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

2017-07-17 10:36王晓丽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土地确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

摘要:农村土地确权是保护农民群众土地权益不受损失,加快土地流转,高效利用土地,加快发展农业,保证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性措施。古交市积极开展土地确权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要圆满完成土地确权工作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本文就土地确权的重要意义,确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做好土地确权工作做了探讨,希望这些探讨能对后续的土地确权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土地;土地确权;土地承包经营权

王晓丽. 如何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11):6+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指的是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阐明了土地归集体所有,承包经营权归农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是对土地二轮承包政策落实十多年后的再次完善。2013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而后,各省市自治区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古交市2014年试点三个村,2015年出台土地确权实施方案,并全面展开土地确权工作。

一、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重要意义

土地确权工作是保障土地所有者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是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土地规范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征地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有效措施。如果土地权利得到了明确,农民就合法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可以激活农村集体经济,极大的激发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保障了粮食的安全,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二、农村土地确权过程中的难题

古交市是一个县级市,国土二调耕地面积28万亩,涉及农户16269户,地块113770块。土地确权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利益攸关千家万户,调查过程要求解决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周边界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健全、查询不方便等问题。由于部分村组二轮承包程序执行不规范,造成许多地块权属一直争议不断,使得这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系列的难题。

1、基层干部不重视,群众对确权工作不积极

确权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需要乡村两级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土地确权的政策和中央文件精神并将其毫无保留的贯彻执行到位。由于各种原因,村组没有专职人员接受学习培训,村干部对政策学习不多,理解不透彻,导致解决问题时随意性较大或者存在畏难情绪,担心土地确权工作引发集体矛盾,存在“等”、“推”、“靠”思想。

群众对土地确权工作认识不足,习惯性的认为土地确权工作是政府的事,或者因为村集体的其他矛盾纠纷对本次土地确权工作有抵触情绪。

2、二轮延包资料不健全、确权依据缺失

按照太原市工作方案要求,土地确权依据为二轮延包的档案、承包台帐、承包合同及经营权证书。问题一:少部分地势偏僻的小自然村,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后、早已搬迁离村,没有进行二轮延包,一轮承包虽然搞的扎实、公平,但年代久遠,没有档案,确权找不到依据。问题二:二轮承包工作程序不到位,承包台帐、承包登记簿、承包合同不健全或登记表述不明确,村民对二轮延包不认可,无法确权。问题三:部分村组因为退耕还林,企业占地,四荒拍卖等在二轮延包后重新搞承包。

3、土地流转不规范,确权凸显纠纷

二轮延包后土地多轮流转,公益设施建设占用农田,企业“以租代征”占用承包地,农户之间互换地没有及时完善相关手续,造成农户承包证书上的地块及面积与实际不一致,引发纠纷。个性问题:基层干部为搞好平衡,集体土地被征用后,补偿款平均分配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落实到被征土地的承包户,造成被征土地承包户无地可确权。共性问题:二轮延包档案不健全,退耕还林后引发的权属纠纷。

4、界限不明,确权指界难题

造成指界难的原因有:一、较为偏远的承包地成片撂荒为多年生灌木林,作业人员无法进入。二、大规模的土地整理项目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无法按照原合同地块登记确权。三、合同记载不详、村界不明,出现一块地被相邻村不同农户同时登记的情况。

三、化解难题,搞好土地确权工作

1、做好宣传动员,层层落实责任

土地确权工作,乡村两级是实施主体,通过宣传动员会组织培训班等让乡村两级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学习、掌握国家政策和中央精神,从中找到矛盾解决的思路,找出问题解决的政策依据,克服畏难情绪。通过媒体、宣传栏、标语等群众易于接受的宣传媒介,使得土地确权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切实提高干部的工作主动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为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营造积极的氛围。

各级党委政府将土地确权工作作为重点安排部署,层层落实责任,“一把手”总牵头、总负责切实保障各环节工作的顺利进行。

2、依法依规,做好矛盾调处工作

农村承包地确权工作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需要有明确的政策指引和健全的制度保障。山西省在中央的统一部署指导下,结合实际,构建了涉及确权工作方方面面的政策体系。对于有据可依的共性问题,依据省确权办出台的政策性规定来解决,对于无据可依的特殊性问题按照“一村一策”或“一事一议”等群众接受的办法,妥善化解[1]。例如,二轮延包时外出打工农户口头放弃承包地,现由于国家免交农业税并出台了各项农业补贴措施,好多放弃承包地的农户因为户口仍在本村,要求确权,按照政策规定如原承包地未发包给他人且其他村民无异议,可履行相关手续给予确权。

3、依靠农民,化解确权难题

土地确权工作从根本上讲是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要做到让农民满意,就要让农民参与进来,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重大事项交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决定,尽量大的发挥农民的聪明才智,帮助群众把握好政策法律的底线,充分发动群众,时刻将农民的需要、农民的参与,农民的满意作为开展工作的准绳。例如:端端圪垛村因为大面积造地改变承包地原貌,经村民集体商议决定“确权确股不确地”。

4、把控质量,健全工作督查机制

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包含七个环节,分别为前期准备、入户调查、公示审核,完善合同,登记颁证,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档案管理制度。除前期准备工作外其他环节都是技术性操作,需要政府采购有资质的测绘公司完成。

为了土地确权工作能高质量通过上级验收,能高满意度得到群众认可,确权过程中必须严格督导检查每个环节是否按章操作。建立健全有效工作督导机制,定期检查做好通报。重点督查前期清查摸底中矛盾的排查情况,严防旧一轮的土地矛盾带到新一轮的土地确权中来。抽检公示审核阶段群众签字情况,走访群众核实公示时间公示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真正做到群众认可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保进度的同时更要保质量。同时聘请监理公司加入督导组,解决专业技术不熟悉,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四、结语

从短期来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会引发少量的土地权属纠纷,由于历史遗留等问题在土地确权工作中,会出现争议地块;但从长远来看,土地确权工作是对农村土地产权的明晰化,通过确权过程和确权结果的权证发放,使历史遗留的土地纠纷问题被集中顺利解决,有利于农村土地产权的长期稳定和后续土地纠纷数量的降低。

参考文献

[1] 李秀川. 山西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技术模式与推进措施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土地确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
新形势下农村土地确权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
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与实现路径
论农村土地确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政放权背景下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问题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土地信托实践与制度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现状及法律规制探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现状及法律规制探究
论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的继承流转性
土地确权背景下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研究
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登记法律制度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