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前导入改进措施分析

2020-07-31 16:44张承义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前导物体环节

张承义

摘 要:课前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课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课前导入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问题出发,提出了三条改进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前导入

万事开头难,一堂课如何起步,决定着这堂课的整体质量,小学数学教学课的开头或起步,就是课前导入。课前导入得好,学生对这堂课就会有一个美好的初始印象,这堂课的教学质量就有了前提保障。小学生年龄偏低,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尤其是刚刚才经历了课间的玩耍之后,他们的注意焦点还在课间活动、话题中,课堂伊始,他们很难全身心投入学习,

这时,就需要课前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而高效地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尽快融入课堂教学中来,课前导入的一个重要作用就在于此。此外,课前导入还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促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课前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课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课前导入还存在诸多问题。

其一,方式单一。教无常法,课堂导入的方法实际上是非常多的,诸如情境导入法、故事激趣法、悬念引导法、旧知联系法等,不一而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取的面很广,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求选取适合本堂课的课前导入方法,然而,由于不少教师对课前导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视其为可有可无的环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一如既往地采用最普遍也最方便的旧知联系法,教师自身倒是方便快捷了,但学生的学习体验就太差了,他们往往对新课提不起兴趣,逐渐地对本就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其二,花样过多。有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课前导入的重要性,然而在设计课前导入时,往往过于注重形式的新颖、课堂活跃度等,将课前导入设计得天花乱坠、眼花缭乱,看起来孩子们参与度很高、兴趣十足、活跃度非常高,然而这样的课前导入无疑与菜市场买菜高峰期差不多,太过嘈杂了。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学到什么呢?能够有怎样的学习体验呢?显然,他们的学习精力将会在课前导入阶段就花费过多,从而导致后面的正式学习没有精气神了。这样的课前导入,教师花费了非常大的精力进行设计,然而却不能取得好的效果,真有点费力不讨好的感觉,正所谓过犹不及。

其三,无针对性。有些教师在设计课前导入时,注重到了方式的变换,也意识到了过犹不及的不可取,并且能够在不同的教学实际中采用不一样的方法,然而,其选取方法却缺乏针对性,往往是随随便便选取了某一种方法,却并没有充分考虑这样的方法是否适合当堂课的实际。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兴趣不能被充分激发,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不能以最佳状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下来,学习效果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了。

课前导入对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但在教学实际中存在诸多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以改进课前导入方式,改善教学效果呢?作为每堂课的开头,课前导入一般控制在8分钟左右,教师在设计课前导入时,要兼顾多方面要素,结合实际课程内容,将其设计得简洁直观、具有针对性、富有趣味性,切忌方式单一、千篇一律,也不要矫枉过正、花拳绣腿,还要避免无的放矢、乱来一通。

第一,明目的,细环节。凡事行之必有目的,课前导入也是有目的的,教师首先要明确目的,并以目的为中心对课前导入做有效的调整,使其必定能有效助力后面的正式授课教学环节。例如开展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要让学生观察的物体摆出来,直接让学生观察,这样能够让学生直观认识物体,但也存在不足之处,那就是孩子们在不明白观察目的的情况下,是无从下手对物体进行观察的,这可以通过教师不断提问引导的方式加以解决,但这样又会出现新的问题,那就是教师的过多提问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其观察活动不能专注进行,这就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如果在组织学生直观观察物体之前,教师设计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进行导入,那么教学效果会大为改观。而这个课前导入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观察物体的目的和方法,教师在设计时要明确这一设计目的,然后再将课前导入各环节的细节进行细化,那么一个优秀的课前导入便能呈现出来了。

第二,找借鉴,吸经验。君子性非异矣,善假于物也,教师在设计课前导入环节时,可以多搜集相关案例,如在网上搜索相关课例短视频,积极参与公开课、培训课,对其进行仔细研究,借鉴其可取之处,吸收他人宝贵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案,进而设计出简洁直观、具有针对性、富有趣味性课前导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要不断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吸取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悟出来的经验,进而不断改进提升。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相信通过不断找差距、抓落实,吸取经验教训,必能在以后进行课前导入设计时做到游刃有余。

第三,虑学生,思周详。课前导入不乏优质的案例,但并不是它好就能运用于自身,因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正如金庸笔下的李文秀最终并没有选择返回中原。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课中的课前导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考虑所教学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对于低龄段学生,他们控制注意力的能力比较差,而且活泼好动,适宜设计动作性活动课前导入方式;对于高龄段的学生,他们的专注力和语言理解能力相對较强,适宜添加影音素材完成课前导入,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情绪得到舒缓,使其能够静下心来积极投入后面的教学活动中。如在开展小学一年级上册的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教学活动时,对于课前导入环节的设计,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木棒来摆数计算,并以10以内的加法的计算作为先导训练,当学生熟练操作后,再组织开展20以内的计算,循序渐进,难度逐渐提升,训练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促发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实践,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仅仅让学生简单地动手,更要鼓励学生自主去发现算理、探索规律,强化小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

总之,在进行课前导入设计时,要明确设计目的,以目的为中心,细化具体内容;要充分借鉴优质案例经验,总结反思,吸取教训;要思虑周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猜你喜欢
前导物体环节
基于“三思而行”的数学章前导学课设计——以《数的开方》(导学课)为例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NB—IoT系统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设计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力”常考易错点扫描
悬浮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