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多元艺术导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2017-07-17 12:04成红梅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前导充分发挥能量

成红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走向成功的一半。”对于课堂活动而言,导入犹如“文题”“人眼”“凤头”,能够充分发挥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正能量作用。好的导入语像磁石,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维迅速聚拢起来好的导入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那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导入呢?

一、善于以故事激趣,充分发挥课前导入的正能量作用

教师善于以精辟入里、幽默风趣的小故事,来说事喻理,或者引出某种观点,能够在情趣传递中充分发挥“情绪智力”作用,进而达成“用智慧赢得起点”的导入效果。以《乐羊之妻》教学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首先讲述了来源于媒体报道的一件社会生活故事——某“凤凰男”自小生活在一个非常清贫的家庭里,他勤奋好学、努力上进,终于考上了一所令人满意的大学。在毕业后工作没几年,他又被破格提拔为部门主管。可是不到两年的时间,因为受贿贪污而被捕入狱。狱中他深切悔过:“如果我只是娶一个普通的妻子,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高墙囚禁的境地。可恨她非常地虚荣和贪婪,疯狂地逼着我整天去贪污、受贿和索贿……男人啊,真的是‘家有贤妻,丈夫不遭横事啊!”学生们唏嘘不已。“有这样一个好女人,美德和事迹可谓百世流芳,一直为人们所称颂。她——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乐羊之妻!”

二、善于以科技手段渲染,充分发挥课前导入的正能量作用

情境生成心境.心境决定学情。时至今日,多媒体教学模式已成为校园课程活动中的常态形式。其工作原理就在于——以其声情并茂、音像和谐、储备海量和动静自如等优势功能,有效地刺激视听感官,进而作用于人的内在心理,从而为课程教学提供先进独特且无可比拟的活力支撑。把科技信息应用于课堂导入环节,有利于实现“渲染、传递、畅通”的导学目标和良好效果。以《七律·长征》《长征组歌》(两首)教学为例。笔者首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了红军长征途中“四渡赤水河”“桥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影视精彩片段和《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等历史经典歌曲,再现了红军将士不惧艰险、前仆后继、坚毅乐观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那刀光剑影的激战场面、激越昂扬的雄伟旋律等,为学生们提供了一场触目惊心的“视听盛宴”。在如此心境下赏析文本,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善于以问题引领,充分发挥课前导入的正能量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教师认真设计并善于提出问题,是诱发学趣、激活思维和开发智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课堂导入中的常用方法。从根本目的和作用来看,设疑问难并非让学生立即回答或能于作答,却是设法造成学习思维的悬念,让其处于短暂性困顿状态,以此激发他们急于求知和深入探讨的内在心理,从而在水到渠成中进入课堂教学的真正状态。以《敬畏生命》教学为例。课堂导入环节笔者提问:许多人都熟悉“蚂蚁在火海中抱团求生”的故事,这充分表明蚂蚁一族的什么精神呢?学生们回答是“精诚合作、自我牺牲”。接着问:“还有那些生命比蚂蚁求生现象更让人敬畏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无法作答。“你们可曾想过?与动物类相比,许多植物生命看似微不足道,它却蕴藏着另类的伟大壮举,同样令人类震撼无比!”“今天,我们共同领略张晓风笔下植物纤维的伟大生命现象……”

四、善于以活动体验,充分发挥课前导入的正能量作用

学生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唯一主体。对于初中语文课而言,无论课前导入还是课堂教学环节,只有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或者学生群体真正地“动”起来,才能为他们留下深刻而又持久的痕迹,切实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基本特点,在和谐教学中不断增强学生的活动体验,逐步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否则,绝对算不上“成功”与“高效”!以游戏类活动教学为例在《两小儿辩日》导入环节.笔者让每排靠左的学生在纸上写出一个大而规范的“6”这个数字,然后让同桌两人四手对拉着看,“这个究竟是数字6还是数字9呢?”同学们莫衷一是。“我们可用哪一句古诗来表述这个游戏道理或者给予我们的启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两个小孩,正在为‘太阳中午离我们近还是早晨离我们近这一现象争执不下,大家快来裁判吧……”由此进入了课堂主体教学。

课堂导入方式是丰富多元的,另外还有揭题释题、形象直观、温故知新、歌曲漫画等导入法。我们只要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勇于创新、认真反思,就定能从中赢得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前导充分发挥能量
正能量
小学数学课前导入改进措施分析
基于“三思而行”的数学章前导学课设计——以《数的开方》(导学课)为例
指纹画
浅谈新常态下如何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作用
浅析如何能够充分发挥油田企业办公室的重要作用
NB—IoT系统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设计
如何充分发挥幼儿音乐游戏的作用
正能量描绘词
正能量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