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市高校在沪高考招生情况浅析

2017-07-14 08:37徐娜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招生高考上海市

【摘要】本文以2011年至2014年上海市高考招生数据为样本,对各区域、各省市高校在沪招生录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招生情况冷热不均。最后,剖析了这种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上海市 高考 招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223-02

前言

自从2008年上海高考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以来,各高校逐步形成了成熟的梯队,各校各年度的计划完成率基本持平。但在按区域分析高校招生情况时,笔者发现各省份的高校招生情况冷热不均,尤其经济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高校两极分化严重。本文以2011年至2014年的高考招生数据为样本,从上海及外地高校的计划完成情况、各批次投档线情况等几方面着手,力图多维度分析近年来外省市高校招生情况及未来走向。

一、外省市高校近年在沪高考招生计划投放情况

2011年以来,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参加高考的适龄人数不断减少,考生数逐年下降,上海高考的招生计划总数也稍有下滑,2011年招生总计划数为5.29万,2014年降到4.27万。虽然总计划数逐年减少,但是上海高校招生计划比例一直保持在75%左右,外省市高校招生计划比例为25%上下。近年在上海参加高考招生的院校约700所,其中外省市高校600所左右。

二、外省市高校近年在沪高考招生录取情况

虽然外省市高校不吝于在上海投档计划,录取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大部分上海高校在一本和二本批次招生正常投档时能完成招生计划,每个批次参加征求志愿的本市院校在三所以內。而外省市高校不生源不足的情况愈演愈烈,许多高校在加分投档和农林石油类降分投档等优惠政策后依然完成不了招生计划,参加征求志愿后依然有计划缺额的高校也绝非少数。下图为近四年上海及外省市高校的录取人数百分比,外省市高校录取百分比稍低于计划百分比。在与上海高校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近年来,外省市高校在沪录取每年约一万人左右,其中九成以上为本科层次,专科层次录取人数均在一千人以下。每年外省市高校录取考生中约有30%是通过加分投档、降分投档或征求志愿等方式捡来的,由于加分投档和降分投档考生的高考分数都是在控制线下的,所以生源质量有所下降。

外省市高校在沪招生批次涉及本科提前批、艺术体育一批、艺术体育二批、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高职(专科)提前批、高职(专科)艺术类、高职(专科)普通批等批次。其中第一批本科和第二批本科的招生体量是所有录取批次中最大的。以2014年为例,这两个批次的录取人数占外省市高校录取总数的八成左右。具体数据见下表。

下文笔者着重就这两个批次的录取情况进行分析。

1.第一批本科招生录取情况

上海市秋季高考的一本批次主要录取环节包括:特殊类型招生、正常投档录取、加分投档录取、农林石油类降分投档录取、征求志愿录取、降分投档录取等。其中加分投档录取和降分投档录取是上海独有的优惠政策,目的是鼓励考生报考外省市院校。由于一本中农林石油类降分投档涉及的高校和考生较少,所以本文不展开分析。

由后面表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文科除2011年以外,其余三年完成了招生计划,理科除了2014年以外,其余三年都未完成招生计划。这说明外省市院校计划投放存在文理不均的情况,后期可以考虑适量地将一本中的理科计划调整至文科。

(1)平行志愿正常投档与录取情况

根据数据分析得出,一本批次平行志愿正常投档完成了本批次八成招生任务。其余院校进入加分投档、降分投档或者征求志愿投档阶段。

(2)加分投档与降分投档录取情况

外地加分投档在征求志愿之前进行,加分幅度20分,即针对本批次控制线下20分考生进行投档录取;而降分投档在征求志愿之后进行,降分幅度由院校自选,最低可以降到二本批次控制线,很多一本高校出于生源质量考虑放弃降分投档。

2011-2014年间,认可降分投档的一本高校均为个位数,录取的考生人数均在100以内。加分投档的接受度相对更高一点,以2011年为例,28所外省市文科一本院校认可加分投档,41所外省市理科一本院校认可加分投档,最终录取480余人,占当年一本录取总人数20.36%。

(3)征求志愿投档录取情况

在一本正常录取、加分投档录取和农林类降分投档录取结束后,考试院公布各校缺额计划,并组织一本线上未录取考生填报征求志愿。填报完毕后,根据院校缺额计划进行征求志愿投档。

一本征求志愿时,有计划缺额的大部分是外省市高校,上海只有上海音乐学院等屈指可数的几家上海高校参加征求志愿。由于很多考生宁可留沪读二本也不愿去外省市读一本,所以填报征求志愿的积极性不高。2014年文科一本落榜生填报征求志愿比例仅为15.30%,理科一本落榜生填报征求志愿比例为45.37%。各年度一本征求志愿的文理科录取情况见下表,为了便于宏观分析,里面也列出了各年的一本整体录取情况。其中院校数、计划数和录取数的统计对象均为当年所有一本批次外省市院校,征求院校数、征求计划数和征求志愿录取数的统计对象为当年参加一本征求志愿的外省市院校。

由上述数据可见,每年文理科参加征求志愿计划数占总计划比例均在20%以内,波动不大,但是征求志愿计划完成率逐年上升。文科从2011年的27.71%上升至2014年的63.64%,理科从2011年的32.26%上升至2014年的85.12%。这说明虽然考生填报征求志愿不够踊跃,但是由于落榜生绝对数高于缺额计划数, 征求志愿的录取情况逐年改善。

