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2017-07-14 21:37龙洁珍温鸿源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专业技术改革实践康复治疗

龙洁珍+温鸿源

【摘要】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了教学方法革新中的基本策略,旨在通过教育体系的创新优化,满足教学中的基本需求,从而为康复治疗行业输送更多专业性的人才。

【关键词】康复治疗 专业技术 教学方法 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253-02

伴随教育体系的革新,在康复治疗技术教学课程构建中,需要将人才培养作为基础,强调实验、实训以及实习的相关环节,通过对教育体系的创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从而为教学实践的创新优化提供保证。但是,在现阶段教育发展中,其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限制,为康复训练教学课程的优化造成影响。因此,在教学方法分析中,需要将康复训练专业课程作为基础,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满足教学创新的基本需求,从而为教学体系的发展提供支持。

一、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的基本现状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弱

通过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学习兴趣低的现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一些学生在学习中并未认识到专业课程的重要性,为了顺应期末考试,只是在期末阶段进行学习,导致学生的专业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第二,由于身份的转变,学生在专业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无法实现对学习状态的调整,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第三,一些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及背景缺乏了解,他们在专业选择之初就缺乏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学习中对一些专业性的课程缺乏心理准备,导致对康复训练课程缺乏学习兴趣,从而教育课程的创新造成制约[1]。

(二)学习方法缺少科学性

在现代康复治疗专业课程构建中,其所涉及到的学科范围相对广泛,其中包含了现代人体生命科学理论、传统中医理论等基础性的课程,同时也包含了中国传统的医、史、文、哲的相关知识。在该种学习背景下,由于康复训练的专业性相对较强,学生在学习中不仅需要认识到专业的知识,同时也需要掌握专业性的康复训练方法,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以及康复训练中缺少系统性的课程整合机制,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造成制约。而且,在康复训练课程整合中,学生在学习中多以死记硬背为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这种形式化的学习并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造成制约。

(三)理论课程实践相对单一

在康复训练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中,学生的理论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中,其课程时间相对较短,任务课程重,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及时消化所学到的知识,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状态下,无法满足实践需求,从而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造成严重制约。同时,由于学生的实践课程时间相对较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因此,对课程教学的优化造成了严重制约。

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及实践

(一)通过教学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康复训练专业课程教学整合及分析中,需要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作为基础,教育人员需要通过积极、互动以及启发性的教学创新,进行教学方法的整合,满足学生的主体性及创新性,从而为学生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支持。同时,在康复治疗专业教学实践中,需要教育人员及时改变单向的教学模式,通过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及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积极性以及能动性得到满足。如,教师在讲解康复功能评定课程内容时,由于该课程的临床活动评定相对较多,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提出问题“怎样进行关节活动度的测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通过针对性内容的分析,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构建实践探究环节,让学生在康复训练中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满足康训练的教学需求[2]。

(二)实现康复训练课程教学的科学性

对于康复训练课程而言,在其教学体系发展中,需要构建科学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系统性的环境下得到专业技能的提升。 康复专业需要结合学校中的实际需求,构建“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该种背景下得到理论与实际思维的提升,同时也可以达到强化学生动手操作的最终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育人员需要缩短理论课程的时间,为学生营造更多的康复训练环境,通过课程内容的教学调整,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感受到康复训练的专业内容,充分满足学、做结合的最终目的。通过这种“学徒制”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以充分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及科学性,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教学的科学展现提供支持[3]。

(三)构建翻转课堂的创新教学模式

在康复治疗专业课程构建的过程中,教育人员需要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人才培养方式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充分满足教学的创新及改革技术。对于专业的教育人员也让,可以在康复训练中,将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基础手段,通过“慕课”课程的构建,充分发挥出现代教学的核心作用。教师在康复训练中,需要让学生及时认清临床操作中不易掌握的操作技术,将其制作成慕课视频,在学生活动探究中将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观看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学生同样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程内容的下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创新需求。同时,在康复训练课程优化的背景下,其课程内容存在着连续性、相关性的特点,所以教育人员在课程讲解中不能片面的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而是需要通过对知识节点以及教学内容的整合,进行案例教学,彰显翻转课堂的优势性,从而在最终程度上实现“无纸化”的教学目的,为现代教学体系的优化创新提供有效支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康复训练专业和课程构建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可以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索以及积极实践的环境,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水平,并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充分性的满足。同時,在康复训练专业课程整合中,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优化,可以提升教学水平、转变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为教育体系的创新优化以及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谭毅,李连涛,杜广才等. 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5,11:88-90.

[2]刘旸.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

[3]黄力平,刘畅格,徐冬青等.运动康复治疗技术模拟临床实践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143-145.

猜你喜欢
专业技术改革实践康复治疗
当代土建类大学生精神追求与学业的和谐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研究
《微生物与遗传育种》课程改革与实践
民办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实践师资队伍建设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