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拳击重点运动员膳食营养现状及个性化干预措施①

2017-07-18 11:34雷富荣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8期
关键词:热能营养素摄入量

雷富荣

(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科研处 福建福州 350007)

福建省拳击重点运动员膳食营养现状及个性化干预措施①

雷富荣

(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科研处 福建福州 35000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食物称重法对福建省拳击队重点运动员膳食营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存在运动员营养知识匮乏,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平衡,三餐热能分配不合理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控体重方面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适合运动员特性的个性化膳食营养干预对策。笔者通过调查和分析福建拳击重点运动员的膳食营养状况,了解运动员膳食摄入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拳击项目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和建议,对改善运动员的体能和提高运动成绩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拳击 运动员 膳食营养 体重

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要提高竞技水平和运动成绩除了需要科学、刻苦训练外,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基础。科学合理的营养是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和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的物质基础。拳击是一项按体重级别参加比赛的项目,体重和体能是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减控体重问题是困扰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难题,而膳食营养安排则是减控体重的关键[9]。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福建省拳击队重点运动员10名,其中健将1人,一级6人,二级3人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法

为选题、设计调查问卷、撰写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法

发放营养知识调查问卷,了解调查对象的营养认知状况。共发放10份调查问卷,回收10份,回收率为 100%,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为100%。

1.2.3 膳食调查

采用五日称重法对运动员连续5 d的摄入食物进行称重,参照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编制的《食物成分表》旧[2]计算每人每日饮食中的热能和营养素摄人量,依据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运动营养学》标准进行比较评价[1]。

1.2.4 血生化指标测定

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球蛋白、铁蛋白、血红蛋白、血清钙(Ca)、铁(Fe)、锌(Zn)、铜(Cu)。仪器:SYSMEX2100XE全自动血液分析仪、Olympus Au2700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西门子centaur X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2 结果与分析

2.1 营养知识认知状况

营养知识调查结果:运动员的营养知识比较匮乏,对攫取营养知识的态度不够积极,70%运动员知之甚少,30%甚至不知,20%运动员对了解营养学知识抱无所谓态度。但大多数运动员(70%)乐于接受营养师对饮食进行指导。

表1 运动员摄入食物构成表[(n=10),(±s)]

表1 运动员摄入食物构成表[(n=10),(±s)]

备注:表中的食物量均为运动员每人每天每公斤体重推荐量和摄入的量,“*”表示P<0.05。

摄入量食物米面薯(g) 肉类(g) 蛋(g) 水产品(g) 奶及制品(mL) 豆及制品(g) 蔬菜(g) 水果(g) 油(g) 合计(g)推荐量 10.5 3.0 0.9 3.0 7.5 0.9 7.5 7.5 0.9 41.7摄入量 11.92±4.5 3.41±2.75 1.55±1.03 1.61±1.47(3.71±3.46)* 2.12±1.86 (3.66±1.89)*(3.65±2.65)*0.4±0.19 32.02±12.67

表2 运动员人均每日营养素摄入量表(n=10)

表3福建省优秀拳击运动员三餐能量摄入比例及推荐量表

2.2 膳食调查结果

2.2.1 膳食中食物构成

运动员食物摄人量与《运动营养学》推荐量比较结果(见表1)。运动员的膳食结构不合理,水产品摄入量偏少,奶及奶制品、蔬菜、水果的摄人量却严重不足。个体间差异显著。控体重可能是重要影响因素。

2.2.2 运动员人均每日营养素摄入情况

运动员人均每日营养素摄入量与运动员推荐量相比较(见表2)。结果:运动员人均每日摄入的营养素中铁、硒和核黄素充裕,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锌不足,钙、视黄醇、硫胺素和抗坏血酸严重不足。控体重可能是重要影响因素。

2.2.3 运动员一日三餐能量分配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运动员早餐、中餐、晚餐和加餐人均热能分配为11.7%、30.0%、24.1%和34.2%,与运动员推荐比例早餐(20%~30%)、中餐(35%~40%)、晚餐(20%~30%)和加餐(0%~10%)比较表明,运动员三餐热能分配比例失衡,早餐热能摄入不足而加餐比重过大,个体间差异显著,急需调整。控体重可能是重要影响因素。

2.3 血清生化检查结果

运动员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总蛋白、铁蛋白和血红蛋白等各项指标值均在正常范围。

3 结语

膳食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拳击队10重点运动员膳食营养状况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为:运动员营养知识缺乏;三餐热能分配不平衡,膳食结构不合理;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低;水产品、奶及奶制品、蔬菜、水果摄人量不足;人均每日钙、视黄醇、硫胺素和抗坏血酸等营养素摄入量严重不足。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善。

4 讨论和建议

(1)理论知识是行动的基础,受调查运动员总体的营养知识比较匮乏,对攫取营养知识的态度不够积极。

建议:开设基础营养知识课,加强有关营养知识宣教,让运动员较全面地了解营养学知识,相信营养对改善身体素质、调动身体潜能、促进身体恢复、提高运动能力等有重要的作用,行动上能主动配合干预措施的实施。

(2)各种营养素对人体有不同的生理功能。膳食营养是运动员摄取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主要途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摄入不足、或是不平衡,都将影响运动员机体生理功能,日常表现为萎靡、疲乏、反应迟钝、理论课学习效率低、运动训练效果不佳、运动能力下降、运动成绩下降等。

