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探究,和学生“共读一本书”

2017-07-17 16:18卓燕兰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鲁智深海明威整本书

卓燕兰

整本书比单篇文章信息量更大,文本结构更为复杂,思想内涵也更为丰富,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对于他们来说,阅读整本书能扩大他们的阅读面、增加他们的阅读量,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展开课外阅读类专题探究活动,和学生共同阅读整本书,通过推荐自读、引导质疑、交流互动等环节促进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一、推荐文献,丰富认知

学者温红博、辛涛在研究学生阅读素养的过程中提出,阅读教学不仅仅只是让学生明白一段话的内容,让他们能够准确地解答考卷上的试题,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获取不同类型的信息,满足自己不同的阅读要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喜好推荐一些有意义的读物,并让他们受到启发,尝试自主选择文献。

在教授了《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课文之后,很多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学生推荐相关文献,指导他们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对于一些古文基础较好且对阅读历史典籍有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阅读以《史记》为代表的“二十四史”,阅读《资政通鉴》等经典历史典籍,在阅读的同时搞清楚纪传体史书、编年体史书等史书类别的特点。对于古文功力较差但是也想了解历史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他们阅读《上下五千年》等简单易懂的历史书籍。以《上下五千年》为例子,它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概述了重大历史事件,介绍了重要历史人物,是较好的历史知识普及读物。除了指导学生阅读历史类书籍以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将眼光放开,从《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文本中找到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并以此为突破口,阅读课外书籍。例如有学生在阅读《鸿门宴》后对古人的军事策略颇感兴趣,教师可以指导他们阅读《孙子兵法》等课外读物。

教师可以将自己推荐书目文献的理由讲述给学生听,并让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文献,尝试自主选择。在此过程中,师生关系更为密切,教师可以在和学生交流阅读书目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起到更好的引导效果。

二、引导质疑,读出精华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产生不少疑问,教师要尝试抓住这些學生资源,引导学生读出文章的精华。如果学生由于阅读能力的问题,没有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则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质疑,借助提问抛砖引玉,将学生带入深度阅读之中。

在阅读《老人与海》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阅读海明威的其他作品,并尝试在阅读后提出疑问。学生阅读了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作品,并了解了海明威的生平,他们发现海明威的作品有着鲜明的风格特点。有学生提出疑问:“海明威提出了冰山原则,那么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是否能看出他是如何运用该原则进行小说创作呢?教师指导学生综合分析海明威的小说作品,分析其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在分析后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所谓冰山原则指的是要留下足够的空间让读者思考并揣摩。在他的小说中也能看到这一点.例如我在阅读《永别了,武器》的时候,发现在结局处亨利见到了妻子的遗体后没有讲一句话,这并非他对妻子没有感情,因为亨利是不顾护士阻拦,坚持要见妻子的,所以这里实际上是一种留白的处理,人物的情感隐藏了起来,让读者深思。在质疑和分析中,学生读出了文本的精华,提高了认知。

学者张媛在研究师生共读整本书的流程和策略时提出,自读是学生阅读活动的起点,教师要设置共读时段,和学生一起阅读,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关注学生的阅读喜好,带领学生掌握更多阅读要领。

三、深度交流,碰撞思维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不同的学生在阅读书籍章节时得出的感悟也有所不同。能力强的学生感悟更深,而能力弱的学生可能只是浮光掠影地阅读。为了促使学生得到更多收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深度交流讨论,在思维碰撞中相互启发,读出文本精髓。

在阅读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之后,教师组织师生开展共读《水浒传》的活动,要求学生在阅读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浒人物,探索他们的经历,思考他们的·性格特点,探究他们的命运归宿。这个活动得到了学生的响应,他们积极展开了阅读,在此过程中教师以“林冲”形象为例子进行分析,给学生一定启发,鼓励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说出新意。例如有两名学生都以鲁智深作为自己的分析对象,一名学生认为鲁智深具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性格,但同时也认为他的性格中也有粗鲁的一面。而另一名学生则表示不同意,认为鲁智深的粗鲁只是其性子急躁的表现,并不说明他粗枝大叶,相反,鲁智深十分注意细节,例如他将银子给金老父女,并安排他们离店,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在深度交流之后,学生对于林冲、鲁智深等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梳理提出的问题,解答学生的困惑,这样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咀嚼文本深意,在轻松的氛围中分享阅读成果,共同进步。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此时他们思想趋于成熟,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在师生“共读一本书”的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如何选择书目,探讨阅读中产生的疑问,在感受、分析、判断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增加课外阅读量。

猜你喜欢
鲁智深海明威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变身鲁智深
与鲁智深的“密会”
海明威的写作怪癖
鲁智深打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