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化技术在药学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17-07-14 22:15余卫国陈维周子牛徐蓓华周惠燕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实践课程高职

余卫国+陈维+周子牛+徐蓓华+周惠燕+王坚

【摘要】现代信息化技术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补充手段。文章以化学制药技术为例,从实践教学采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必要性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提出了新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本文中讨论的信息化实践课堂,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实践课程 高职 现代信息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240-01

實践类课程是高职药学类专业技能养成的重要基础课程,是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支撑。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及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下,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拓展和丰富教学手段,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显得尤为必要。实践类课程作为专业技能训练的先导课程,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发挥着专业课程无可替代的影响,也是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熟练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传统实践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呈现的问题渐显,在现代信息化技术引领的时代,探索如何把现代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高校实践教学,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现代信息化应用于实践课堂的意义及步骤等进行全面地剖析。

1.实践类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1.1 课程形式单一,实验效果不佳

大部分院校目前为止,还是依然采用统编教材或自编教材,采取教师分析讲解实践过程,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实验的基本过程,然后按照教材上的步骤“照方抓药”,一步步加料、反应、后处理等。传统方法无可厚非,对具有深厚理论基础与扎实基本功的学生是实用的。但鉴于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疏于预习,理论知识不深,基础不太扎实,单纯传统的讲解和照猫画虎式的实践过程,效果却有待商榷。

1.2 实践过程及结果不易监控

实践过程中的对学生操作情况的掌控,是教学中的另外一个难题。因为实践过程中,师生比例往往是1:20左右,学生在教师按照常规讲解后进行实践操作,由于实践时间较长,组别较多,教师想要对十几组同学的实践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却难度极大。所以导致很多同学在操作过程中,有诸多瑕疵甚至错误之处,老师也很难发现,而且学生也因为教师的难以监控而变得随意性强,不管不顾操作过程的对错,以完成任务为主要原则,最后实验效果往往欠佳。

1.3 评价方式依据不足

高职高专师生比较高,导致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疲于应付,除了实践过程中监控难度大之外,后期对于学生的实践成绩评价往往也很盲目,往往就是通过学生数据、实验报告的认真程度来比较单一地作为评价学生的实践过程,这样的评价方式缺乏足够的依据,也乏善可陈。

2.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实践课程的意义与步骤

2.1 课程形式多样化,可视化

采用事先采用微课、微视频等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在特定网站或群中建立资源链接,学生在实验前进行系统学习和预习,采取“翻转课堂”的手段,在实验课上,老师变枯燥讲解为解答问题的方式,讨论式教学把试验中的重点和难点再进行强化,实现反刍式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由于形式多样,声情并茂,易于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2.2 实践过程及结果采用现场监控与信息资源监控结合

实践过程中的对学生操作情况的掌控,可以采用教师现场宏观监控与后期信息化监控多种手段。教师现场监控安全,主要过程,而每组学生自己的主要操作部分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要求他们记录下来,及时通过网络上传至网站或共享群里,教师可以及时打开,实时观察,这样教师可以轻松控制全班所有组别同学的关键操作,及时指导他们进行科学正确地操作,纠正不正确的过程。真正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多种实践信息资源全面科学评价学生实践成绩

实验报告采取电子化的形式,要求图文并茂,甚至重点部分辅以音频和视频材料,对重点操作过程,必须有图片佐证,产品性状等重要参数要以高清图片显示。这些多种信息化手段形成的实验报告以文件夹的形式发送给教师,教师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或电脑进行查看,直观而且便捷。这样教师可以轻松地通过比较,科学判别学生的认真程度,再结合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及讨论分析等,形成科学而准确的成绩,用于评价学生实践课程的整体学习情况。

2.4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实践课程的思路与步骤

由以上阐述可以,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即微课或视频的课前预习、翻转式讨论式课堂、实践过程中的信息化监控及信息化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具体如图1所示:

3.信息化技术在实践课程中应用辄需解决的问题

3.1 信息化技术自身的问题

学生在通过视频、动画等学习形式,确实形象生动,学生能够直观地学习与掌握更多知识,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尤为合适。但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登录困难,下载视频速度慢,流量消耗大等问题,导致使用过程中出现较多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则来源于信息化本身固有性质或校园网宽等课堂外技术因素。也就是说网络技术问题的解决如高宽带高流速的配备问题成为信息化教学的一个前提。

3.2 信息化实践教学学生参与度问题

信息化实践教学能够起到良好效果具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学生能自觉地进行课前微课或视频预习,“翻转课堂”能够根据预习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实验中重要的操作步骤均能积极参与,实验报告的撰写也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完成,鉴于电子化文档的可复制性等因素,所以如果学生参与积极性不够,或者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可能会导致少数学生全程极少参与实践过程的隐忧。故而如何在信息化实践教学中解决少数学生参与度不够的问题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实践课程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智能机器人实践课程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优势学科的“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