建议:为运动员提供热能及各种营养素供给充裕、供能比例适当(碳水化合物60%~65%、蛋白质20%~25%、脂肪30%~35%)、热能分配合理(早餐、午餐、晚餐分别为30%、40%、30%,必要时加餐也不宜超过10%)[1]的平衡营养餐。针对运动员碳水化合物、锌、钙、视黄醇、硫胺素和抗坏血酸摄入量不足的问题,运动员除按食谱饮食外,还可在运动前、中、后适量补充含糖饮料以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增加膳食中富含锌、维生素A或维生素A原、硫胺素和抗坏血酸的食物如牡蛎、动物内脏(如心、肝、肾脏)、禽蛋、奶及制品、胡萝卜、新鲜绿叶菜类、黄色菜类及水果等食物的摄入量;增加膳食中高钙食物如鱼、虾、海带、奶及制品、黄豆及制品的摄入量,适当补充维生素D剂,以促进钙的吸收利用,必要时还可适量补充钙制剂[8]。

(3)拳击是一项按体重级别参加比赛的项目,运动员的体重和体能是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员拥有最佳体型、体成分和能量储备,才能拥有最好的身体素质和体能,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因此,控体重是运动员和教练员面临的重要的问题。拳击运动员减控重方式的选择须主要考虑到对体能的影响程度,减控体重期间的膳食安排和营养补充要遵循科学性和针对性原则,比赛期间营养的补充要根据体重的实际情况加以控制,特殊营养品的使用也要根据运动员的体质情况和减控体重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安排[8]。

(4)饮食调整是减体重的基本措施,体脂含量可作为减体重参考指标,拳击运动员体脂最低约为9%~12%,只有当体脂百分比超过此范围时才有必要和可能通过控制饮食来减体重[1]。能量负平衡和适宜的运动相结合有利于降低体重,能量负平衡有可能导致营养素的需求失衡,因此,做好减体重期间的营养安排对整个训练和比赛都至关重要。减体重措施中关键的问题是减体重的速度和安全平衡的营养。有研究表明:采用渐进式减重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运动员增加脂肪的消耗,减少去脂体重的丢失,但不会明显削弱运动员的有氧与无氧能力[5]。

建议:单纯减体重的运动员应采用渐进式减体重模式,以缓慢的能量负平衡为主,减少的身体成分应尽量是脂肪;减体重措施的安排要根据运动员具体体重而定,一般1.5个月左右开始;适宜的减重速度为每周1kg,不可超过1.5~2.0kg,降低热量通过减少食物中糖和脂肪来实现的;减体重运动员的膳食安排每日热能的供给量要根据运动员的体重和运动量进行安排。在饮食调整方面,早上、中午不控制饮食,晚上饮食量适当控制,但糖、脂肪、蛋白质摄入要平衡,要适当增加蛋白质营养使其达到总热量的18%左右(2 g/kg体重),优质蛋白质占1/3以上,无机盐和维生素供应也应当充足,必要时可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制剂。当达到适宜体重后,热量的摄入量应与需要量保持平衡[9]。

如果赛前控体重安排不当,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赛期提前,可在赛前进行快速减体重,一般在赛前7~10 d进行。减少热量摄入,每日摄入量在4186.8kJ左右,体重减轻程度不超过2 kg。注意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补充,蛋白质每日不应低于2.0 g/kg体重,可服用维生素制剂和复合盐片,必要时服用专业的强化食品。

适当控制饮水量。在临近比赛的几天内可控制饮水量,减少体内水储备,但不能过分,每昼夜的尿量应超过500mL,如有渴感可将饮水方式改为少量多次。

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基础上,运动员和教练员也应注意,在训练中尽量不用或少用发汗措施来降体重,禁止利用利尿剂药物等。

(5)运动队属于一定人数的特殊群体,运动员则是特殊群体中的特殊个体,运动队中的膳食往往是为群体提供的,膳食结构、营养素的供给量、热能的分配都是根据该群体的共有特征按平均值提供的,但作为个体的运动员,他的个体特征往往特别突出,如性别、年龄、级别、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状况、饮食习惯、消化吸收能力、食物利用率、运动强度、节奏、控体重(增体重、维持体重、减体重)的要求、训练计划等都不尽相同,膳食摄入更体现个性化特征。因此,在膳食干预措施中要将群体共性与个体特性相结合,供餐应满足拳击项目运动员的共同特征需要,摄取食物则由运动员根据个体特性来决定,即干预措施应体现个性化特征,每一名运动员都应该有适合他特征的个性化干预措施。

[1]陈吉棣.运动营养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2]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食物成分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lqls(简要本)[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陈炳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5]张根生,庞变华,乔勇,等.重竞技项目运动员赛前减体重期间有氧与无氧能力的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0(2):62-65.

[6]徐林.对高校大学生营养膳食知识知晓率的调查分析[J].考试周刊,2008(46):147-148.

[7]刘长征.综合性高校学生营养知识及饮食习惯调查[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8):86-87.

[8]杨则宜,焦颖.运动员减、控体重的科学方法及减体重后比赛期的特殊营养补充[J].浙江体育科学,2000(5):35-37.

[9]史仍飞,吴正平,董永峰.拳击运动员控体重期间的饮食营养[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4(3):25-26.

G886.1

A

2095-2813(2017)06(c)-0015-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8.015

雷富荣(1971—),男,畲族,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运动医学。

猜你喜欢
热能营养素摄入量
老年人护眼七大营养素
食物中的“有色”营养素
因人而异合理补充营养素
一种疏水箱热能回收再利用装置
热能来自何处
揭秘“食品级”肌肤营养素
中国人盐摄入量依然超标
看,光电家居
营养与健康
岩浆转化机