2.第二批本科招生录取情况

二本批次主要录取环节与一本批次基本相同,院校数与计划数远高于一本。根据表4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14年外省市院校二本录取考生总数约占外省市本科录取考生的58.08%,文理科录取考生比例相差不大。但是二本外省市院校的计划完成情况不甚理想,除2012年以外,每年文理科计划都未能完成。

(1)平行志愿正常投档与录取情况

根据数据分析得出,二本批次平行志愿正常投档完成了本批次六成招生任务。2014年二本正常投档后,外省市院校共录取了文科考生1193人,完成51.49%计划,录取理科考生2740人,完成64.90%计划。294家外省市文科院校中有85家完成了计划, 360家外省市理科院校中有140家完成了计划。其余院校进入加分投档、降分投档或者征求志愿投档阶段。

(2)加分投档与降分投档录取情况

二本批次的外地加分投档也是针对本批次控制线下20分考生;降分投档降分幅度由院校自选,最低可以降到二本批次降分线。

同样,二本批次中加分投档录取考生数量远远超过降分投档。2011年二本降分投档录取考生400余人, 其余三年二本降分录取考生人数均在100以内。但是加分投档录取人数近四年均在1000上下。

(3)征求志愿投档录取情况

二本征求志愿是前期二本线上考生上本科的最后机会,一旦失去即意味着只能读专科或高职,因此二本征求志愿得到了考生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填报比例远远高于一本。以2014年为例,文科一本落榜生填报征求志愿比例为72.34%,理科一本落榜生填报征求志愿比例为69.95%。

三、原因分析

我们力求通过数据分析,挖掘这种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经过梳理,总结出四个诱因:

1.部分高校所属区域较偏远或经济发展较落后

笔者综合四年录取数据计算了各省高校在沪各年本科计划完成率,然后取其平均数作为本科计划完成率,最终结果100%及以上的省份从高到低依次有:江西省、吉林省、北京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安徽省;90%-99.99%的省份从高到低依次有:天津市、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湖南省、四川省、黑龙江省、河南省、山东省;85%-89.99%的省份有辽宁省、山西省、福建省、湖北省、甘肃省、云南省;70%-79.99%的省份有陕西省、河北省;50%-69.99%有: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计划完成率低于30%的省份有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上海考生倾向于选择经济较发达地区如华东六省以及北京、香港、天津等一线城市的本科高校。位于中西部地区的高校由于所属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一向在招生中处于劣势,考生及家长考虑到生活水平、文化差异以及未来就业方向等因素,容易产生望而却步的心理。部分地處南方沿海地区的高校如海南大学、暨南大学、福州大学,以及地处华北、东北区域的高校如辽宁大学、郑州大学,虽然所属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尚可,但地理位置离上海较远,也未能赢得考生及家长的青睐,导致生源吃紧。

2.海洋、矿业和农林石油类高校不太受待见

由于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等原因,海洋、矿业和农林石油类高校一向生源吃紧,外地部分211高校如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经过农林石油类降分投档后仍然招不满。这种现象长期普遍存在,即使在“恋沪”情结非常严重的形势下,上海海洋大学也经常在正常投档后无法完成计划而不得不参加征求志愿。

3.部分外省市高校计划数少或专业无优势

考生求稳心态较重,优先选择填报招生计划数较多的高校,本市高校计划数普遍超过外省市高校计划。以2014年为例,非艺术类的外省市本科高校中,33.21%的高校在沪招生计划仅为个位数,为了降低与其他考生撞车的概率,规避退档的风险,考生填报时自然不会优先考虑这些院校。

4.外省市高校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外省市高校在上海投放计划数量不多,考虑到宣传成本等诸多因素,各校在沪宣传力度也大打折扣,几乎没有大规模的现场咨询会,媒体报端也鲜见招生广告,没有与上海考生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推送渠道。许多考生只有填报志愿时才从招生目录里第一次见过某些高校的名称,对其办学特色、优势专业、周边环境等信息一无所知,只能从学校网站上获取些许片面的资讯,难以引起学生的报考兴趣。

四、结语

上海市教委一直鼓励本市生源考生积极报考外省市普通高校,采用外地加分投档、农林石油类降分投档和降分投档等优惠政策吸引考生。此外每年都拨出专款对被录取到边远省市和生源不足的外省市普通高校的本市生源考生给予一次性经济补贴。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需要社会、高校、中学和家庭全面配合,引导考生去向合理分布,填报志愿时趋于理性,放眼四海,扩大报考院校的选择面,在广阔天地中接受更好的教育和磨炼。

外省市高校应根据上海考生的特点和心态,进行针对性的有效宣传,突出办学特色,凸显自身优势;调整在沪投放计划,多投放热门专业,或者与上海高校互补的专业,计划数较少的高校可以承诺“见档即收”,解决考生被退档的后顾之忧;研究选科要素,放宽科目限制,从而吸引考生报考。

参考文献:

[1]刘玉祥. 《上海秋考招生录取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217-219

[2]刘玉祥. 《上海秋考招生录取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223-224

作者简介:

徐娜(1982-),女,汉族,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硕士,中级职称,主要从事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信息工作。

猜你喜欢
招生高考上海市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上海市制冷学会四专“双·阳”行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