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2017-07-14 14:48辛爱洁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生活实例

辛爱洁

【摘要】本课题通过总结教学经验,探讨了“人体解剖生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介绍了各章节内容的讲解技巧,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强调了要注重实践,并且有效利用高科技。

【关键词】启发引导 生活实例 病案分析 形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234-01

“人体解剖生理学”这门课程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对于该课程,我的教学方法如下:

首先,本课程的讲授分为上、下两篇,分别介绍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个别教材将二者合并在一起。经过研究发现,分开介绍效果较好。解剖学的知识客观性内容较多,且较直观、简单;而生理学则包含大量的主观性内容,需要用前者的客观性知识去分析、总结才能获得。例如,脉管系统的组成与作用属于解剖篇的内容,而心与血管的生理特性属于生理学的知识,要想学好,既要了解心与血管的组成、作用,还要了解人体运动、消化、呼吸等各系统的基本构造。

其次,本门课的讲解一般按照九大系统依次进行介绍,分别是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脉管、感觉、神经与内分泌系统。各系统之间相互关联,应按一定的顺序,由简入难、分层次、有条理性地进行讲解。目前主要有两种授课方法:一种是将脉管系统放到呼吸与消化系统之后讲,另一种是放到前面讲。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前者的效果较好,因为讲解脉管系统的有些内容时要用到呼吸与消化系统的知识。例如介绍颈总动脉走向時,需要用到甲状软骨,而它属于呼吸系统中喉的一部分。

另外,各章节的内容在介绍时具体方法如下:

1.绪论:讲解定义时注意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并举一些生活实例。例如,介绍化学性刺激,举例时提到PM2.5,可引用“雾霾”天气为例来解释。讲解相关术语时,尽量采用形象地方法。例如,解释“解剖学姿势”时可借助人体作为道具,让学生自己摆出该姿势,然后进行描述,并通过相关模型引导学生分析规定此姿势的目的。

2.细胞:讲解时注意引导学生回忆高中所学相关知识,然后由浅入深,逐步引入新的内容。例如,讲解生物电现象时,先让学生回忆物理课讲过的电流、电场力、静电反应等知识,然后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理解这种现象产生的机制。尤其是介绍静息与动作电位时,可以心电图为例,讲解其形成机理及特点。

3.基本组织:介绍相关知识时,注意多与学生互动。例如,介绍肌丝滑行时,可让学生用手指来模拟其过程,利用动态演示的方法,使其更直观地理解其机理,并进一步明确骨骼肌细胞收缩的原理。介绍神经组织时,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例如,讲解神经胶质细胞的绝缘作用时,可引导学生利用电线作为参照物,并进一步分析神经冲动的产生原理。

4.能量代谢与体温:多利用病案分析的方法进行讲解。例如,可以通过普及肥胖症的防治知识来介绍脂肪的功能;通过分析发热的降温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皮肤散热的方式。

5.呼吸、消化与内分泌系统:讲解这三章内容时,注意适当引用临床病例。例如,讲述鼻的结构时,对鼻窦炎、痤疮、酒糟鼻等疾病的表现及治疗,可以简要介绍一下。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卫生保健常识,以扩充知识面。

6.血液:讲解本章内容时,除了利用多媒体资料外,还可以制作一些模型或做一些实验。例如,介绍红细胞特性、血液凝固的过程等较抽象的内容时,可以实验的方法,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这些知识。

7.脉管系统:本章讲解注意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各种模型和仪器,还可以试用形体教学法。例如,讲解血液循环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心血管系统的各个器官,通过形体表演的方式演示血液的循环过程。以这种动态的方式来授课,让学生参与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讲解血管时,可以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身体,描绘各血管的走向。

8.神经系统:本章内容复杂且更新较快,注意教导学生带着批判的思维去学习,并多查找相关资料,及时更新知识。讲解自主神经递质受体分布及其效应时,可引用例子来说明受体的作用。可以人体对某种刺激的反应作为基础,设计一个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受体的作用。例如,将恐惧、兴奋、愤怒等反应比较激烈的情绪作为例子,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想象相应的场景,然后分析机体为何会产生各种反应,思考各受体间有何关联。

综上所述,本课程属于医学基础课,在讲解时,注意多引用临床相关知识,并举一些生活实例。另外,适当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开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并注意总结教学经验。对于一些新兴的科技也要适当地引入教学中。例如,3D打印+VR技术,可利用其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

猜你喜欢
生活实例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应用“生活实例”开展教学
妙用生活实例,激活生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