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个体化医学理念在胃肠外科胃癌课程临床教学中的实施

2017-07-14 21:43张新郑瑞印慨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胃肠外科临床教学

张新+郑瑞+印慨

【摘要】目的: 分析了个体化医学理念在胃肠外科胃癌课程临床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法:研究中选择了2014级本科学生20名,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学生10例,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通过调查对两组学生的问卷结果进行了分析,观察组中有18名学生认为,通过个体化医学理念在胃肠外科胃癌课程临床教学中运用,可以增加学习中的临床问题,激发探究兴趣,增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能力,同时逐渐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偏正思维,观察组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学生考核成绩的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9.32±5.13分,对照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65.92±5.34分,观察组学生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个体化医学理念在胃肠外科胃癌课程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得到有效推广。

【关键词】个体化医学 胃肠外科 胃癌课程 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255-01

个体化医学理念作为一种全新性的教学理念,在胃癌课程临床教学中成为一种必然性的教学方式。在以往教学方式构建中,不能将学生作为主体,导致教学方法失去原有价值。通过个体化医学的构建,可以完善原有的教学形式,将学生作为主体,优化临床教学中的基本价值。研究中,对个体化医学在胃癌课程临床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中选择了2014级本科学生20名,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学生10例,其中对照组男生12名女生8名,观察组男生12名,女生8名。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观察组:在教学中引入了个体化医学教学理念,具体的教学方法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优化胃癌教学流程。在个体化医学指导背景下,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对患者的个体化预防以及围术期管理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进行针对性治疗方案的确定。因此,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案的整改意见的分析,学生在进入病房时,需要向患者介绍一般情况,对患者症状分析之后向老师提出查房中所面临的问题,通过个体化的师生交流,实现和外科医生的共同协商,并结合患者的一般状况、临床表现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从而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支持。在教学经验整合中,需要增加患者的沟通及宣传方法,強化学生的专业素养,为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1]。

第二,构建个体化的管理理念,并结合工作项目的实践,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及流程的优化,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适应改革中的教学流程,需要贯彻个体化管理理念,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制定不同的教学交流方式。在教学中,需要强调针对胃癌患者的不同分期,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新辅助化疗,并对围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构建,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使学生及时掌握个体化的学习方法[2]。

第三,培养学生的正确临床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对理论内容以及临床实践整合,完善个体化的临床思维理念,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在诊断治疗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临床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1.3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统计学相关数据均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2.1对两组学生调查问卷进行分析

通过调查对两组学生的问卷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组中有18名学生认为,通过个体化医学理念在胃癌课程临床教学中运用,可以加深对学习中的临床问题的理解,激发探究兴趣,增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能力,同时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观察组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对比

研究中,对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了分析,具体结果如表一所示。

3.结论

在医学教育环境优化发展中,由于现代医学的逐渐发展,个体化的教学方式成为临床教学中的主要方式。通过个体化教学,既能够发挥学生自身的技术长处,又能针对其能力中的弱项进行重点培养,不但可提升教学医院自身的教学质量, 同时又能有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把学生培养为高层次的医学人才打下基础。

在临床治疗胃肠外科肿瘤疾病时,因其方法相对多样,教学标准无明确性的内容,通过个体化教学方式的构建,既可以解决疾病治疗中的共性原则,还能针对个性化教学方案的优化,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教学中的基本需求,从而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教育人员而言,在教学指导中,通过个体化教学方式的创新,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本次研究中发现,两组学生考核成绩的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9.32±5.13分,对照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65.92±5.34分,观察组学生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胃癌课程教学中通过个体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明确临床教学的核心内容,满足教学中的基本需求,从而为医学教育体系的革新提供良好支持[3]。

参考文献:

[1]杨宁琍,梁辉,管蔚,等. 个体化专业减重管理模式在肥胖与代谢病外科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2016,(02):114-118.

[2]周志英.温针灸联合个体化护理方案对肝胆外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4):317-319.

[3]时吉庆,秦红军,罗伟,等.外伤性肝破裂的个体化治疗[J].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5,(03):161-164.

猜你喜欢
胃肠外科临床教学
医患沟通能力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培养
医学院校临床教学阶段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浅析医改影响下的临床教学
快速康复护理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效果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