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瓶梅》中的婚嫁礼俗

2017-07-18 11:59耿婷婷青岛大学文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名作欣赏 2017年20期
关键词:礼俗婚嫁婚俗

⊙耿婷婷[青岛大学文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71]

浅析《金瓶梅》中的婚嫁礼俗

⊙耿婷婷[青岛大学文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71]

《金瓶梅》作为第一部以家庭、社会为背景的世情小说,描写了广阔的生活场景,婚嫁礼俗便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对《金瓶梅》中婚嫁场面的分析,还原当时山东民间婚嫁的礼俗场景,展现时代社会风貌的一隅。

《金瓶梅》 婚嫁礼俗 社会风貌

《礼记·昏义》开篇即提:“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婚礼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其意义不可比拟,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古代婚俗之“六礼”是婚俗必须要遵守的礼制,每一项都有严格的规定,“昏礼至后世渐简”,虽未脱离“六礼”的模式,但程序和内容发生了很多新变。

《金瓶梅》中写到婚嫁的地方约有三十余处,描写和再现了大量的婚嫁礼俗场景,铺开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社会风俗画卷。

一、议婚之礼

议婚是婚礼的最初阶段,须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可缔结婚姻。

(一)媒妁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古代缔结婚姻的重要前提,《诗经·豳风·伐柯》中:“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说明西周时代对媒人的重视,它是古时婚姻的中介者,是被社会承认、合乎礼法婚姻的前提。

《金瓶梅》塑造了媒人群像,如官媒陶妈妈,私媒王婆、薛嫂儿、冯妈妈等。这些媒婆活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延续古时的惯例,凡婚约必有媒妁;二是受金钱利益的驱使,一桩婚姻哪怕不是正当途径的婚姻她们也能从中得到不少好处。

《金瓶梅》中的婚礼,多为市民婚嫁,很多虽是寡妇再嫁,但也都遵循用媒之礼。如李瓶儿招赘蒋竹山以冯妈妈为媒证,李衙内爱慕孟玉楼唤官媒陶妈妈往西门家说娶之事,庞春梅给陈经济说亲使薛嫂儿前去穿线搭桥。

(二)相看 双方同意亲事后,家长会同媒妁,约定日期和地点,进行会面。这就是“相看”,即相亲。

若新人中意,男方以金钗插于女方冠髻中,谓之“插定”。西门庆在“相看”之后,立刻下了聘礼,叫玳安送上锦帕二方、宝钗一对、金戒指六个等作为“插定”之礼,又定下了迎娶的日子。这一过程虽然简单,实际上包含了“六礼”中的“问名”“纳吉”“请期”之礼。

二、订婚之礼

订婚是婚礼的第二阶段。双方想要缔结婚姻,男方须下聘礼,表示已选择女子作为婚配的对象。而女方也要准备嫁妆,并送至男方家,布置新房。

(一)下聘礼 下聘礼相当于“六礼”之纳征礼,《礼记·昏义》载:“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聘礼在《仪礼·士昏礼》中都有严格的规定,且带有象征意义。至后世,婚礼愈加奢华,聘礼的内容和数量则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西门庆与孟玉楼订婚,“衣服头面,四季袍儿,羹果茶饼,布绢绸绵,约有二十担。”陈经济与葛翠屏订婚,“十六盘羹果茶饼,两盘头面,二盘珠翠,四抬酒,两牵羊,一顶鬃髻,全副金银头面簪环之类。两件罗段袍儿,四季衣服。其余绵花布绢,二十两礼银,不必细说。”西门庆家属于官商人家,有金钱有地位,所送聘礼自然多且贵重。《金瓶梅》中,基本上在相看插定之后就行聘,同时定下迎亲日期,请期与纳征合二为一,传统六礼的繁杂程序已被极大地简化。

(二)铺床 迎亲前,男女双方就要开始为婚礼做准备,女方备嫁,男方备娶。在各种准备中,“铺床”是重要礼俗之一,指在婚礼前,女家把嫁妆送到男方家,男方家将新房铺设布置妥当。男女双方准备的物件不同,根据《司马氏书仪》记载:“床榻、荐席、椅桌之类,婿家当具之;毡褥、帐幔、衾绚之类,女家当具之。”

《金瓶梅》中提到了“铺床”这一婚俗,“薛嫂道:‘我那日在一个人家铺床,整乱了一日。心内要来,急得我要不的。’”虽然没有具体描写“铺床”过程,但这一出现于北宋年间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此前还有“过嫁妆”的习俗。李衙内到孟玉楼家搬运嫁妆:“十五日,县中拨了许多快手闲汉来,搬拾孟玉楼床帐嫁妆箱笼……且说孟大姨送亲到县衙内,铺陈床帐停当,留坐酒席来家。”嫁妆的多少,由女子家境而定。《金瓶梅》中,孟玉楼和李瓶儿的嫁妆都很多,潘金莲相对较少。

铺床的时间比较灵活,李瓶儿嫁西门庆,铺床时间在嫁前四五天;潘金莲嫁西门庆,是在婚前一天;孟玉楼嫁李衙内,则是在出嫁当日。

三、成婚之礼

迎亲是“六礼”之最后一礼,是指在约定日期,新婿亲往或男方指派迎亲者到女家迎接新娘。

古人认为,男女成婚是阴阳结合,而黄昏时分是大自然阴阳相合的最佳时刻,此时迎娶最是顺应天道。《金瓶梅》中西门庆娶李瓶儿:“择了八月二十日,一顶大轿,一匹段子红,四对灯笼,派定砒安、平安、画童、来兴四个跟轿,约后晌时分方娶妇人过门。”“后晌”指的就是下午或晚上。

