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的礼仪民俗简述

2017-07-14 00:27肉斯坦木·玛合木提
神州·中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节日风俗习惯维吾尔族

肉斯坦木·玛合木提

摘要:礼仪民俗,是每一个民族都普遍具有的,它构成那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特征。当然,一个民族和一个民族之间的礼仪民俗可能会有相似地方,但是每一个民族的民俗与礼仪之间也有不同之处。正是这样一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才丰富了今日世界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宝库。本文主要以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礼仪民俗和待客、禁忌、婚俗、节日等方面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维吾尔族;礼仪民俗;风俗习惯;节日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所以导致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礼节禁忌。接下来就简单介绍一下维吾尔族的礼仪民俗、风俗习惯、礼节、禁忌。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联合”或“团结”。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以及河南开封、郑州等地。占新疆总人口的46%,维吾尔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维吾尔族人民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维吾尔族有自己独特的古典文学名著《福乐智慧》、辞书《突厥语大辞典》,文化艺术,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族舞蹈等闻名中外。维吾尔族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维族民间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民间乐器有“达甫(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等。维吾尔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此外还擅长园林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与礼仪风俗。

风俗习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由于一种历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维吾尔族节日有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诺鲁孜节(春节)等。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人民之间的礼节表现了平等、友爱、敬老、爱幼的精神,劳动人民相见总是相互亲切地握手、问候,对老人十分尊敬。妇女中还有长者亲吻晚辈的礼节。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一些带有等级性的、封建的礼节逐渐消失了,体现着平等友爱、互敬互让的礼节则继续保存下来,并且增加了新的意义。维吾尔族热情好客,崇尚礼节,待人接物,讲究礼貌。

如对长者要尊敬,走路让长者先行,谈话让长者先说,坐下时让长者坐在上座;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准喝酒、抽烟;亲友相见必须握手问候,互相致礼和问好,然后右臂抚胸,躬身后退步,再问对方家属平安;妇女在问候之后,双手扶膝,躬身道别。在屋内坐下时,要求跪坐,禁忌双腿直伸,脚底朝人。接受物品或给客人上茶时要双手,单手接受物品被视为缺乏礼貌的举动。

维吾尔族节日有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诺鲁孜节(春节)等。

维吾尔族礼节:待人接物很讲礼貌,在路上遇到尊长和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掌放在左胸上,然后把身体向前倾三十度,并连说:“艾斯拉姆艾来孔!”回礼语为“外来孔艾斯来姆”。

维吾尔人十分讲究邻居间的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家里做了好饭,左邻右舍间常互相赠送品尝。一家来了亲朋或远方的贵客,各家邻居都要轮流请到自己家作客.一家有红白喜事,邻居们少不了争相帮助.走远路的陌生人路过村落,遇到困难,维吾尔人总会慷慨幫助,不会让他饿着肚子上路。

其他民族群众到维吾尔族家中作客,都很尊重民族习俗,讲究礼貌.吃饭时,不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随便到厨房或锅灶前面去,不剩食物在碗中,注意勿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放在自己近前的餐布上。共盘吃抓饭时,不伸手乱抓,也不将自己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在屋内和人交谈时,禁忌吐痰,擤鼻涕,打哈欠,喧哗。否则,被认为是对他人不尊重。在称呼对方时,必须用“您”,忌讳直呼“体”(除非对自己的妻子或挚友)。

到别人家作客时,如果主人是久未晤面的亲朋好友,或是有较高威望的人,上门时,必须带若干礼品。女的带抓饭、大块牛羊肉、包子、馕、布料等。女人和男人一般不同时上门。男人一般不带礼品,如果有必要带的话,也只带些糖、水果、瓜等物。作客后的几天,女主人自己或通过孩子,要向客人回赠礼品,如馕、糖等物,数量要比人家送来时的略少,不能超过。否则,会被对方视为不接受礼品。离开时,全家人站在门外送出。主人双手垂握,说些谦逊客气话:“招待不周,请多多原谅!”。

维吾尔族禁忌:吃饭或与人交谈时,忌擤鼻涕、打哈欠、吐痰,饭毕有长者领作都瓦时,忌东张西望或站起;禁食猪肉、驴肉、狗肉、骡肉和自死的畜肉及一切动物的血,屋内就坐,忌双腿伸直,脚底朝人;接受物品或请茶,忌用单手;未经主人同意不得擅自动用主人家的物品;到别人家去,一定要让年长的人先进门。

