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国际化车辆工程人才培养全英语《汽车产业经济》课程建设研究

2017-07-14 22:24吴小员孙宝江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

吴小员+孙宝江

【摘要】随着汽车产业全球一体化以及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趋势加快融合发展,汽车产业与“互联网+”下的新兴产业互促并进,汽车产业链、生态圈正进入全面重构时代,迫切需要培养大量创新型、国际化车辆工程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专业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依托学院平台及新能源汽车国家工程中心和产业化研究中心,设立全英语《汽车产业经济》课程,创新融合汽车产业经济最新知识体系、国际通用语言与全球视野,帮助车辆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优化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对全球汽车产业认知、分析与未来交流合作的能力。文章分析了全英语汽车产业经济课程的建设目标以及创新建设的基本思路,并提出了主要内容设置与重点,对高校培养创新型、国际化车辆工程人才设置相关课程,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车辆工程专业 创新型人才培养 全英语 汽车产业经济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243-02

近年来,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新形势下,特别是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兴起,汽车全球一体化以及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融合发展趋势不断加强,汽车领域全球协同与竞争不断加剧,汽车行业整体从传统制造业向智慧化、低碳化汽车社会转型升级,汽车产业全面重构,对创新型、国际化车辆工程专业交叉复合人才的需求异常紧迫,也对培养新型汽车人才的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此形势下,为更好地培养面向未来、面向全球,市场紧缺的为汽车强国战略、地方产业发展及企业服务的车辆工程国际化、创新型卓越人才,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从2016年开始,在原有以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基础上,依托学院新能源汽车国家工程中心、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研究中心,凝练并突出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及应用生态创新研究特色,强化汽车产业软学科研究人才与行业规划、市场营销、汽车技术应用等管理类人才培养,设立全英语《汽车产业经济》课程建设教改项目,为将来无论是从事汽车相关科学研究、应用开发还是行业管理、产业规划以及市场营销的车辆工程相关专业本科生,建设一门创新型、学科交叉型全英语选修课程。

一、明确全英语《汽车产业经济》课程建设目标

该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为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国际化、复合型车辆工程专业各方向人才,满足国际合作、行业决策与管理、区域产业发展以及高校研究、企业技术开发及市场营销等各类型岗位人才需求服务。

具体目标包括,一是通过对汽车产业与产业经济理论、实践、方法的有机融合,建设一门知识结构合理、通俗易懂、专业实用、紧贴汽车产业发展最新实践的新型学科交叉型、应用型全英语课程,致力完善学生的汽车产业经济知识结构,帮助其打牢产业经济知识理论基础,掌握基本的产业分析方法,提高对汽车企业、产业、生态及汽车社会的认知广度与深度,培养其理解、分析汽车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律的能力。二是通过使用英语作为教学、学习媒介,引入国际最新汽车产业经济理论、知识以及创新实践的最新思维与成果等,为学生创设置身于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最前沿的学习情境,打通学生融入全球汽车产业体系最新格局、最新成果的知识和思维通道,全面提高学生以国际视野、全球化思维、国际通用的专业与行业语言,站在全球汽车产业舞台上,学习、应用汽车相关工程技术、营销管理等专业知识的素质与能力。三是促进“教学相长”,实现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多赢。此课程建设和实施的过程,也将成为促进教师自觉努力提高教学与产业研究水平,更好地建设汽车学院车辆工程(营销方向)特色专业、汽车软学科以及同济大学建设“2111”工程软学科平台、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国家协同创新平台,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过程。

二、全英语《汽车产业经济》课程建设原则

围绕课程建设目标,内容设计注重学科交叉,突出传统产业经济理论与汽车产业发展最新实践相结合;课程建设注重传统方式与“互联网+”课程资源整合平台建设相结合;教学方法,注重英语教学语言与全球产业情景构建与导入功能建设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全球化交流互动相结合,强化素质与能力培养。

1.注重学科交叉,强化知识体系创新设计。

注重车辆工程与产业经济学科交叉,使产业经济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与汽车产业最新实践有机融合,设置结构合理、通俗易懂的知识点体系,强化对汽车产业经济知识与产业活动分析方法的掌握,突出“互联网+”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最新发展等内容,注重产业政策制定与评估等基础知识与方法,汽车产业链以及生态圈资源有效配置的规律与方法的学习与掌握。在此基础上,做好课程设计、大纲编排、教案撰写、课件制作、课程网站建设、调研问题及作业安排、调查研究组织、评估考核与反馈改进等。

2.强化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构建全球汽车产业情境与思维的功能。

本课程将致力克服仅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将汽车产业与产业经济知识进行简单结合,难于使学生直接置身于全球汽车产业学习情境中,难于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与效果,难于帮助学生较快适应相关单位工作或实习岗位对复合型、国际化汽车人才要求的困境。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将不仅重视英语的教学语言功能,更要突出以英语同步导入全球汽车产业最新形势、最新知识成果,为学生创设置身于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最前沿的学习情境,打通学生融入全球汽车产业体系最新格局、最新成果的知识和思维通道,全面提高学生以国际视野、全球化思维、国际通用的专业与行业语言,站在全球汽车产业舞台上,学习、应用汽车相关工程技术、营销管理等专业知识的素质与能力。

3.加强产学研协同,广泛凝聚全球优质课程资源。

课程建设将采取自主独立研究与教学团队集体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学院与全球汽车政产学研特别是业界专家广泛参与,充分利用微信等“互联网+”手段,创新丰富课程建设方式,建设“全球汽车产业经济备课”群,邀请全球汽车产业研究人员与企业专家,参与最新案例撰写等,广泛凝聚全球优质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的知识体系与实践应用特色内涵,突出实用性、前瞻性与创新性。

三、全英语《汽车产业经济》课程内容设置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不囿于传统产业经济学(即狭义产业经济学)的局限,充分考虑中国经济转型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特殊国情下,中国产业经济学(即广义产业经济学)涵盖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以及“互联网+”时代汽车产业最新发展特点等。

基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汽车产业概览,汽车产业链,汽车与经济、环境,汽车产业组织,汽车产业布局,汽车产业竞争力、汽车产业政策等汽车产业经济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以及汽车产业分析方法等。

其中在“汽车产业概览”、“汽车产业链”以及“汽车产业组织”、“汽车产业政策”等内容中,重点突出新一轮工业革命时代的全球汽车产业,特别是电动化、智能化与共享化趋势,以及新能源汽车时代产业竞争力、产业政策的变化与调查、分析、评估方法。

同时,将把课程内容的知识点,与案例、专题、行业调查、小组讨论与报告、行业分析报告等多种创新性教学方法相结合,并将有效利用“互联网+”方式,在课堂教学以外,延展与丰富学生与课堂同步学习、可持续学习的社会学习课堂,建设由学生与行业人士共同参与的“汽车产业”国际交流群,为学生提供与全球汽车产业一线专家讨论、交流的互动社会课堂,贴近产业一线,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与理解分析产业发展现实问题的能力,全过程加强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宁,李赟.車辆工程(营销方向)交叉复合创新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4,(9):46-47

[2]马钧,徐雯霞.同济大学汽车营销实训基地运作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30).

[3]许善珍,王 程.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探索[J],2014.04(127)

作者简介:

吴小员,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汽车产业经济,新能源汽车运营与商业模式、政策与市场等。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
构建沈阳地区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研究
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育机电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分析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