《金瓶梅》中的婚礼大致遵循“六礼”之制,还展现了一些民间礼俗,如添妆含饭、抱宝瓶等。

(一)添妆含饭 “添妆”也作“填妆”,是指亲朋好友向新娘赠送财礼。“含饭”是指新人下轿后,在入门之初要吃夫家送上的饭。《金瓶梅》中陈经济娶葛翠屏进门:“头盖大红销金盖袱,添妆含饭,抱着宝瓶进入大门。”收下夫家人赠送的财物礼品,吃了夫家的饭食,即表示女子正式成为夫家之人。

(二)抱宝瓶 宝瓶是女方陪嫁中的一样重要物品。宝瓶作为中国婚礼中的礼器,象征繁殖;“瓶”与“平”同音,也包含了“平安”之意;瓶内放置五宝、五谷、五药、五香等二十种物品,寓意太平永享、五谷丰登。李瓶儿嫁西门庆,孟玉楼嫁李衙内,葛翠屏嫁陈经济时都怀抱宝瓶。

(三)坐帐撒帐 坐帐撒帐亦称坐床撒帐,旧时的婚俗。新人进入洞房后,新郎新娘相向坐于床上,妇女向床帐内撒金钱、果品等,祝愿新人富贵吉祥,多子多福。陈经济和葛翠屏归入洞房后,“春梅安他两口儿坐帐,然后出来。阴阳生撒帐毕,打发喜钱出门,鼓手都散了。”

四、婚后之礼

成婚后,整个婚礼的仪式并没有结束,还要经过一系列婚后之礼。《金瓶梅》中对婚后之礼也有一定的展现。

(一)谢亲 谢亲是指新人成亲后,女婿前往女家致谢。“经济与这葛翠屏小姐坐了回帐,骑马打灯笼,往岳丈家谢亲,吃得大醉而归。”谢亲的习俗,各地大同小异,只是时间上略有差异。

(二)完饭 女子出嫁的第二天,有娘家送饭至婆家的婚俗。第九十一回:“杨姑娘已死,孟大妗子、二妗子、孟大姨都送茶到县中。”而陈经济和葛翠屏成亲,也提到了“完饭”的习俗。

(三)递茶 递茶是指婚后新娘拜见公婆及其家人并向他们敬茶的礼仪。李瓶儿嫁给西门庆后拜见吴月娘等人:“迎春抱着银汤瓶,绣春拿着茶盒,走来上房,与月娘众人递茶。”敬茶表示以后会尊敬长辈,被敬者饮用后即承认新人成为家庭的一员,自此共同生活,互敬互爱。

(四)递见面鞋脚 与“递茶”相似,这也是第二天新妇过门后的一种礼俗,指新妇第一次拜见公婆及家中姐妹,奉上自己亲绣的鞋子作为见面礼。在婚俗中,鞋是一种重要的吉祥物,“鞋”“谐”同音,表达家庭和谐、夫妻相谐的美好祝愿。

(五)会亲 会亲是指新人结婚后,男女双方姻亲相聚会面。“二十日,西门庆娶李瓶儿后,一连三日会亲吃酒。”“春梅在府厅后堂张筵挂彩,鼓乐笙歌,请亲眷吃会亲酒。”两处均写到了“会亲”的习俗。会亲一般置酒会见,无固定时间,安排比较灵活。

(六)做三日 《金瓶梅》比较重视新妇成亲后的“三日”。第十九回:“一般三日摆大酒席,请堂客会亲吃酒。”第九十一回:“衙内这边下回书,请众亲戚女眷做三……吴月娘那日亦满头珠翠……做三日赴席,在后厅吃酒。”在某些地方婚俗中,还有“三日无大小”“三日不宿”“三日回门”“三朝礼”等诸多习俗。

① 贾德永译注:《礼记·孝经》,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版,第256页。

② 〔汉〕戴圣编:《礼记·孝经》,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256页。

③ 杨天宇:《中国制度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56页。

④ 王秀梅译注:《诗经》,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33页。

⑤⑥⑦⑨⑩⑪⑫⑬⑭⑮⑯⑰⑱⑲⑳ 刘心武评点:《金瓶梅》,漓江出版社2012年版,第55页,第55页,第1034页,第977页,第168页,第1041页,第1041页,第1041页,第978页,第1042页,第175页,第51页,第1042页,第168页,第978页。

⑧ 李汉举:《〈金瓶梅〉与兰陵文化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06页。

[1]刘心武(评点).金瓶梅[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

[2]李汉举.《金瓶梅》与兰陵文化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

[3]汪玢玲.中国婚姻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4]辛银美.《金瓶梅》中婚嫁礼俗的考查[D].青岛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5]王平.明清小说婚俗描写的特征及功能——以《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红楼梦》为中心[J].东岳论丛,2007(3).

[6]艾杨柳.金瓶梅婚恋文化透视[J].安徽文学,2012(5).

作 者:耿婷婷,青岛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编 辑:李珂 E-mail:mzxslk@163.com

猜你喜欢
礼俗婚嫁婚俗
文化中的乐种研究
——评陈辉《浙东锣鼓:礼俗仪式的音声表达》
18對新人珠海體驗“水上婚嫁”等
让新“婚”尚为爱减负
珠海“水上婚嫁”集體婚禮
Contents and Abstracts
“握手”曾是丧葬礼俗
少数民族婚俗旅游价值分析及开发研究
罗源畲族婚俗研究
臻选美钻经典再现,永恒承诺温柔四月Forevermark?永恒印记璀璨呈献2013春夏婚嫁钻饰系列
影像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