青壮年妇女一人在家时忌外人进去;新婚夫妇的洞房忌随便闯入;见到门上挂有红布条,表示妇女分娩或小孩出疹子,忌外人入内;不要和妇女开玩笑;在公共场合忌光着上身,更不能穿着背心、裤衩到别人家里去;忌背后议论别人的短处;禁止在住地附近、水源旁边、墓地、清真寺周围和果树下面大小便、吐痰或倒脏水;禁止携带污浊之物进入墓地和清真寺;禁止在墓地附近修猪圈、厕所,不许牲畜在墓地内乱跑,不许从墓地上取土;不得用自己的水桶或罐子在水井或涝坝内打水,要先用公用水桶打水,然后倒入自己的桶或罐内;北疆地区,禁止在长辈面前讲诙谐或揶揄的语言。

用过餐后,客人要表示谢意。如果是喜事请客,客人们多说“姆巴列克保松(祝贺)”的话;如果是办丧事,做“乃孜尔”(死者忌日祭礼),客人不能发笑,表情要沉重。虔诚的穆斯林要双手举到面前,说一声“阿明”,念一段《古兰经》祷告文字。说毕,双手抚脸,散场。气氛自始至终保持严肃。

维吾尔人以助人为乐,舍施为荣,认为这是做善事。待人接物十分热情,晤面时,将年长的称为“阿卡(哥哥)”“阿恰(姐组)”,年轻的称为“吾卡(弟弟)”“森丽姆(妹妹)”。endprint

维吾尔人对亲朋好友、乡邻、街坊,甚至外乡外地人,只要他们的生活发生困难,需要接济,不论亲疏关系,不论民族,都要在財力上予以接济,即使自己少吃点,少穿点,少用点,善事不能不做。当你面临危难险境时,他们会挺身而出,热情相助。

其他禁忌 清真寺是穆斯林教徒向真主祷告之地,必须清静,肃穆,洁净.故而在寺内严禁喧闹、随地抛洒垃圾,严禁大、小便。严禁在麻扎(墓地)挖土,毁坏草木或大小便。严禁在涝坝(贮水池)、伙房、水房等地大小便。

抽大麻烟(毒品)、赌钱、酗酒、斗殴、说谎、偷摸等,都被视为丑恶行为,受到舆论指责。

维吾尔族的婚俗:维吾尔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在青年男女成亲之前,都要经过提亲和订亲仪式,反映了维吾尔族对婚姻的慎重。小伙子看上了谁家的姑娘,或是男方家长准备物色一位姑娘为儿媳,事先都要履行“提亲”的手续。男方向女方家提亲之前,要经过一番调查,女方家姑娘的年龄、家庭、长相、人品等情况都要进行了解,认为合适时,才会提亲。也有男女青年早已热恋,双方私下商定婚事后,再请家人去“提亲”,以达到双方关系公开化和合法化。

男女青年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码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维吾尔族的食俗: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维吾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典型食品:维吾尔族最爱吃馕、抓饭、包子、面条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银丝擀面(维吾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

维吾尔族的节日: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维吾尔族当然也不例外,一代又一代世袭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前两个属典型的宗教节日。新疆电视台举办晚会的有三个节日: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现在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传统节日都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开斋节”、“古尔邦节”。过节时,维吾尔族人会穿上节日盛装,互相登门拜访,庆贺节日。而诺鲁孜节距今至少已有3千年的历史,内容与汉民族的春节相似。

古尔邦节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宰牲”或“血祭”。维吾尔民族的古尔邦节同汉族的春节一样,节日气氛特别浓郁。

关于古尔邦节的起源,民间流行着一则古老的宗教传说:先知易卜拉欣要按真主安拉的“启示”牺牲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作祭礼,当他正要举刀宰杀时,安拉派遣的特使牵着一只公羊从天而降,示意以宰羊代替杀子,这一天正是阿拉伯太阴历12月10日。伊斯兰教创立后,穆罕默德将太阴历12月10日定为伊斯兰教的节日之一,这个日子恰恰是麦加朝觐活动的最后一天。这样,古尔邦节逐渐成了从11世纪初开始改信伊斯兰教的维吾尔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古尔邦节前,人们要做各种准备,特别是作为“献牲”的牲畜要预先买好。节日的早晨进行沐浴全身的“大净”,然后盛装到清真寺参加聚礼;再后,人们直接上麻扎尔(墓地)为亡故的先人祈祷。最后还要“换哈达”,即拔去坟头上的枯木,栽根新枝,浇些水再回家。

