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7-07-14 22:19赵玉清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工作任务项目化教学改革

赵玉清

【摘要】根据高职教育特色以及行业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岗位调查分析,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岗位任职要求和检验工作任务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以“项目为主线,能力为目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构建学习性项目和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施的效果看,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法使学生的参与度、实践动手能力有了提高。

【关键词】工作任务 项目化 教学改革 质量安全检测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241-0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要求高职院校“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强调了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课程内容覆盖面宽,有着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其专业就业岗位的综合性要求,都蕴涵在工作过程和行动中。虽然近年来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改革强化了实践课程与教学体系建设,但是与高职教育具体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缺乏紧密的联系,多数学生对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综合应用能力尚不清楚,尚不能适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是职业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高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课程构建思想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课程以工作项目-任务为课程教学载体,按照工作项目-任务行动需要的综合能力确定课程内容,按照项目-任务行动过程逻辑顺序设计课程结构与教学过程。在学生主动性学习过程中,整合过程性知识、基本技能和工作态度、职业经验,培养学生的质量安全检测岗位综合实践能力,因此,课程内容的构建必须突出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岗位核心能力。

(1)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农产品安全检测职业岗位对知识与技能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任务的完成及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为宗旨,秉承“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的指导思想,密切与企业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

(2)突出实践性:以实际应用为重点,精心设计实训项目,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将农产品检测工作与学习相融合,开发“理实一体化”教材,创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3)突出先进性:以农产品安全检测先进知识和成熟技术为标准,以农产品检测国家或行业标准为依据,及时跟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更新变化,并及时将新技术、新成果、新标准、新方法等最新内容纳入教学内容。

二、基于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项目式课程内容体系

近年我们通过校企合作和顶岗实践,收集从事农产品检验工作的毕业生对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的反馈信息。通过市场调研,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课程内容,遴选出课程相关关键岗位并对关键岗位工作任务以及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其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综合考虑与其他同步课程的分工,结合农产品质量检测岗位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以农产品检测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即样品采集、样品前处理、样品检测、数据处理、检测报告编写)为主线,选取典型检测项目构建课程内容。最后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细化与规范教学内容,开发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情景来实施课程教学,构建了6个学习性项目、24个工作任务,并从“工作任务描述、工作准备、计划实施、评价与反馈、知识拓展”五个方面设计项目和教学内容。

三、创新课程体系开发模式和教学方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教学模式重点转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自觉自主地去探求本工作任务的理论知识、并在工作任务实践中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在完成学习工作任务中体会到基本理论的重要性。

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中,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经验、知识和兴趣来开发适合他们的学习工作任务,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人人有动手的机会,使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情景之中,即在工作任务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模式从根本上将教师变成学习工作任务的引导者,学生成为完成任务的主体参与者。

四、工作任务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突出以工作岗位能力学习为主要形式,探索“任务导向、教学做本体”等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新教育教学模式。

(1)精心设计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出发,依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组建农药检测、兽药检测、重金属检测等6个项目,每个项目根据行业需要和知识拓展开发6-7个学习任务,通过完成这些项目中规定的每一项工作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科学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互动交流等综合能力。把每一个分析检测任务按照检测程序不同分解不同的知识点5个部分的知识点,用8-10分钟的情境教学来展现。为了兼顾检测任务系统性和知识点的独立性,课程在一个项目教学完成后,需要设置学习任务,进行交流互动、组成任务小组综合练习与测试。

(2)工作任务的实施内容。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为主体学习,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等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力求做到动脑融于动手、理论指导实践,实现“所学”与“所用”紧密结合,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各成员相互配合,在工作任务中学会“做人”与“做事”相互融合;创建基于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工任务教学法。各任务组长组织学生交流对工作任务的认识,分解,学会查阅所需资料、分析相关知识,初步制订实施计划并提交教师审定。各小组成员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工作任务。

(3)工作任务考核与评价。《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融教学做评一体化,在考核过程中把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教师教学评价及小组间互评相结合,鼓励学生注重学习过程,根据工作计划拟定的检查项目,对每个工作任务按照项目检查要点对工作内容进行检验和考核,发现问题后小组成员再分析解决。其他项目小组和教师分别指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并按設定的考核评价表,由教师评价、小组间自评和互评,按照一定比例计入学生学业成绩。

五、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课程中实施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实践,切实调动了学生的强烈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提高了学生主体学习兴趣,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训练了学生在工作中与其他同学协调、合作的能力,使专业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都得到提高。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实践时,自主去消化和理解课程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从而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文阳,时侠清,张子学等.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种子生产学》课程标准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163-4164.

[2]吴丽华,聂莉萍.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标准与核心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开发[J].黑龙江高教究,2013(2):170-172.

[3]姚芳,刘靖,张璟晶,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食品专业课程群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56-59.

猜你喜欢
工作任务项目化教学改革
数字视频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种类型整合研究
《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课程内容优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