具只有百度等少数几个搜索引擎,且搜索技术几乎为零,所以CAT课程一个将主流的搜索引擎、电子辞书工具、行业数据库与平行语料库都纳入教学范围,教授搜索与检索技术,为高质量的翻译打下基础。

2.术语管理

“许多熟练运用CAT软件的译员都认为,术语工作往往是翻译技术应用的重中之重。”所以CAT教学应将术语管理(Terminology management)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除了术语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之外,还应包括术语检索、优化和维护工作才能应对依托术语(Terminology bank)的翻译任务。

3.CAT系统应用

此模块是CAT教学的核心。如果说计算机如今已经成为了译员工作的首要工具的话,那么 CAT 技术则应该是译员所掌握的技能中的核心部分。这一模块中教师介绍如何使用融翻译项目管理、翻译记忆、翻译界面及质量控制等于一体的系统。

翻译记忆的功能是讲解的重点,学生应熟悉导入、分析、切分、对齐、专用术语提取、更新,自动翻译和团队作业。

4.翻译项目与质量管理

CAT教学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满足市场对译员的需求,所以在CAT教学体系中,翻译不应仅限于源文本域目标文本之间的语言转换,而应是一个翻译任务从项目成立到项目完成的一个完整的产业流程。只有懂得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重要性,且具备相应能力的人,才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的翻译产业流程。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资源与平台

市面上CAT软件已超过一百多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Déjà Vu X,SDL TRADOS,Wordfast,谷歌译者工具包等。然而,这些翻译工具对于国内翻译教学而言基本还是空缺的,原因有多方面的。第一:这些软件价格贵,前期投入较高,需要安装下载后才能使用,使不少有此需求的教学单位望而却步。第二:这些软件建立在数据库和双语语料库基础上,学习者需要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并经过一段时间培训才能熟练操作。

为克服上述问题顺利开展CAT教学,我院外语系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训室引进了传神翻译教学实训平台,此平台利用“语联网”技术,采用“一网多港”落地的服务模式,针对翻译教学和事件活动的特点设计了简化的实训流程。实训平台提供网络化教学环境,翻译教学活动主要通过情景模拟和虚拟角色完成,教师在实训平台的教辅模块中可以创建自己的教案并在教案的基础上开设不同的班级,包括课件上传、课时安排、参考资料等。学生可以在线进行翻译学习,教师系统提供翻译作业和批改流程。翻译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实时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可予指导和答复,也可以将指导和答疑信息公布全班。学生可以对翻译作业进行多次更新完善翻译,且历次翻译备村实训平台数据库中以备查询。系统也有翻译测试功能,学生可以根据参考答案自查自己阶段性学习成果。

三、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模式探讨

(一)基于自建语料库的翻译教学模式

电子语料库作为语言学的研究工具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但将电子语料库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来促进语言教学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应用领域。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方法即“在翻译课堂上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建立针对特定专题(如计算机、财经、法律等)的翻译语料库,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翻译的积极性,且最终建成的翻译语料库亦能成为学生将来工作时有用的翻译资源,可谓一举两得。”

基于语料库的CAT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翻译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化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学习者。学生的学习范围不再受教材和教师的限制,而是主动地搜集翻译资料,积累翻译资源、消化翻译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翻译技能。另一方面,由于翻译记忆这样的语料库需要学生针对某一特定专题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学模式因此更符合真实的译员工作情境,顺应翻译行业的发展潮流。

(二)基于MOOC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翻译教学模式

以MOOC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重构课题内外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一个全球化的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在线学习课程,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入这间虚拟教室来学习。对于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而言,教师可以利用MOOC课程教授翻译知识、演示软件操作步骤并布置翻译任务,学生则可以在学习翻译软件操作的同时调用教学服务器上的CAT软件和相应的翻译记忆库(或者是利用自建的翻译记忆库)来完成教师布置的翻译任务。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不会因为MOOC而减少。相反,MOOC能让教师实时监控学员的翻译进程并在线答疑,且MOOC平台所提供的大数据能够帮助教师真正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学习情况从而给出相应的指导。

MOOC虽然便捷却也有着一定的弊端,如团队合作难以开展、缺乏竞争与激励机制、学习兴趣减退而致退课率高等。为避免这些问题、提高CAT教学的质量,我院参考北京大学语言信息工程系提出的将MOOC与翻转课堂结合起来的模式。在翻转课堂上,学生可以将自己团队完成的翻译任务向班级展示,将翻译中的难题向教师和同学讨教,并从其他同学的课堂展示上获得启发和经验。

四、结语

当前的翻译教学与计CAT技术结合仍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缺少开展CAT教学所需的资金、设备和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短缺,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不足。因此,要全面开展CAT教学需要从学校管理层到教师团队到每个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管理层应该认识到CAT对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投入资金设备为教学的开展创造条件和环境;教师团队应更新教学理念,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实际操作能力;学生个人则要意识到CAT技术的重要性,把CAT能力的提高视为自身翻译能力拓展的关键一环来认真学习扎实训练。

参考文献:

[1]計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的优势及模式探讨(张婷婷,崔建明)

[2]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设计与实施(徐彬)

[3]CAT与翻译研究和教学(徐彬)

猜你喜欢
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改革
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下术语库创建、应用与术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