按传统,节日聚礼之后早晨是献牲祭祀,取悦安拉的最佳时机。通常,人们把血祭的牲畜宰好入锅之后,男子们开始互相拜节,妇女们则留在家里炖肉,摆节日食品,烧茶等,准备迎接客人。节日的第一天,首先给在近期内发生过丧葬等家难的左邻右舍或乡亲拜节,表示慰问;其次是给夫妻双方的长辈拜节;再次,就是给近邻和长者拜。其它的拜节活动往往是三五成群,男女分别进行(在维吾尔民间礼俗中,一般是不允许男女混杂的)。

拜节之后,才是同辈的亲朋好友之间的拜节。大家除了互相道贺,彼此问候之外,还共餐,吹拉弹唱,一起娱乐。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节日。在伊斯兰教历10 月1日,又称拉玛丹节,中国新疆地区称肉孜节(Roza,波斯语,意为斋戒)。按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戒月。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应全月封斋,即每日从拂晓前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等。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则再封一日,共为30日,第二日为开斋节,庆祝一个月的斋功圆满完成。是日,穆斯林前往清真寺参加会礼,听伊玛目宣讲教义。

教法还规定在节日进行下列七件事是可嘉行为:①拂晓即吃食物,以示开斋;②刷牙;③沐浴;④点香;⑤穿洁美服装;⑥会礼前交“菲土尔·赛德盖”(开斋施舍);⑦低声诵念赞主词。

诺鲁孜节是悠久的维吾尔族节日,诺鲁孜节是维吾尔族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出来的系统的迎新年节日,是为进入春耕生产,绿化、美化、净化环境做准备的节日,是艺术的节日、体育的节日。诺鲁孜节是一个十分古老的传统节日。在新疆,凡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都过这个节。“诺鲁孜”一词来自古伊朗语,意为“春雨日”。相当于伊朗古太阳历的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也即公历3月22日。达一天相当于汉族的春分,故而“诺鲁孜”节也叫迎春节。维吾尔族在信奉伊斯兰教以前,崇拜天神、日神、月神、星神、水神、地神、火神(灶神)、祖先神等。在他们看来,星神是掌握人类命运祸福的主神,其中白羊且是造福人类的主神之一,而双鱼星则是人畜的病源。所以穆斯林们正好在双鱼星降落,白羊星升起时,举行诺鲁孜节,并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新年节。古尔邦节和肉孜节是伊斯兰宗教节日,在维吾尔族历史中只有一千多年的历时。而诺鲁孜节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也是新疆电视台举办晚会的三个节日(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之一。也是全疆唯一一个各个乡镇政府及农村及学校举行集体活动庆祝的节日。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于2009年将诺鲁孜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诺鲁孜是传承下来的庆祝活动,将其视为新的一年的开始。诺鲁孜节,作为文化遗产和悠久传统和睦的象征,对加强各国人民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及睦邻友好理想基础上的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2010年联合国大会第A/RES/64/253号决议后正式成为国际性节日。

参考文献:

[1]从熟语看维吾尔族的好客习俗文化---王德坏《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02期

[2]维吾尔族节日习俗一瞥---瓦哈甫·吐尔逊《中国民族》, 2010年07期

[3]浅谈维吾尔族居民民俗禁忌和礼仪---阿里木江·马克苏提,肉孜阿洪·;帕尔哈提《全国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 》2010年

[4]论维吾尔族婚礼中的传统习俗---艾克拜尔·卡德尔《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月第31卷第1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节日风俗习惯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手艺人
法国人的风俗习惯
少数民族作文教学改进优化措施探析
探索满族中的风俗习惯之——猎鹰文化
传统文化是报纸的营养
影响英语词汇发展的重要因素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
他富起来之后……:记维吾尔族“老关工”克力木·依莫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